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蓉
赤化水库
正在插秧的人们
3年 前,我在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2019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中,赤化镇合并到宝轮镇)探访期间,那些分布在山川原野上大大小小的水库给我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它们以不同的直径、相同的姿态分布在这片情深意长的土地上,为这片土地上的农田灌溉、粮食增产丰收提供有力保障。
我注意到,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的众多水库中,清江村幸福水库和赤化村邓家沟水库尤为典型。一座依然还在储水灌溉农田,造福于民;一座正在维修加固,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在我看来,一座水库,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为深入解读这两座水库的历史意义和时代记忆,我决定择日探访。
我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到清江村幸福水库探访的,那正是一个插秧季节。
走进清江村,一幅春耕农忙之景便跳进我的视线,层层叠叠的稻田水波涤荡、背影如潮,村里村外,一片繁忙。
在村民指引下,我找到提前约好的村民曹明亮,他带我绕过层层梯田,穿过在田间劳作的人群,爬上位于一组山谷之间的幸福水库,走进它的历史,打开时代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障农田水利灌溉,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全国上下大规模兴修水利,幸福水库就是在那个时代修建的。
我驻足于大坝之上,仔细阅读幸福水库简介:1958年,清江村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一组山谷之间修建水库,仅用短短一年时间,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水库就修建完工,正式投入使用。该水库灌溉面积500亩,保证灌溉面积300亩,解决了清江村500名村民的生活用水和8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水库。
幸福水库是我在赤化镇走访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农村水利工程中最大的一座。智慧的清江村人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在群山环绕的胸襟之间做了拦截大坝。峰峦叠嶂的群山,就像一对张开的臂膀,将水库紧紧揽在怀里。翠绿的群山,将收集到的水源顺着臂膀之间的沟壑,源源不断地送入怀抱中的水库,为其提供丰富的水资源。宽阔坚固的大坝,拦截山上流下来的每一滴水,保证蓄水量。左右两边的泄洪道,既能为清江村百姓提供日常生活用水,也能在雷雨季节及时泄洪,保证大坝安全。
放眼望去,宽阔的湖泊由近到远地延伸到峡谷深处,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悠远的思索。碧波荡漾的湖水与翠绿的青山相映生辉,构成一副青山绿水间的生态川北山水画。自然美景与人文美景让我如痴如醉,不舍移步而去。
望着眼前的宏伟工程,我不禁感慨万千。勤劳伟大的中国人民,从尧舜时期就已开始兴修水利,造福人类。
今年,时逢插秧季节,久旱无雨。而幸福水库的大量蓄水,通过人工水渠,一路欢快地奔向下游,及时解决了清江村百姓等雨插秧的难题。
阳光明媚插秧忙。原野上,人们正欢快地将一棵棵小秧苗插进希望的稻田。看着迎风飞舞的小秧苗,我仿佛看见了金光灿烂的秋天。
从幸福水库出来,我又转身来到与清江村隔河相对的赤化村,同赤化村村民景玉明一同前往位于一组山上的邓家沟水库进行探访。
我驾车行驶到清江河边上的108国道,右拐,进入上山的乡村公路,顺着乡村公路向赤化村一组疾驰而去。
近年来,中国农村基础设施逐步改善,乡村公路是一天一个样。汽车在蜿蜒盘旋的乡村公路上疾驰,平稳攀爬,没有丝毫颠簸感。一晃而过的公路两旁,群山苍翠,生机盎然。多么热闹的春天,乡村原野,五颜六色的野花像一个个娇娆的舞者,在风中表演。悬浮于天空的云丝,如同漫天游走的花絮,悠闲地飘来荡去。乡村山野,美如梦幻。
景玉明介绍说,邓家沟水库是1995年修建的,主要解决赤化村5个组的农田灌溉问题。它与幸福水库有着相同特点,都是依靠山体的自然形态,在峡谷的落脚点筑坝扎堤,顺山势修建而成。这样的修建方式,既节省造渠挖沟的人工费用,还能更好地留住大自然赐予的每一滴水源,保证蓄水量。景玉明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赤化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渝高铁、108国道等国家重点工程征用土地,耕地面积相对减少,但水库并没有闲置下来。
我去的时候,邓家沟水库正在重新修筑水泥大坝。等到旧貌换新颜,它将继续蓄水保枯,灌溉农田,造福赤化村人。
大自然赐予人们的,从来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虽然一队地处高山,是赤化村相对偏远的一个组,但群山回唱,景色迷人。我环望被群山拥抱的邓家沟水库,想像在某一个春天,这里将又是一个新的乡村旅游景区,碧波荡漾的湖水,将满山的游客,紧紧揽在怀里。据了解,邓家沟水库经过重新修缮后也已蓄满水源,波光粼粼的湖水与群山回唱在山野清风里的奏鸣曲,引来了进山的新客。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水利活动可追溯到六七千年前。远古人类择丘陵而处、逐水草而居就面临防洪供水问题,到尧舜时期大兴水利,造福于民。今天,这些分布在利州大地的农村水利工程,是这片土地上农业生产的保障,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希望,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