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
在出口国际市场份额已经较高,未来增长空间相对有限的情况下,作为战略基点的内需就应承担起拉动经济增长的重任。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持续推动GDP增长、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十四五”期间,应多管齐下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和能力,使居民消费的增长快于产出和其他需求的增长,提高消费占总需求的比重。
未来一个时期,应坚定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数和增量。城市是重要的消费载体,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消费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而中国要走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不仅仅是城镇面积的扩张以及人口和户口的增加,还要有产业和就业的支撑,是数量和质量统一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创造出大量的新消费需求,对于稳就业、保民生和促消费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从消费力来看,城镇化率高的地方,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较高,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未来应促进服务业规模和质量发展,增加服务型消费,改善消费结构。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处在快速变化之中。在物质型消费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居民对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和信息等服务性消费需求明显提升。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服务业和服务型消费将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重要需求来源。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会带来更多的消费场景。随着服务业占比提高,消费市场规模必然扩大。服务型消费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蕴藏着巨大潜力。
时至今日,农村依然蕴含着消费发展的巨大潜力。应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力度,提升农民消费能力和促进城市消费增长。通过允许农村土地——宅基地的市场化流转可以突破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瓶颈。保守测算宅基地流转每年能够释放出的土地交易价值大约为4万多亿元。农民在满足日常必需生活资料的刚性支出之外,还会将更多的收入用于换房、购车、购置家用电器,乃至教育、培训、文体、旅游和医疗等方面,给消费带来一块可观的增量。
培育与消费相结合的有效投资,有的放矢地促进消费,补足消费短板。投资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近年来贡献逐渐弱化,但依然可以发挥作用。可以通过拓展国内市场需求挖潜力,培育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的有效投资;在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同时,通过创新产品,引导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我国在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和不足,未来一个时期可在这些领域加大投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呈现出升级换代的发展态势,居民在高质量消费品、文化旅游、大健康等方面的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未来可通过扩大这些方面的投资促进技术创新和消费模式创新,也可围绕这些领域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建设。
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的共济性,解决居民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社会保障作为政府的转移性支出,一方面是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增加居民的收入,尤其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另一方面,人们收入是否用于消费,取决于个人对未来生活的保障的期望,如果人们对未来生活有充分的保障与信心,那么當期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就会大幅提高。(摘编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