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叶
【摘要】目的:分析在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的结果,为临床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临床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患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的感染情况,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且未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发生交叉反应,且此检查方式敏感率为98.75%。按照患儿的年龄不同进行比较,发现临床上年龄<6个月的患儿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检测后给予患儿对症治疗,患儿的临床治疗效率达到96.25%,臨床治疗效率较高。结论: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检测更加方便,且其敏感度及特异性均较高,患儿经及时诊断并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后,临床治疗效率较高。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幼儿;感染情况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0-0161-02
临床上,婴幼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受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该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1]。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都曾爆发过。当婴幼儿在受到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后还可能发生肺炎,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低热等症状,对婴幼儿的健康影响较大[2]。临床上,早期诊断是治疗患儿的关键,只有明确患儿的感染情况才能及时为患儿进行对症治疗。过去临床上诊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通常是通过对培养的敏感细胞系中的具有特征性的致细胞病变效应来诊断的,但在这种诊断方式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且诊断中还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诊断的灵敏度较低。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发展,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研究也不断加深,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也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本研究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80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探究其临床检测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分析患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在收治的这些患儿中,有37例患儿为女性,43例患儿为男性。年龄0~12(6.03±1.21)月。将这些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集起来,送往实验室检测。
纳入标准:(1)参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3],研究对象均符合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诊疗标准;(2)患儿均在监护人陪同及签字同意下参与。
排除标准:(1)患儿有其他严重感染性或传染性疾病;(2)患儿有严重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
1.2 方法
在采集标本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条件下进行,采用离心机(莫赛菲尔世,型号Pico-17),将标本放置其中,调节离心机转速为1500 r/ min,共离心10 min。将上清液吸取出来,接种于HeLa细胞管中。每份标本都接种2管。将Hep-2细胞上接种标本上清液0.1 mL,接种好后,将其放置于温度为35 ℃的温箱中进行培养。病毒的存在以细胞病变为判断指标;若在进行培养的2周后,细胞培养皿中仍未出现细胞病变的情况,再进行2代盲传,继续观察细胞皿情况,若仍无病变情况发生,则代表检测结果为阴性。
涂片的制备:将收集的患儿鼻咽分泌物放置于Hank’s溶液2 mL中,采用离心机调节转速至1500 r/ min,进行10 min的离心,将上清液去除,留少量液体。取出沉渣将其制备成悬液,采用载玻片,涂上悬液,采集的1份标本采用4张载玻片涂抹,并分别在每一片上涂4个小圆点,并将其吹干。采用冷丙酮将载玻片于4 ℃下固定10 min后取出,将其放置于干燥处备用。选取未接接种感染细胞的HeLa细胞以及受到呼吸道合胞细胞Long株制备为阴性及阳性涂片以作对照。免疫血清的处理:采用PH值为7.4,0.01 M的PBS,将血清稀释1倍。加入HeLa细胞并混匀,将细胞浓度稀释至6×106 / mL。然后进行水浴,调节温度为37 ℃,将样本水浴1 h,在水浴期间将样本进行间接摇动。水浴结束后,采用离心机离心10 min,转速调节为2500 r/ min。将上清液收集起来,调节冰箱温度为4 ℃。将上清液保存其中备用。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将收集的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中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兔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血清(效价1∶80)为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兔抗体及异硫氰酸荧光黄标记的羊抗兔抗体(效价1∶20)为二抗;以3.3-二氨基联苯胺作为底物。根据盲法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的判断,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以出现2个及2个以上的典型阳性细胞为标准。
在完成对患儿的诊断后,为患儿开展对症治疗。在确诊患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给予患儿更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43752 规格:0.25 g;生产厂家: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名生产)进行治疗,为患儿每日进行静脉注射,每次滴注5 mg/ kg,滴注时间应超过1 h,每日为患儿滴注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检测的特异性与敏感度,不同年龄患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率。
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以患儿的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憋喘等临床症状消失为显效;以患儿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较明显改善为有效;以患儿经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特异性与敏感度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在建立的体系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呈现出较好的S型扩增曲线,且采用该检测法检测Hep-2细胞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阳性标本,检测结果均呈现为阴性,并未有交叉反应出现,表明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检测,发现该检测法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灵敏度为5 pfu,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敏感率为98.75%(79/80),可作为金标准诊断。
2.2 检测结果
根据患儿月龄的不同,分为0~6个月、7~12个月组,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中,0~6个月的婴幼儿感染率最高(χ2=60.500,P<0.05)。见表1。
2.3 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收治的患儿经诊断后确诊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经确诊后立即为这些患儿开展治疗,其中显效的患儿有35例,有效患儿例数为42例,无效有3例。患儿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6.25%(77/80),临床治疗效率较高。
3 讨论
据临床研究发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造成婴幼儿发生下呼吸道急性感染的主要病因,也是导致婴幼儿出现流行性憋喘性肺炎的重要原因[4]。临床上,呼吸道合胞病毒能通过单克隆抗體被分为两种亚型。A亚型为病情较重,起病较急的一类患者;B亚型为病情较轻的一类。随着临床上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薄膜表面,有2种糖蛋白的存在,分别为F与G蛋白[5]。G蛋白的存在有较强地吸附宿主细胞能力。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时,这两种蛋白都是其重要免疫原。有部分研究学者认为,G蛋白是A型、B型2种亚型间,氨基酸序列及抗原性差异所在,在不同亚型中的G蛋白抗体,无法提供2种亚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6]。在通常情况下,将呼吸道合胞病毒接种至敏感细胞的1周内,细胞皿中即会出现细胞病变效应,这种效应能作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诊断依据,但研究的深入发现这种验证病毒的方式下,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无法实现对患儿的早诊断、早治疗。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式,这种检测方式下,对于病毒的敏感性更高,能在获取患儿的标本内当天完成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检测,能有效实现对患儿的早期诊疗,对于患儿的恢复临床意义重大[7-8]。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分析患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结果显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并未发现该检测方法会与其他呼吸道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因此采用该种检测方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经检测发现,间接免疫荧光法在该病毒的检测下,敏感度达到5 pfu,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对比在不同年龄段患儿的感染情况,发现临床上年龄小于6个月的患儿具有较高的感染率,感染率为77.5%,可能与患儿年龄越小,免疫力较低有关,患儿的各项功能未发育成熟,因此更易受到病毒的感染。本次收治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6.25%,临床治疗效率较高。表明经有效地诊断方式明确患儿的疾病感染情况后,为患者及时开展对症治疗能有效促进患儿的恢复,临床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儿的检测中,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检测方式更加方便,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间接免疫荧光法的应用不会与其他呼吸道病菌发生交叉反应,经该种检测方式能及时了解患儿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情况,及时为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临床治疗效率高,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姜梨梨,王瑞芳,周海群,等.亳州地区284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7,46(25):3569-3570.
[2] 周亮,刘宗泰,葛胜旺,等.2015年至2016年河北省儿童医院儿童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分析[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7,44(12):907-908.
[3]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8):689-697.
[4] 李林瑞,杨敏,陈艳萍.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与非合胞病毒感染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特征比较[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7,9(4):230-233.
[5] 张莉,马琳,安会波,等.2017-2018年河北省石家庄地区10155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毒病原学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9,39(3):207-209.
[6] 赵莉,李贵霞,赵民,等.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检测中的Meta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5):548-552.
[7] 周海澜.白细胞介素-8基因多态性与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发的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相关性[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4):559-562.
[8] 马艳华,丁殿帅,全守东,等.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急性感染病原快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21,41(3):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