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陕北

2021-09-22 16:18刁小湖
润·文摘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合唱朴素陕北

刁小湖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原本是三秦大地最贫瘠最荒凉的所在。冬天,罡风肆虐,连绵荒原上白雪皑皑,冷风刺骨。其他季节,甘霖稀缺。这里,物产不丰,人口不足。自古以来,除了兵燹战火,除了戍边将士的血泪,鲜有文字见诸历史。

直到1935年10月,一支刚刚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队伍来到这里,并深深扎根。以领袖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心怀抗战必胜的信念,怀着建设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政权的理想,开始了伟大的实践。

我见过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住过的窑洞。这些在黄土崖上挖出来的泥屋,简陋、朴素。窑洞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家具。

我能想象他们的生活场景:粗陋的饮食、粗陋的衣装,卻精力旺盛、生机勃勃;领袖们面带笑容,和官兵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有着坚定信仰的领袖们,朴素得像陕北大地上随处可见的山槐,可亲,可爱。

在陕北的13年时间里,伟人毛泽东迎来了人生创作的巅峰,指导中国抗战的光辉著作《论持久战》一经发表,便震动鼓舞了国人。这一时期,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大破大立,敢作敢为,硬是把荒凉的陕甘宁地区,建设成中国唯一的民主试验区:领袖和百姓一起劳动生产,唠家常;干部和群众的吃穿都一样,待遇都一样;不识字的百姓用玉米豆子投选票,组建自己的边区政府……

这里有平等,这里有自由;这里有坚如磐石的信仰,这里有同仇敌忾的意志;这里有光明,这里有希望。这里,一切都朝气蓬勃。

“到延安去!”作为一句响彻云天的口号,在1937年后的几年时间里点燃了广大青年们内心向往光明、向往自由的烈焰!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无数有理想、有抱负、追求进步的青年!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共产党在大陕北这块贫瘠落后的土地上,兴办起近十所大学、十余所中等职业学校,小学被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他们在创造历史!

延安,成为比上海、重庆还要兴盛的文化之都!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天高地迥。千百年来,贫苦的人们站在塬上沟旁,对着苍凉的大地,吼歌儿:吼他们的爱情,吼他们的苦难,吼他们的无奈,吼他们的寂寞。

当大陕北成为真正的民主示范区时,被解放了的心灵,怎能不歌唱?艺术家们行动起来,于是《青年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合唱歌曲诞生了。人们集合唱,开会唱,劳动唱,休息唱,集体唱,个人还唱。延安的歌声漫山遍野,山上河边,无处不唱。延安,成了歌咏之城!

大陕北,当我于几十年后的今天,站在杨家岭的一棵槐树下静思的时候,我的耳朵里,仿佛仍然有那混合着这片土地质朴泥土味的交响乐在回荡。

我要歌唱!我要歌唱自由,我要歌唱信仰,我要歌唱朴素而又高远的理想……

猜你喜欢
大合唱朴素陕北
最朴素的人文
明清之际陕北民间信仰与自然灾害调查研究
隔离朴素
春天的大合唱
陕北民歌的地方风格与艺术特征
《陕北老人》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朴素的魅力
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