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区域幼儿身体活动特征与肥胖的相关性研究

2021-09-21 08:36王树明李芳菲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男童女童上学

王 燕,王树明,李芳菲

(1.巢湖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巢湖 238024;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062)

科学适合的身体活动不仅能提升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对促进幼儿体质健康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儿童的社会技能和心理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幼儿阶段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幼儿通过身体活动感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1]。身体活动作为幼儿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作用十分显著。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3~6岁幼儿体质健康未达合格的比例高达7.1%,幼儿体质现状堪忧,体质健康问题亟待解决[2]。本文研究了环巢湖区域幼儿身体活动的特征并对其与肥胖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环巢湖区域幼儿体质的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更好地助力体育强省和全民健身。

1 身体活动概述

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世界卫生组织[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定义为由骨骼肌收缩并且消耗一定能量的机体运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4]指出,身体活动是指机体骨骼肌收缩引起的高于基础代谢水平的能量消耗活动,身体活动多种多样,包括职业工作、日常家务和一切以健身和健康为目的的体育锻炼活动。近年来,国外关于幼儿身体活动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但由于研究对象抽样、测量方法选择和评价标准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研究结论仍存在一定分歧[5]。而我国现有研究多使用加速度计和问卷调查对幼儿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以人口统计学中存在的变量进行交互分析,探讨相关因素对身体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基本趋于一致。幼儿身体活动总体不足,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较低,久坐行为过长,超重、肥胖发生率过高[6],身体活动水平总体处于未达标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充足的身体活动不仅与幼儿体质密切相关,还能促进基本运动技能的形成,提升健康水平;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肥胖的重要致因,也是诱发众多慢性病的高危诱发因素,同时加大成年后死于各种慢性病的风险等等[7]。关于幼儿身体活动水平及其健康效益的研究日渐丰富,本研究通过对环巢湖区域幼儿身体活动的科学测量,帮助家长和学校客观真实地了解孩子身体活动的情况,及其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环巢湖区域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促进体质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环巢湖区域4所幼儿园招募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参加原则,凡身体健康,能正常参加幼儿园日常活动的小朋友均可参加,中途也可无理由退出。共回收有效数据115份,其中男童56人,女童59人;大班(5~6岁)39人,中班(4~5岁)40人,小班(3~4岁)36人。依据儿童体质指数(BMI)对他们的体重进行分级,可知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人数占比分别为87.82%、7.83%、4.35%,男童超重率略低于女童,但肥胖率高于女童。

表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将“幼儿体育”“身体活动”“活动跟踪仪”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PubMed进行文献检索;同时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中搜集有关幼儿体育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进行梳理,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幼儿身体活动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2.2.2 测试法

2.2.2.1 身体形态学指标的测量

使用幼儿园新学期体质检查时获得的数据,根据研究对象的体重(m)和身高(h)计算体质指数BMI (kg/m2) :BMI=m/h2,以WHO儿童生长发育参考标准对不同年龄段研究对象的BMI进行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分级。

2.2.2.2 身体活动的测量

研究采用ActiGraphGT3X+对研究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设置佩戴时间为连续7天(5个上学日和2个周末),每天连续佩戴时间不低于8小时,研究对象在睡觉洗澡等活动中可以摘除。考虑到幼儿身体活动具有持续时间短的特点,采样间隔时间设置为3秒。记录数据从第1天的凌晨0点开始,到第7天的24点结束。身体活动水平划分依据Pate研究界值标准,即高强度身体活动(VPA):≥3368counts/分,中等强度身体活动(MPA):≥1680counts/分,低强度身体活动(LPA):≥150counts/分。测量前向研究对象家长发放《加速传感器使用说明》,并告知详细的正确佩戴方法及其它注意事项。

2.2.3 数理统计法

研究采用Excel、SPSS2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百分比和图表的形式对研究对象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直观呈现,使用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不同性别、年龄的幼儿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比较,以及幼儿上学日与周末的身体活动进行比较,探讨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与肥胖之间关系。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性别幼儿身体活动情况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身体活动状况见表2。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男童平均每日LAP时间约112.04min,女童平均每日LAP时间约109.93min,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t=1.279,P>0.05);男童平均每日MPA、VPA和TPA(总体身体活动量)时间约56.72min、37.96min和216.62min,女童平均每日MPA、VPA、TPA时间约45.13min、28.75min和187.97min,男童各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童,两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t=2.076,P<0.05;t=4.223,P<0.01;t=3.152,P<0.01)。

表2 不同性别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一览表

3.2 不同年龄幼儿身体活动情况

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幼儿身体活动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进一步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性别的幼儿年龄与其身体活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表3)。

表3 幼儿不同年龄段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男童平均每日LPA、MPA、VPA以及TPA时间分别为112.04min、56.72min、37.96min和216.62min,男童年龄与MPA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302,P<0.05),与VPA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70,P<0.01);即随着年龄增长,男童的每日平均MPA时间呈逐渐递减,而VPA时间则不断增加;男童年龄与LPA、TPA时间无显著相关。女童平均每日LPA、MPA、VPA及TPA时间分别约109.93min、45.13min、28.75min和187.97min;女童年龄与MPA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338,P<0.05),即随着女童年龄增长,其MPA时间不断增加;女童年龄与平均每日LPA、VPA、TPA时间无显著相关。

3.3 上学日与周末身体活动情况

幼儿上学日与周末身体活动水平状况如表4。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可知,幼儿上学日平均每日LPA间约107.22min,明显低于非上学日的119.63min,二者之间平均每日LPA存在显著性差异(t=2.151,P<0.05);幼儿上学日平均每日MPA时间约46.89min,周末平均每日MPA时间约60.83min,周末平均每日MPA时间明显高于上学日,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336,P<0.05);上学日平均每日VPA时间约为31.26min,周末平均每日VPA时间约37.41min,两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t=6.996,P>0.01);上学日平均每日TPA时间185.87min,周末平均每日TPA时间约217.72min,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t=0.531,P<0.01),周末平均每日TPA时间明显高于上学日。

表4 幼儿上学日和周末身体活动水平一览表

3.4 不同肥胖程度幼儿身体活动情况

研究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肥胖分组儿童平均每日LPA、MPA、VPA、TPA和能量消耗进行比较分析(见表5)。结果显示:体重正常幼儿平均每日MPA时间约为57.16min,超重、肥胖幼儿平均每日MPA时间45.73min,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t=2.068,P<0.05),体重正常幼儿日均MPA时间高于超重、肥胖儿童。而两者之间的LPA、VPA、TPA时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0.745,P>0.05;t=-0.839,P>0.05,t=0.136,P>0.05)。体重正常幼儿身体活动量日均消耗约1689.12Kcal,体重超重和肥胖的幼儿日均能量消耗约1942.01Kcal,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4.019,P<0.01),超重、肥胖幼儿日均身体活动消耗量明显大于体重正常的幼儿。这可能与超重、肥胖幼儿能量摄入量远大于体重正常幼儿,身体活动消耗量不足以完全抵消摄入的能量。

表5 不同肥胖程度幼儿身体活动水平一览表

4 讨论

4.1 幼儿身体活动水平特征分析

适宜的身体活动可以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健康效益,能够有效地减少幼儿的静态化行为、促进骨骼健康和心血管代谢功能[8],促进体质健康发展。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5月10日发布的《5岁以下儿童的体力活动、静坐行为和睡眠指南》[9](下简称《行为和睡眠指南》)中,推荐学前儿童每日MVPA应不少于60分钟,TPA不少于180分钟。以此为依据,研究对象中幼儿MVPA达标率71.3%,TPA达标率为89.2%;其中男童平均每日MVPA约94.68min,女童平均每日MVPA时间约73.88min,远高于张涵彬[10]、赵广高[11]等人对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的测量结果,也高于英国、比利时、加拿大最新调查结果[12]。即环巢湖区域幼儿MVPA身体活动时间高于其他地区,达到《行为和睡眠指南》推荐量比例较高,这可能与研究对象所处的宏观环境有关。研究证明,个体生活所处的客观空间环境也是造成其身体活动水平差异性的重要原因。研究对象中幼儿日均MVPA、VPA时间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庞家祺等人[13]使用加速度计测量幼儿身体活动的研究结果一致,但高等强度身体活动仍未能达到美国运动医学会推荐的每天至少进行30min的标准。进一步对研究对象中幼儿的年龄与身体活动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幼儿总的身体活动时间与年龄却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与Nilsen[14]等人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认为幼儿身体活动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年龄是造成研究对象身体活动时间不同的主要因素之一。进一步查阅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发现,造成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测量时佩戴加速度计时间选择不同,也可能与采样间隔不同相关。

研究中幼儿周末平均每日LPA、MPA和TPA时间,相比较上学日均显著增加,但VPA时间增加不显著;周末MVPA达到《行为和睡眠指南》推荐量比例为80.9%,高于上学日的67.5%,TPA达到推荐比例为94.7%,高于上学日的86.9%这与国内已有相关研究结论一致[15]。但是Vale等人[16]]研究表明幼儿上学日各强度身体活动时间高于周末,上学日比周末身体活动时间更长;Leppanenl等人[17]调查显示上学日TPA时间高于周末TPA时间,均与本研究结果相反。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周末身体活动高于上学日,可能是因为周末可自由支配玩耍的时间较多,且父母陪伴的时间增多,幼儿有更多机会进行户外身体活动导致的,也可能与国外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体育设施配备等相关。相较国内课程设置,国外幼儿园课程设置多以不同强度身体活动为主,辅以各种适当的体育设施器材,结合音乐、游戏等形式将身体活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可操作性较强。相比国内家庭比较喜欢周末亲子游等户外活动安排,国外比较喜欢举办周末派对,更乐于在家聚会等地域文化因素有关。

研究中数据显示,环巢湖区域幼儿身体活动水平总体身体活动处于“基本活跃”状态。约90%的幼儿身体活动时间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18](下称《发展指南》)推荐运动量要求。但幼儿身体活动以低强度活动为主,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尤其是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有待增加。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有氧耐力、肌肉力量等影响较大[19]。同时幼儿在身体活动过程中还能增加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促进社会功能发展,提高自尊和自信心,积累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同时降低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2016年的一项包含六大洲38个国家参加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儿童青少年静态行为时间过长,身体活动时间不足。不考虑性别、年龄、教养方式等个体因素,社会环境、政策、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也会影响个体身体活动水平的变化[20]。以上各种情况都是研究中幼儿身体活动水平现状的影响因素,具体相关关系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4.2 幼儿身体活动与肥胖的关系

幼儿的身体活动与其健康发展有密切联系,在肥胖、心脏代谢、心理健康和认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对儿童肥胖的预防产生益处[21]。根据WHO数据显示,全球约2500万学龄前的超重、肥胖儿童中,有1800余万来自发展中国家,占68.1%,且每年仍在增长[22]。2017年《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3]指出,目前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群体肥胖儿童数约476万人,至2030年肥胖儿童数将增至664万人。王凯珍[24]指出中国肥胖儿童大幅度提升,3~6岁的幼儿肥胖和超重率已经达到30%,名列全球前茅。而本研究中环巢湖区域儿童肥胖率为12.18%,其中男童肥胖率为10.72%,女童肥胖率为15.68%,略高于《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5](下称《状况报告》)中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10.5%。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而且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为保障儿童的健康发展,《发展指南》[18]明确规定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并配套监测措施。这里的体育活动可以等同于研究中的MVPA时间,从本研究结果看,幼儿身体活动达标率为65.2%,还有约1/3的幼儿身体活动时间未达标。幼儿超重、肥胖与身体活动总时间无显著相关,体重正常幼儿与超重、肥胖幼儿平均每日LPA、VPA及TPA未出现显著性差异,仅MPA呈显著相关;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差异显著,超重、肥胖幼儿能量消耗明显高于正常幼儿。即幼儿身体活动并不是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致因,这与Metcalf[26]等人研究结果趋于一致。但现有大量研究表明,身体活动不足的儿童发生肥胖的机率大大增加,而参与体育锻炼则是儿童预防体重增加的重要因素[27]。2016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超重、肥胖发生率过高与其自身总身体活动和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不足具有高度相关性[28]。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超重、肥胖的幼儿在从事同等强度的身体活动时消耗的能量高于体重正常幼儿,超重、肥胖的产生是因为体内多余热量转化成脂肪所造成的[29]另,学龄前儿童肥胖程度与其父母文化水平、饮食习惯、家庭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30]。本研究中幼儿多是“4+2+1”的家庭结构,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人,父亲、母亲2人,及幼儿自己,其成长过程中双方家庭成员对其过度喂养,长期处于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状态,继而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发生,这也是其中不可忽视原因之一。《状况报告》还指出膳食结构不合理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25],在预防肥胖的干预措施中,体育锻炼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有效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31]。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环巢湖地区幼儿身体活动呈“基本活跃”状态,以低强度活动为主,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尤其是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有待增强。幼儿身体活动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童的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童;年龄变化可以引起幼儿身体活动水平的局部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高,男童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高等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呈增长趋势,女童则相反,但幼儿总的身体活动时间无太大改变;幼儿周末身体活动时间明显高于上学日活动时间。环巢湖地区幼儿肥胖率略高于《状况报告》中6岁以下儿童的平均肥胖率,身体活动水平不是引起幼儿超重、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

5.2 建议

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需要保证适宜的身体活动时间,逐渐培养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其基本生活能力,也有助于奠定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需要正视幼儿身体活动发展中性别、年龄等因素差异。家长和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锻炼,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18]。同时,幼儿园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制定更加科学的课程计划,增加幼儿在校身体活动时间,尤其是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让幼儿在身体活动中享受快乐,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男童女童上学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上学啦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