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宝春
清末小说家刘鹗所著谴责小说《老残游记》记载了一副对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据记载,位于济南市大明湖铁公祠东侧,有座“古水仙祠”,上面的这副对联不仅将济南大明湖的景色描摹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联本身也非常有艺术特色。
这副联语使用的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集句,即从古人诗词文章中剪辑匹配出上下两句,既能合时应景,又自有渊源,不仅能反映出集者的文心巧慧,同时也能体现其淹通书史、博览群籍的功夫。“一盏寒泉荐秋菊”这一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书林逋诗后》。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诗人,他志向高洁,不肯与流俗同污,隐居在西湖,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最初,祭祀林逋的场地有些狭小,苏轼才在诗中写道:“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意思是说林逋应该与湖上的水仙王一样,享受进献。“寒泉”隐喻“泉城”济南市,济南的“秋菊”也是著称全国的,清澈泉水供献给闻名全国的菊花,给人一种圣洁高尚、清新自然的感觉。
“三更画船穿藕花”这一句则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同何元立赏荷花追怀镜湖旧游》。在这首诗里,陆游望见荷花,想起远方的家乡,同时也想起自己年轻时快乐的生活。陆游和妻子唐婉的爱情凄婉而真挚,诗句便是那时他们游玩的生动写照。这句诗写的是晚景,将游人时至半夜还坐着漂亮游船在荷花中间穿行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月光如水、清幽自然,也使人联想到,大明湖古水仙祠四周的晚景尚且如此迷人,白天的景色自然风光秀丽、游人如織了。这种以隐喻加烘托的艺术手法,真是神来之笔。
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把事物表达得既具体又形象,既和谐通畅,又生动有趣。里面不仅有文人的身影、高洁的志向,还有凄美的爱情。这一切随着联语一同浸润在大明湖的粼粼波光中,为这里的景色增添了一抹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