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伟,赵辉,刘枫林,张克剑,李航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食管癌的每年新发患者数量约是26万,总发病率高达0.17‰,在恶性肿瘤发病患者中居于第五位,死亡率高达0.13‰,居于第四位[1]。临床多通过外科手术疗法治疗该病,其术式较多,如开腹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等。但以上术式的创伤性较大,可能造成较多并发症,且手术操作相对复杂,学习难度大[2]。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DVSS)是新型的机器人手术系统,被认为是现阶段外科微创手术的最前沿技术,其通过直视三维图像可放大术野至20倍左右,远超人眼的观察局限。且器械末端装置7个内腕,可以将不必要的颤动有效滤过,具有操作精准与灵活性等优势。其用于食管癌外科手术的效果显著,备受临床青睐[3]。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入本院外科治疗的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用于分析DVSS的治疗优势与安全性。
外科患者的诊治时间介于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间,共计7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纳入指标:经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技术诊断为食管癌;符合手术指征;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指标:癌细胞转移;合并血液系统疾病;伴有精神或意识类障碍;难以耐受手术治疗。根据随机法分组后,A组37例,男患21例,女患16例;年龄范围介于42-78岁,平均(56.27±2.46)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6例,中段31例,上段0例。B组35例,男患24例,女患11例;年龄范围介于40-76岁,平均(56.84±2.50)岁;肿瘤位于食管下段7例,中段28例,上段0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B组予以胸腔镜结合开胸腹手术治疗:进行全麻处理,而后进行双腔管插管处理,确保健侧的肺通气正常。协助患者保持左卧位,使身体前倾15°,予以单肺通气治疗。做4个手术切口,摄像机置入切口位置在腋中线往下第7根肋之间,长为10mm。再做10mm长切口用于牵拉肺部与食管,位置在右侧腋前线-第4根肋之间。另外2个为5mm切口,位置在腋后线偏后2mm部位和肩胛下角偏后部位。若纵隔未完全暴露,可使用五叶拉钩联合环钳对肺组织进行挤压操作,将食管表面的纵隔胸膜切开,使食管胸段充分暴露。结扎并切断奇静脉,游离食管、淋巴结与周边组织,完整切除隆突下淋巴结,并游离其以上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在摄像机入口置入胸管,缝合其余3个切口。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进行上腹部与颈部手术,留置胃管和营养管。
A组予以DVSS手术:采取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同样双腔管插管,于术侧进行人造气胸处理,防止肺萎缩。手术步骤为:①用机器人对胸段食管行游离处理,并清扫对应区域淋巴结。使患者保持左卧位,可前倾身体以暴露食管。4个切口位置分为腋后线部位的第7根肋,长8mm,放置机器人左手臂鞘卡,同时放置抓钳;腋前线部位的第3根肋,长8mm,放置机器人右手臂鞘卡,同时放置超声刀;腋中线部位的第5根肋,长10mm,放置机器人腔镜。再于腋前线部位的第7根肋做一长为10mm的切口,以此作为助手孔。根据食管走行将纵隔胸膜切开,确定肿瘤并无外侵后,在正常的食管下段分离食管,游离食管后用机器人抓钳进行牵引操作。对奇静脉游离后结扎并切断,将食管提起而后完整切除喉返神经旁侧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与周边脂肪。使其向上分离,直至胸顶部。向下分离食管,直至膈肌裂孔部位,将膈肌裂孔打开。无出血后在腔镜入口处留置胸腔引流管,使其直达胸顶处,缝合切口。②游离胃:使患者转为平卧位,轻微抬高上身,并右倾15°。在脐部左下方做一长为1cm的切口,置入机器人腔镜的鞘卡,再于左腋前线的肋弓偏下2cm处置入右机械臂鞘卡,助手鞘卡于做锁骨中线和脐部水平部位置入。右锁骨和左锁骨中线和脐部水平部位分别置入左右机械臂鞘卡。创建人工气腹,使压力介于10-12cmH2O,用超声刀对胃部网膜组织进行分离,但要保留右血管弓。全面清扫腹腔和胃左动脉淋巴结,结扎左动脉并且切断。对食管上段行游离处理,直至膈下部位。若腹腔未出血,则撤出DVSS。在剑突下再做一4cm切口,切开皮肤和腹膜等组织,将分离后的胃拉出,在贲门以下约3cm处将胃切除,且降胃小弯组织少部分切除,做一管状胃。标记线在胃底部位的最高点,打结于食管残端的剩余缝线。③颈部吻合:在胸锁乳突肌的偏左侧做一斜行切口,使颈部食管暴露而后游离,从颈部拉出胸段食管,并高位切断,通过食管床将管状胃拉出,并且机械吻合胃与食管残端,置入引流皮片,缝合切口。
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淋巴结清扫个数、经口进食用时、胸腔引流天数、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指标;记录乳糜胸、肺炎、吻合口瘘、胸腔积液、吻合口狭窄、喉返神经损伤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随访3年,记录生存率。
A组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围术期指标()
表1 对比围术期指标()
A组的并发症率统计为13.51%,B组统计为37.14%(P<0.05)。见表2。
表2 对比并发症率[n(%)]
随访1年、2年与3年,A组的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对比远期生存率[n(%)]
食管癌的疗法多是开胸切除食管病变组织,但其主动脉、气管与神经的损伤概率大。在胸腔镜技术的发展下,该病患者外科手术的治愈率有所提高,腔镜技术可减少出血量,而且术后康复较快[4]。但是,仍有6%左右的腔镜手术需要中途转为开胸治疗,并发症仍然较多。DVSS是新型的外科手术操作系统,其可获取三维图像,更易辨别食管与胸腔部位的解剖结构,操作精准性极高[5]。尤其在对食管进行游离处理时,可以辨别喉返神经亦或是胸部导管等组织,误伤率低。三维视觉的差错率可降低65%以上,加之机械臂摄像可以确保术野稳定和开阔,所以深部腔隙的操作难度较小,可实现超精密手术[6]。
结果中,A组的围术期指标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率(13.51%)低于B组(37.14%);随访1-3年,A组的生存率均高于B组(P<0.05)。原因是DVSS需要进行手术准备、机械臂安装/交换等操作,且团队间的默契度不足,所以手术时间较长,但是随着近两年团队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切口设计的不断优化,术前准备用时缩短,所以手术时间大幅减少[7]。DVSS手术凭借器械完成操作,切口小出血量少,而且不对胸腔与食管的生理结构造成明显破坏,所以术后恢复时间更短[8]。此外,DVSS的手术操作效果等同腔镜亦或是开胸手术效果,术野放大后可以保护术区的精细结构,且手术不影响肺血管阻力,不减少心输血量,不易压迫心肺器官,应激反应少,所以并发症更少。但DVSS手术无法用手触摸器官组织,无力反馈淋巴结钳夹力度,组织结构的分辨全凭视觉,操作力量过大会夹碎淋巴结[9]。且治疗费用较高,器械维护与消耗费用高,多数患者难以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为此,DVSS技术仍需不断完善,可联合使用MRI或B超等影像学系统,加用软件图像全方位分析模块,更为立体的呈现血管和组织结构。为防止夹碎淋巴结,可以采取无损伤钳,或者制作淋巴结专用钳[10]。同时应该完善医疗补贴政策,对于DVSS治疗患者给予经济补贴,提高其应用率。
总之,DVSS对于食管癌手术患者的疗效理想,可优化围术期指标,而且安全性和远期效果佳,具有较高推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