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宿迁市中医院,江苏 宿迁)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多由交通事故或者高处坠落导致,伴有局部疼痛、肢体功能障碍等典型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创伤性骨折,临床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此种治疗方式虽能有效治疗疾病,但是术后易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不仅会使患者血压指标和心率指标受到影响,还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降低患者术后配合度,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所以为促进患者身体的早期康复,临床主张为患者选择一种科学的护理方式,通过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以及缓解患者负面情绪的方式,促进患者病情的转归[1]。疼痛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以减少其身心不适度,促进骨折部位的快速愈合。基于此,本文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将分析结果做如下报告。
本次研究共纳入10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共有52例,其年龄值最大为69岁,年龄值最小为20岁,平均年龄为(36.47±3.55)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0例。观察组患者共有52例,其年龄值最大为67岁,年龄值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为(36.49±3.66)岁;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8例。两组患者上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术中需向患者讲解治疗注意事项,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予以其针对性的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疼痛控制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成立疼痛控制小组。小组人员由责任护士、骨科医生和麻醉师担任。术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为其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计划,并严格按照规范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向患者说明护理计划,以取得患者的配合。(2)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营造安静、干净、卫生的病房环境,勤给病房开窗通风,定期对病房进行常规消毒,维持病房适宜温湿度,并在病房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去除异味,同时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尽量集中时间,避免影响患者休息;指导患者养成规律作息,以减少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缓解患者疼痛感。(3)物理镇痛。护理人员需于术后6h内协助患者做翻身动作,并在切口周围利用冰袋冷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髋肿胀和局部出血,同时将其患肢抬高,定期对肢体进行按摩,按摩期间需避开伤口,动作应尽量轻柔,以起到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缓解麻醉症状的作用。(4)松弛训练。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要求其按照规定程度对全身肌肉展开一定的松弛联系,具体可让其闭眼安静几分钟,然后吸气时让其逐渐握紧拳头,吐气时逐渐放松双手,以缓解患者前臂、手指和手掌的紧张感,同时利用该方式逐渐放松全身,以起到调节呼吸、缓解疼痛的目的。
观察两组患者肿胀程度。若为1级则代表患者肿胀症状不明显;若为2级则代表患者存在轻度肿胀症状,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1cm;若为3级则代表患者存在中度重症,伤口皮肤高于健侧皮肤1-3cm;若为4级则代表患者存在重度肿胀,伤口处皮肤高于健侧皮肤3cm以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若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则为1级,若患者存在轻度疼痛症状则为2级,若患者存在中度疼痛症状,无法忍受,需予以止痛药止痛,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则为3级;若患者存在重度疼痛症状,无法忍受,只能服药止痛药镇痛,难以入睡,且出现自主神经紊乱则为4级。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疼痛控制护理临床效果调查数据进行处理,以()的形式表示各项临床计量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肿胀和疼痛程度,组间数据分别采用t、χ2检验;若P<0.05则代表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72h疼痛和肿胀程度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肿胀和疼痛程度对比(n)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对比()
创伤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事件的频发,越来越多的患者患有创伤性骨折疾病,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还会增加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压力[2-4]。目前针对该疾病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具体应用外固定或者内固定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虽能有效治疗创伤性骨折,但是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伤,致使患者术后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所以临床主张采用疼痛控制护理,此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该护理模式还能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减少患者的疼痛记忆,以缓解疼痛感,减轻各器官的代谢负担;同时该护理模式通过环境护理、物理镇痛和松弛训练等干预手段,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舒适度[5-8]。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护理满意度、肿胀、疼痛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对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实施疼痛控制护理,不仅能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术后身体功能的恢复,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维持和谐的护患关系,取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