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

2021-09-22 21:00朱丽华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8期

朱丽华

摘  要:教、学、评一致性,即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原则,这是优质教学的基本逻辑。教、学、评一致性需要采用逆向设计,确定学习成果之后,应该先确定学业质量标准或评估依据,证实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然后,依据目标与成就标准再进行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搭建学生能够真实发生的学习支架。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目标与标准;任务与活动

教、学、评一致性并不是新生事物。近年来,随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理解性学习”等教学理念的提出,“教、学、评一致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成为当今教学有效性、优质化研究的热点。

“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要素是目标、教学和评价。目标——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去?评价——有何依据证明学生已经到了那里?清晰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匹配目标的学习活动是达成目标和“教、学、评一致性”落地的载体;与目标相匹配的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保障。文章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这篇课文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目標设计是灵魂

教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航灯,那就是学习目标的确定。一堂课的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一堂课的目的地。只有方向明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可能保持一致性。制定学习目标,不仅要遵循行为观的代表马杰(R.F.Mager)提出的“ABCD表述法”,同时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学科目标的课程性

把《松鼠》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设计为:梳理松鼠的信息,总结松鼠说明白的方法,做一幅符合标准的思维导图。把梳理信息、总结方法作为过程,把做思维导图作为预期的学习结果,脱离了语文学科的课程特质。

2. 注意学习目标的分层

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在《理解为先模式: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一)》一书中指出,优质单元设计的重要品质之一就是具体澄清本质不同的目标。短期的学习结果是知识与技能,长期的素养目标是理解意义与迁移。

《松鼠》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考虑到是习作单元,教师可以把学习目标落到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上。把学习目标确定为:(1)用思维导图梳理松鼠的信息,总结出作者把松鼠说明白的方法。(2)结合本文和已经学过的说明文,运用相关学习资料,对比分析内容相同但表达风格不同的说明语言特色。(3)模仿本文,把文本资料“大熊猫”改写得生动有趣。

这样的学习目标突出思维产出成果,如“总结方法”“说明语言特色”“改写‘大熊猫一文”,符合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做语文学科应该做的事情。学习目标(1)是提取信息目标,学习目标(2)是分析目标,而学习目标(3)直接指向迁移运用,是创造性目标,实现了思维进阶的目的,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育。

二、学习评价是关键

有效教学的标准在于目标的达成。用什么来证明学生学会了?例如,《松鼠》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用思维导图梳理松鼠的信息,总结出作者把松鼠说明白的方法”,学生总结的怎么样?达到了什么程度?“模仿本文,把文本资料‘大熊猫改写得生动有趣”,何谓生动有趣?学生的改写达到生动有趣的标准了吗?为此,教师就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之前先设计评价。

黄绍裘和黄露丝玛丽所著的《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美国教师培训第一书》指出,制定学习目标本身就有两个目的“布置任务和进行评估”。如果教师都无法对“质量”形成统一的认识,那么也无法向学生传递有质量的教育。为此,首先应该明确“目标的成就标准”,设计“达成评价(标准与方法)”。例如,《松鼠》这篇课文达成评价如表1所示。

评估设计早于教学活动设计,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确立了标准,树立了规范。课堂评价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镶嵌于教学过程之中,与教学活动紧密缠绕在一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优质教学的基本逻辑。例如,在《松鼠》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为完成学习目标,教师布置了以下学习任务,并组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探究:比一比,《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的松鼠和布封笔下的松鼠在表达风格上有什么不同?可以将你的思考批注在旁边,具体如表2所示。

“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更要了解“为什么学”和“学到什么程度”。对于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如何高质量地思考并阐述“两种表达有什么不同”,教师还要设计嵌入性评价,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高质量达成学习目标和成就标准。

评价标准如下。

(1)能发现“看得见”的不同。(★)

(2)能发现“看不见”的不同。(★)

(3)能发现“为什么”不同。(★★)

这种嵌入性评价量规,是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定义“什么是高质量的学习”。

三、结束语

总之,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要先明确预期的学习成果,还要设计达成评估,树立课堂学习质量标准,并把评价镶嵌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催生、收集、研判、反馈、运用学生学习信息,实现学生高质量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崔允漷,雷浩. 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4).

[2]陈霞. 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以PYP的课堂教学为例[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