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亟探新格局

2021-09-22 21:44陆为民
产城 2021年8期
关键词:生态圈落地领域

陆为民

人工智能能做什么,取决于人的需求以及对它的规划和设计,人工智能对于产业的赋能,亦取决于产业领域对该项技术的深度解析与现实需求。汰弱留强的产业发展逻辑从未失效,人工智能产业同样如此,技术演进与落地加速的助推之下产业格局亟待焕新。

锚定老赛道,抢滩新赛道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作为重要的时新技术,人工智能在其间作用匪浅,数字经济浪潮中,人工智能带来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凸显。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转型,应用领域大幅扩容、应用深度大幅提升,随着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助力其安全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支出达1092亿美元,有望以年均24%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于2025年提升至3258亿美元,于2030年驱动全球近15%的GDP。

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3031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略高于全球增速。这受益于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国家层面主要从顶层设计上指明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地方性政策主要从推进各类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动具体产业落地政策和制定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法规三方面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对国家战略作出响应的同时,因时、因地精准施策。

算力、算法、数据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人工智能如何为产业赋能带来实际价值、实现规模化创新应用,是业内关注的重要话题,“目前,人工智能已进入平稳阶段,如何实现工程化、场景化落地成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走出实验室的人工智能在互联网范畴的攻城略地尚属顺利,但在实体经济中的落地前路多艰。因而,人工智能产业的重心已转向落地应用,相关企业专注于拓展应用场景,在关键行业推进落地适配,由此细分赛道众多且竞争激烈。

飞越舒适区,以可持续布局未来

人工智能的热门赛道上,先行蓄力、踏实稳进方为制胜要义。具备敏锐洞察力与前瞻性的的区域知晓从创新转向应用、从概念阶段拓展至动态生产阶段,以及在概念阶段投入正确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勾勒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蓝图。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四大都市圈,其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是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的集中地,在政府扶持、企业能力、学术生态、资本环境、国际开放度、链接能力等方面均有不俗表现。

从实验室到产业园,人工智能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人工智能端到端完成项目落地时间较长,过程存在一定复杂性,在此方面行有良策的当属深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企业是中坚力量。深圳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完善、高端资源集聚、技术深度融合、应用逐步铺开”的发展格局,并将围绕创新引领、应用驱动、生态培育三个方面着力构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城、产业集聚区”。在其已形成的多个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依托人工智能领域领军企业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以产业应用为引导、以技术攻关为核心、以基础软硬件为支撑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大量人工智能企业得以在应用层布局并取得突破,比如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转化应用的标志性成果,深圳首批自动驾驶网约车上路运营广获关注。与此同时,聚焦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数据与场景两大迫切需求,深圳福田区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沙箱进行优化升级,面向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开放使用,深圳福田区政数局初步构建的“1+1+10”人工智能应用示范体系,形成“技术支撑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在金融、医疗、教育、养老、交通、水务、城管、应急、政务、治安等10个领域探索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大大提高人工智能应用的落地效率。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建设完善的问题也于深圳有所突破,《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作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首次地方性立法,将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进行探索创新,并明确要求禁止侵犯个人隐私,其可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亦为全国相关领域立法探索经验,被视为“既为成熟的新技术快速应用提供法治引领,又给冒头的新技术演化发展留下足够空间”,意义重大。

上海将人工智能列为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后,不断优化生态基础和體系,推动构建世界级产业集群。上海所发布的一系列支持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与拓展,产生更多的数据互联互通,打破更多信息壁垒。其中上海张江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的升级打造尤为瞩目,初步形成全产业链体系。借力张江科学城强大的科创生态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的沃土,上海张江的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向上推动芯片制造、算法升级,向下加速应用落地、产业布局,最终形成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皆备的人工智能集聚区。推进标准化更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领域的新亮点。上海制定的《关于推进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支持上海企业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上海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变,助力“中国标准”国际贡献力与应用水平提升,即以“上海标准”赋能人工智能上海高地。

产业生态圈发力,成都提能励为

经历多年探行,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跳出“机器换人”的简单逻辑,而着力于如何更好地赋能产业。此前,成都相继出台《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成都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及10余项综合支撑政策,营造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与产业生态,为相关企业跨界搭桥,链接需求方和供给方,完善配套保障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成都人工智能企业达550余家、产业规模达200亿元;且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布局,本土优秀企业加速崛起,已基本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并在智能视觉、语音识别、智能制造等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人工智能切实加速渗透进各业态,在医疗、交通、城市治理、金融、无人机、科技防疫等领域实现典型应用。

《成都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提出,高标准打造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力争到2023年,形成贯穿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核心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在此期间,成都于重点领域打造的特色化、体系化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将渐次呈现,如在智慧医疗领域,将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医疗机构互联、医疗数据互通、检验检测结果互认,提升医疗智慧医院的水平;在智慧金融領域,将推动人工智能在身份认证、反欺诈、信贷、风控、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非法集资监测等金融领域应用;在智慧交通领域,将构建车城网平台,推进新川创新科技园智能驾驶项目、中德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8月19日,2021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名录正式发布,经优化调整后,全市产业生态圈共12个、产业功能区共66个。其中,涵盖成都科学城、天府牧山数字新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白鹭湾新经济总部功能区、金牛坝科技服务产业功能区、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龙泉汽车城、成都芯谷、成都医学城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作为新构建的产业生态圈,将紧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双轮驱动”重大战略机遇,以技术创新为基底,聚力突破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占领产业链战略控制点和生态聚合点,突破共性技术拓展应用市场和提高应用效能,突破关联技术推动多维穿透和产业融合,形成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据悉,下一步,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将主要从编制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十四五”规划、推进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政策体系、深入推进人工智能供场景给机会行动、加快推进成立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联盟等方面着力推动。

猜你喜欢
生态圈落地领域
领域·对峙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新区制造生态圈
跑步生态圈
崭新的“医疗生态圈”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科大讯飞:押注语音生态圈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