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青
【摘要】目的:探究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集束化气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集束化气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集束化气道护理;高血压性脑出血;机械通气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號】2096-5249(2021)12-0087-02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内的出血。相关研究显示[1],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实施手术治疗后极易出现通气功能障碍,在术后还需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因而除手术治疗外还需配合安全、有效的气道护理才可使治疗效果最佳化。相关文献指出[2],集束化护理是一种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管理的护理方式,其在指导护理人员对危重症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此,本研究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中,探究其对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影响,以期为以后的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做出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实施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34~71(57.2±7.8)岁;高血压病程1~13(5.2±1.4)年。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2(58.8±8.1)岁;高血压病程2~14(5.7±1.5)年。两组基本资料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年龄不小于18岁;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测量血压明显升高,符合《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导规范》[3],且经诊断为脑出血;发病24 h内入院治疗;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外伤或肿瘤相关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严重脏器损伤者;颅内或全身感染。
1.2 方法
1.2.1 常规气道护理
常规气道护理包括:(1)严格按照流程固定管道,保证气管套管通畅,密切监测置管深度;(2)保持室温22~23 ℃,湿度≥60%,气管切开患者套管口覆盖2层生理盐水纱布,遵医嘱定时滴入湿化液;(3)每日定时进行伤口消毒,及时更换切口纱布,观察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等感染征象;(4)及时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 min,单次吸痰应<15 s;(5)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及时满足患者各项生理需求。
1.2.2 集束化气道护理
(1)成立护理小组。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及2名护师组成,通过参考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收集有关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集束化气道护理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经小组讨论后制定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方案,包括:口腔护理、体位干预、营养干预、呼吸机管理、呼吸道护理、镇静措施、感染预防及康复训练8个方面护理内容,具体如下。
(2)护理内容口腔护理。①采用0.12%的氯已定给予口腔护理,每日4次。②体位干预为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协助其取半卧位,将无特殊禁忌患者床头抬高30~45°。③营养干预为预防应激性高血糖,控制血糖≤8.3 mmol/L。④呼吸机管理为及时倾倒呼吸机管路冷凝水,将集水瓶置于低位,并每7 d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如发现污染或破损时应立即给予更换;定时检查导管松紧度,系带应系死结防止松动或脱出。⑤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为持续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保持气管导管气囊压≥25 cmH2O。⑥自主呼吸训练为每日唤醒患者进行自主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吹气球法等。⑦镇静措施为每日7:00~9:00、15:00~17:00 中断镇静用药,使RASS镇静评分维持在-1~0分,CPOT疼痛评分维持在0~1分。⑧撤机评估: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醒,可自主运动及咳嗽反应;体温<38 ℃,白细胞计数<10×109 L;压力指出通气(PSV)支持压力≤2.5 kPa,氧浓度≤40%,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令频率≤8次/min;最大吸气压≥1.0 kPa;血气分析中PaCO2≤8.7 kPa,PaO2≥8.0 kPa。⑨康复训练为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24 h后开始,昏迷患者由护士对患者进行被动运动,包括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踝关节;清醒患者由护士指导患者自主完成运动,包括张口伸舌、眼球转动、手脚指指关节的屈伸等,并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完成渐进性康复训练,如坐起、直立、床上活动、床旁站立等,每次15~20 min,每日2次,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包括: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再出血及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Fisher χ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护理后,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明显更低(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机械通气(MV)为重症监护室最常见抢救措施之一,大约有10%的重症监护室患者需进行机械通气[4-5]。其目的主要为借助辅助通气设备建立肺泡与气道口之间的压力差,给予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支持,利用呼吸机来代替主动呼吸运动的一种方法。但临床数据显示[6-7],机械通气在维持患者呼吸的同时,约50%的机械通气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如相关性肺炎、感染性休克、拔管困难、皮下气肿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甚至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集束化护理(VCB)理念最早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提出[8],该理念一方面将循证医学证据应用于临床管理中,另一方面也为危重患者构建出最佳的临床实践指南,属于有效实施“循证实践指南”的临床护理方法。集束化護理通过将基于循证依据的护理措施进行整合,选取其中操作性强、简单明确的护理措施进行优化实施,保证了实施的依从性、执行性及临床实用性。李翠翠[9]的研究将集束化护理理念应用于外科护理中发现,将医疗卫生方案、决策遵循临床证据,并根据不同学科领域制定临床工作指南,提高了临床工作的实用性、合理性及有效性,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张京芬[10]的研究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现,该护理方式可以明显降低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通过集束化气道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气道损伤、插管脱出、导管脱出及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再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了集束化气道护理显著减低了高血压性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了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集束化护理方案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更新,实践指南的不断完善,其护理内容也在不断优化,因而该护理方式的安全、有效性也会随着护理内容的优化而不断提高,对促进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也会不断提升,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综上所述,将集束化气道护理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行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以有效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降低其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纪美.综合性气道管理方案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34-36.
[2] 李铁军,贾汝福,张海燕.集束化护理联合呼吸机管路消毒机预防VAP的效果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099-1101.
[3] 赵慧莲,刘彦青.脑出血相关治疗指南与临床现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7(3):44.
[4] 赵秀宝,王勇强,张会云.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时机的选择[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2):194-196.
[5] 王翠婷,董晨明,张虹.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7,32(2):19-23.
[6] 唐丽玲,袁莉萍,张鹏.气流冲击结合间断声门下吸引法在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上的效果研究[J].安徽医药,2017,21(6):1062-1064.
[7] 刘华,谭继平,雷微.我国ICU机械通气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20):1596-1601.
[8] 胡莲,庞双艳,海梦.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38-139.
[9] 李翠翠,胡靖,苏向妮.集束化护理理念及其在外科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0):3813-3816.
[10] 张京芬.集束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0):2452-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