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专稿 张文彪
梨树坪蜿蜿蜒蜒的山路
一日,儿时的玩伴在微信上,跟我刮了一阵子乱风。聊起农村老家的学校,说是“铁将军把门了!”前几年,耳闻过学校“三老师俩学生”的窘境,如今听闻锁门并不惊奇,虽然是意料中早晚的事,不过还是心痛不已。
我们村庄的西头,山峦伸展出一个马鼻梁咀,咀头下方的地势,开阔平坦,土肥田丰,人们称为梨树坪。六个自然村环抱着梨树坪,风水先生说,这山沟里的地脉就落在了梨树坪,是方圆一带少见的出“秀才”的宝地。
半个世纪前,我们的村校由邻村搬到梨树坪。正是适龄儿童的我,也晃悠在搬迁队伍中。稚嫩的肩膀或扛着椽或抬着瓦,全村老少齐心协力,建起几间土坯教室,我算是村校的首届新生了。恢复高考的前一年,大办教育的春风早早吹到了山沟沟,我们的村校升初了,师生三百余人,我幸运地在家门口又读完了初中。
爹娘不在的我,对故乡的感情莫过于魂牵梦绕的村校,也就是我的母校。穿越时光的罅隙,滚铁环、罚站挨揍、占地练字、勤工俭学……捡拾起这些记忆的碎片,有苦有乐,有梦想有收获。想来村校孕育我七年,从孩童成长为少年,留住了童真童趣,撒下了欢声笑语,更是蓄积了出道打拼的底气,让我怎能不上心?怎能不牵念呢?
立冬那天,闲着无事,猛然想起儿时的时光,决定去看望心心念念的母校。山村中的别样,老早就映入眼帘:一方绿意还浓的松柏,掩映着红顶瓦房,暖阳洒落其间,氤氲中散射出灿灿的光芒,有一种人杰地灵的魅力。微风撩拨行者的衣衫,落叶像一群蹦蹦跳跳的孩子,簇拥着一位“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老顽童,窸窸窣窣地向前舞动,好似为不识途的我带路。
如我所料,校门果然紧闭,小方胶皮护着一把铜锁,门柱上挂有村“小学”和村“幼儿园”两块铜牌,“好学上进、诚实做人”的校训赫然于墙。
透过门隙,经过多次建设,记忆的印痕无存,校园整洁有生气,一眼看出是有人打理。教室外墙“岳母刺字”“孟母断机杼”的壁画清晰可见。这分明是一个放了假的校园,颠覆了我没来时“蜘蛛结网、飞鸟拉屎”的想象。
梨树坪锁门的学校
挨着学校的是村部,大门敞开,村干部就近忙农活去了,值班的是市上的两名帮扶干部。说明了我要探望母校的来意,一人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串钥匙,带我去学校,边走边赞叹我们的村官儿把学校当宝贝。
静宁县曹务镇曹崖幼儿园
走进教室,窗明桌净,墙面贴有“忠厚传家久,诗书绵世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古训,桌凳整齐排列,讲桌上摆放着课本、教案、板檫和粉笔盒。我凝视着黑板上“期待归来”的粉笔大字,不难想象老师书写的时候,那种无奈、不舍、难过和热爱的复杂情绪。
置身校园,目光所及,无不洒溢着淡淡的书香,丝毫没有人为的造作,不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刻意布置,而是锁门那一刻,老师的思想和村校容貌的定格。我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眼前是关停了的学校,只觉得知天命的母校,是劳累过度,再也撑不下去而睡着了,需要美美地休养生息上一阵子,一觉醒来,好来个厚积薄发。
不甘心村校锁门的,还有父老乡亲。村部每有活动,村里就安排村民进校搞卫生,让村民惦记着学校。习惯成自然,平时来村部开会办事,有人风趣地说,出嫁的女儿给爹娘收拾一下寝室。还有调皮捣蛋的孩子,想在村校里沾染喜气,或过一下当老师的瘾,或体验一把学生的辛苦。是啊,我也好想回炉重造,远离尘世的浮华,安放好心魂于母校,一心只读圣贤书,好好地感受乡亲们爱校爱文化的情怀。
正要动身,从田间回来,还是一身泥土的村支书闻讯进门,又陪我聊了起来。原来村校锁门后,一些商人纷至沓来,办厂的,堆放材料的,还有搞养殖的,均被村支书怼了回去。支书言里言外,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净土,容不得乱七八糟的晦气。真佩服这志存高远的好干部,也算是我家乡的福气了。
前世的村校,花费了国家的大量财力,凝聚了乡亲们太多的心血和汗水,也寄予了村民们要过好日子和望子成龙的殷切期望。过往年代,农村人谁没在村校里读过书?支书扳着手指头数着,村校里走出的,一茬又一茬让乡亲们为之骄傲的栋梁之才,还转正了好多民办教师 。
如今的村校,依然是老老少少的情感所系,亦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梦魂的牵绊。一次,朋友相约去了城外的一处农家乐,席中有人说这饭店是村小改造,不由让我坏了心情、倒了胃口,再也没去过那地儿吃饭。
锁门的村校何去何从?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和行政能力。但愿别老是“向钱看”的定势思维,多尊重村民的感情和意愿,多一点人情味和文化味,让村校常驻于父老乡亲的心间。
回不到过去的村校是城镇化的大势,农民进城安家置业是天大的好事。这时代,谁还愿意只守几亩薄田过日子?然而,农村的烟火不散,只要有种田人,就有念书娃。村校的停办,导致贫困学生不得不去镇进城,也逼得家长负债买房或租住陪读,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还影响正常的农事。
村兴,村校兴;村空,村校空。村校的尴尬,是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学生的上学问题,想必该是当下,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了。
村校的兴办,无疑是村子繁荣富强的象征;而村校的没落,则是村里人走向大城市发展的必然产物。看似小小的一间村校,却是无数如我一般,生于村子,长于村子的孩童,独特的童年回忆。
教育兴邦,无论发达的大城市,还是正在建设中的农村,学校都是神圣庄严之地,学生都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愿每个孩子,都能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w
教室里摆放整齐的课桌
村小举办升旗仪式
山路蜿蜒出一条向外的求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