姚洋
现在的城市化叫城市化2.0。三四线城市仍然会向沿海中心城市区域集中,在区域内部小城市的人口会向大城市集中,这是过去十来年,还有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化的一个特点。
人口集中对中国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呢?第一、集聚带来更大的效益。深圳有可能成为一个与硅谷齐名的高科技创新中心。深圳有硅谷无法比拟的优势,就是深圳周边有制造业,会激发创新的灵感。所以大胆地预测一下,深圳会成为和硅谷齐名的高科技创新中心。这样的城市化也可以对冲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劳动力集中在少数高产出的城市,劳动力生产力提高,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下降,还可以提高国内消费,城市居民的消费高于农村地区。
负面的问题就是经济的分化。城市化区域经济比重会下降,人口流失城市的经济比重就会下降,我们要接受这样的事实,把选择权留给民众。所谓衰落的城市未必永远衰落下去,匹兹堡是钢都,美国是产钢铁的地方,衰落了很长时间。但是过去十来年间,匹斯堡又活过来成了医药中心和保险业中心。因为这个城市跌无可跌了,有些企业觉得搬到那儿去也挺好,它的物价低,付同样的工资,员工的福利就一样了。不用担心东北、华北在衰落,它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区域内部我们也会看到分化,比如成渝地区,成都和重庆人口最多。2010年到2020年这一地区人口的变动很有意思,四川一些地市的人口都在下降或者微弱增长,成都、重庆的人口增长的非常快,特别是成都,十年间增长了30%以上。成都和重庆之间的城市GDP增长比较缓慢,人均GDP也基本上是同样的情况,说明成都和重庆有虹吸效应。
区域内部人口流动也有一般规律,第一阶段是人口就地增长,早期交通不太方便,各城市比较孤立,人口都在增长。第二阶段人口开始集中,经济活动开始高级化,交通也便利了,人口就要向中心城市转移,中心城市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交通便利了,大家就更容易集中到大城市,修了高铁和高速路、高铁,其实有利于中心城市,而不利于中等城市。
怎么对抗虹吸效应呢?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发展特色产业。产业是根本,没有产业就不可以吸引人,GDP也不能增长。第二个要提高生活品质,留住年轻人,年轻人向往高品质的生活。成都每年要吸引外地30万大学生。成都是因为产业先发展了,所以年轻人来了,还是反过来的?恐怕是反过来的,因为成都生活品质比较高,这样可以吸引大量的人,产业就跟着来了。为什么高科技企业愿意选址到成都?因为年轻人向往。所以提高生活品质,是留住年轻人吸引产业的一个方法。第三个向着中心城市发展,连接成一个大的城市化区域,接受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中心城市在哪里就向哪里发展肯定没错。
总体而言,广东省人口变化也是向三大城市集中,就是广州、深圳,还有广东到珠海那一线上的顺德,基本上都在珠江三角洲,跟四川是没什么差别的。但是GDP增长的规律就没有那么强,GDP增长最快的地方是珠海和深圳,惠州、河源这些地方有产业经济增长速度并不慢,比如TCL在惠州,电子产业比较发达。区域里也会发生经济的集中,有特色产业还可以保住一部分GDP。对于那些城市化區域里的三四线城市也不用完全失望。(摘编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