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于一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和交通政策专家,哥伦比亚波哥大市前任市长恩里克·潘纳罗萨曾说: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建设一个成功的城市,我们就是为所有人建设了一个成功的城市。儿童是世界的未来。关注儿童,确保儿童在安全、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基本权利和相关公共基础设施的有序发展,是本世纪城市发展战略的优先领域之一。
1989年,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儿童享有生存、发展、参与和受保护等基本权利。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于1996年发起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并启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活动(CFCI),倡导在日常生活中保障儿童的权利,为儿童的生活与成长提供支持,创建安全、包容、充分响应儿童需求的城市和社区。此后,在世界各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陆续推出了多个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指导性框架和评价工具。其中特别值得城市规划与建设领域关注的有2018年发布的《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8 年5 月发表Shaping urbanization for children:A handbook on child-responsive urban planning,中译版本《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为孩子营造美好城市》于2018 年发布,中文版本于2019 年授权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翻译、共同发布。及《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
自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提出以来,全球已有45个国家加入CFCI计划,涉及3000余个城市、地区和社区,惠及儿童和青少年超过3000万。就目前的经验来看,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措施相对侧重发展医疗卫生服务、普及基础教育、改善儿童营养和提供保育服务等。发达国家的相关行动则大多侧重公共政策改善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儿童友好水平,鼓励儿童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主要挑战,既存在于完善面向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也包括追求更高层次的儿童友好环境建设。
1.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2018
2.儿童友好成长树心愿箱 图|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3.© UNICEF Korea
童年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心智成长的重要阶段,良好的公共空间体验关系到儿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持续健康成长2张菁.儿童友好型城市(镇)的规划研究与策略[R].在中国儿童友好型城镇创建交流会暨大云儿童友好型城镇启动仪式上的报告.2020.8.14。。1996年,联合国在第二次人类居住环境会议中明确提出,少年儿童的健康程度是衡量人类生活环境的健康程度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最终标准,应将儿童的根本需求纳入城市和社区规划中。事实上,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68年发起“在城市中成长(GUIC)”计划开始,城市建成环境对儿童影响的研究便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美国著名城市研究学者凯文·林奇(Kevin Lynch)利用儿童自绘的社区地图观察儿童对社区空间的感知,提出城市不仅应重视配置公园、游戏场地等专供儿童使用的空间,也应格外关注儿童自发使用的城市空间,如街道、沿街商铺等,为儿童友好环境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受到体力、认知能力和独立活动性等限制性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日常活动主要分布于家、学校、社区周边等有限的范围内,采用的出行方式也以步行为主。也就是说,社区生活圈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具体涉及相应的公共设施、安全的道路交通、方便适用的公园绿地以及适宜的居住条件等。
4.城市规划益智类节目《好玩的城市》图|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然而建成环境对儿童空间行为的影响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以儿童独立机动性(CIM)为例,儿童在没有成年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完成各种活动的能力,除了与儿童和父母的个人因素有关(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也与环境、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包括社区可步行性、安全性、住宅类型和位置等,社会因素包括邻里关系、社区凝聚力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和探索精神,在公共区域中活动的儿童的轨迹可预测性较低,容易出现突发事故,因而需要针对其行为特征对儿童活动场地和出行路线进行专门的设计。在这一领域,韩国通过持续改善儿童出行环境的安全性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果:因交通致死的儿童数量从1988年的1766例减少到2012年的83例,到2018年已减少到34例。即从1988年到2018年间,韩国儿童因交通事故致死的数量在30年间被降低了98%。
表1:0~6 岁游戏场地设计要点
此外,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活动特征和活动范围,因而在社区儿童友好环境的设计中需要关注分龄设计的概念。譬如,3岁之前的婴幼儿行动和认知能力较弱,户外活动需要由家长带领,所开展的游戏通常需要实物类玩具。其活动场地宜尺度适宜、光线充足、地面平坦,同时需要考虑婴儿车的推行和停放;要为学步儿童设计有栏杆的扶手,提供小型沙地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和创造力。3~6岁的幼儿具有一定自主活动能力,偏好创造性、探索性游戏,户外运动的强度较高。其活动场地应具有较大的面积,提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设施,并为家长提供休息和交往的空间。7~12岁的儿童已具有一定的运动技巧和独立玩耍的能力,游戏中出现竞争意识,偏好于竞技性较强的游戏项目。其活动场地与社区、城市环境的界限较为模糊,需要设置警示功能的标志系统,并为家长提供便于开展监督的视线范围。
长沙是我国率先开展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实践的城市之一。近年来,由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先后出台了《长沙市儿童友好型学校建设导则》《长沙2050远景发展战略规划》《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导则研究》等系列技术文件。2015年,长沙市提出了实施儿童友好战略的10大行动、42项任务;2018年,再次提出《长沙市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旨在将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益处延伸到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儿童。为了促进儿童的参与意识、维护儿童的权利,长沙市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活动中,通过认知地图、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儿童画分析等形式让孩子们参与远景规划,展示对未来城市的畅想。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与家长通过多种形式共同参与规划,也在相关部门、学校、社区之间搭建了桥梁,在多方参与的基础上完成了儿童友好校区、“爱心斑马线”等实践,获得了社会的好评。
5.2019年“儿童友好 中国实践”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分会场现场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国家层面形成系统的行动框架,这是CFCI目前尚未在我国落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如此,近年来各地不断涌现的自发实践已为我国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创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9年,笔者接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委托编制了社区儿童设施规划设计手册,对社区托育设施、幼儿园和儿童游戏场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规划建设的技术标准,这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在全国各地的实践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