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观察

2021-09-20 12:24贺广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6期
关键词:置换术髋关节人工

贺广子

(宿迁市中医院,江苏 宿迁)

0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人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等髋关节病变逐年递增,临床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比重增多;因老年患者机体循环代谢缓慢,发病后机体处于高凝状况,加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侵入性操作,术后关节制动,极易诱发深静脉血栓情况,为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严重影响护患关系,潜在危害性较大,若血栓栓子脱落,随血液循环易诱发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针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辅以有效护理干预对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探讨价值[1,2]。近年随着临床医学快速发展,基于临床护理经验,针对护理风险因素开展预见性护理对策,通过有效护理对策,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研究笔者为规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特开展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单位收治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探查对象,病例筛查时间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共计62例,依据门诊序号单双数划分小组,观察1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8-87岁,平均(66.91±2.14)岁;原发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头坏死11例;观察2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57-89岁,平均(66.89±2.17)岁;原发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13例,股骨头坏死10例;两组患者入组资料符合研究比对指征,差异均衡(P>0.05)。

1.2 方法

观察1组辅以常规护理对策。观察2组患者辅以预见性护理对策:(1)术前护理:给予患者高风险评估,依据患者年龄、性别、自我管理能力、血管条件等相关情况进行客观评估,开展高风险管理方式,针对高风险患者开展术前指导,借助专业知识,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因素、预防对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讲解,指导患者家属签署知情授权书,避免不必要医疗纠纷情况发生[3];(2)术中护理:考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周期较长,患者长时间体位制动,极易导致术中风险事件发生,术中需加强对患者皮肤监测,避免手术暴露,针对非手术区域进行保温,合理使用下肢止血袋,确保下肢血液回流正常,辅助医务人员实施手术治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4];(3)术后护理:予以患者体位指导,定期更换体位,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情况,遵医嘱采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合理调节松紧度,适当抬高患肢,与心脏平齐,利于回心血量,定期开展皮肤温度检测,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以评估血流速度等,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遵医嘱予以患者低分子肝素等预防血栓治疗,引入人文关怀理念,主动询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患者疼痛管理,开展分级疼痛管理对策,给予患者下肢按摩,提高患者机体疼痛阈值;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待患者可正常进食后,给予粗纤维、高维生素食物,可有效改善新陈代谢,避免便秘情况发生;术后辅助患者开展早期康复锻炼[5,6]。

1.3 评价标准

记录比对两组初始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对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2个月功能进行评估;观察患者术后压疮、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

观察2组初始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比较(,d)

2.2 两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Harris功能评分一致,观察2组出院时、术后2个月Harris功能评分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1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2.58%(7/31),观察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髋关节病变首选治疗方法,主要应对非化脓性关节炎、缺血性坏死等一系列疾病,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情况,恢复髋关节功能;考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康复周期较长,患者术后体位制动,易导致术后并发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高风险人群[7];考虑深静脉血栓诱发因素,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对策,于临床护理开展之前,对患者肢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开展风险管理举措,优化有限的医疗资源,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发因素、预防对策对患者进行讲解,辅助患者进行体位摆放,提高患者机体舒适度,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通过加强术中恒温保护、弹力绷带、肢体运动等方式,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辅以术后营养支持、早期康复锻炼,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缩短预后康复周期,提高患者手术完成质量[8]。经研究数据比对显示,观察2组初始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观察1组,观察2组出院时、术后2个月Harris功能评分高于观察1组,经术后并发症统计,观察1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58%(7/31),观察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3%(1/31),预见性护理效果反馈更佳。

综上,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开展预见性护理,可缩短患者术后转归时间,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规避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发生,整体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置换术髋关节人工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人工,天然,合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人工“美颜”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评价X线、CT及MRI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意义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