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旺,陈晶,郭静
1.北京市上地医院,北京100084;2.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人口中心,北京100191;3.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100191
疫苗接种被认为是国际上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生干预方案之一,其覆盖率因国家和目标人群而异[1]。 我国近年来劳动力迁移迅速增加,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转移,以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造成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相比普通儿童,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2]。 该研究尝试通过一项基于全国流动人口的调查来估计流动人口子女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及影响因素。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集中在影响疫苗接种状况的因素上,以此探讨提高疫苗接种状况的潜在方法。 健康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了许多实验或准实验研究,以评估健康教育对疫苗接种的影响[3]。 一项研究发现,开展国家公共健康教育项目,旨在通过促进健康信念来改善流动人口的疫苗接种状况,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 该研究在国家层面上考查了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这项全国性的代表性调查于2014 年5 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并批准。 该研究的目标参与者年龄在16~59 岁之间,在流入地区居住超过1 个月,且未在该地区(城市)注册。该研究最终纳入了49 188 名受试者及其0~6 岁子女的信息。
此外,目前可以获取的最新数据,来源于2017 年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但是涉及子女疫苗接种的样本均为非流动人口样本数据库, 该研究也将作为补充对比使用,共纳入6 078 个样本。
1.2.1 主要结局指标 通过以下问题评估疫苗接种状况:“您的孩子是否接种了所有免费疫苗? ”。 该问题的回答选项为1 “否”,2 “是”。
1.2.2 自变量 健康教育通过一个选择题来衡量:“你是否接受过以下主题的健康教育? ”。 答案:1 “职业病预防”,2 “艾滋病预防”,3 “生殖健康与避孕”,4 “结核病预防”,5 “性传播疾病预防”,6 “心理健康促进”,7 “慢性病预防”,8 “营养与健康知识”,9 “传染病预防”。 总分根据所有项目的回答数计算得出。 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以一个选择题 “你接受了哪种类型的健康教育方法” 来衡量。回答选项为:1 “健康讲座”,2 “书籍或光盘”,3 “广播或电视”,4 “面对面咨询”,5 “在线咨询”,6 “公共卫生咨询活动”,7 “广告牌和信息”,8 “电话信息”。 总分计算为所有项目的回答数。
1.2.3 混杂变量 父母相关的社会人口学变量: 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受教育程度,子女数、家庭月收入、迁移时间、迁移范围、地区、户口状况。 子女相关变量:儿童年龄、性别、留守儿童和出生地。
使用Stata 14.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所有社会人口统计学和潜在混杂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初步确定共有49 188 名被调查者。 排除7 岁以上儿童后,共有44 970 名(91.4%)受试者被纳入调查。 其中,89.25%的受试者报告他们的孩子接种了所有疫苗,5.56%的受试者承认他们的孩子没有接种疫苗。 另外,5.19%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不明。 假设接种情况不明的儿童中有一半接种了疫苗,估计覆盖率为91.85%。 如果所有接种情况不明的儿童都接种了疫苗,接种率将提高到94.44%。 在这项研究中,排除了儿童疫苗接种情况不明(n=2 332)和缺失值(n=28)的个体,最后共有42 609名个体被纳入这项研究。
94.14%的儿童接种了疫苗。 与0~2 岁儿童(92.33%)相比,3~6 岁儿童接种率最高(95.25%,P<0.001),接种儿童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流入地出生的儿童相比, 流出地出生的儿童接种率更高(94.68%>93.68%,P<0.001)。 此外,父母的年龄、工作和教育程度与子女的疫苗接种状况有关。 具体而言,就业、父母的教育程度与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有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接种疫苗(96.02%>94.96%>93.85%,P<0.001)。 更重要的是,父母接受过健康教育,其子女的疫苗接种率为94.30%,显著高于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流动人口子女。 见表1。
表1 流动人口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子女疫苗接种率分布(2014 年流动人口数据)[n(%)]
74.56%的参与者(n=31 711)接受了健康教育。 采用3 个模型,以总样本人群或亚组为样本,研究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状况之间的关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健康讲座、广播或电视和面对面咨询与儿童的疫苗接种状况显著相关(P<0.05)。 见表2。
表2 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状况相关性的Logistic 回归分析(2014 年流动人口数据)
①该研究发现,父母健康教育与子女的疫苗接种状况相关,支持父母健康教育促进我国儿童的疫苗接种率的研究假设。 虽然有些研究提出了相反的建议,但一些早期的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的结论,即健康教育对疫苗接种状况有积极的影响[5-7]。②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健康教育实施方式之间存在差异。 这项研究表明,非常有教育意义的方法,如健康讲座、广播或电视以及面对面的咨询,与疫苗接种状况显著相关。 先前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果,认为视频、 电视和广播是传播疫苗知识的有效工具[8]。 研究还表明,移动电话干预对交通不便的农村可能有用[9], 教育视频同样也被认为有效果。 相比之下,诸如广告牌、信息、公共卫生咨询活动和在线咨询等方法与疫苗接种状况没有显著关系。 这一发现与以前的研究不一致[10]。 该研究提示,由于社会资源有限,特别是在公共卫生问题上,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 ③该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因素、流入时间(流入时间)等特征与疫苗接种状况密切相关。 以往的研究表明,流动因素会影响疫苗接种率[11]。 随着流入时间的增加, 父母更有可能给孩子接种疫苗,因为他们与当地环境的融合程度提高了[12]。 此外,父母愿意给孩子接种疫苗与以下因素有关: 父母年龄超过30岁,拥有不到2 个孩子,在父母家乡出生的孩子,儿童年龄在3~6 岁之间。之前的研究也发现出生地理位置影响疫苗接种率[13]。 ④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父母的疫苗接种知识和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该研究在国家层面上考察了健康教育与疫苗接种的关系,证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今后,健康教育仍然是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战略和干预措施之一。 因此,有必要扩大健康教育的范围、形式和频度,以增加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流动人口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