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应凤,郭声,叶鹏,顾秋平,汤建华,温建军
(1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2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急性小肠梗阻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由肠内肠外多种原因造成,以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等为典型临床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目前针对小肠梗阻临床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由于传统手术术后并发症较多,且病情易反复发作,所以必须为患者选择一种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1]。有研究表明,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治疗急性小肠梗阻的效果极佳,能够促进病情的快速好转,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了进一步验证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特将该方法与保守治疗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分析结果。
本次临床资料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包括19例男患者和11例女患者,患者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30岁,平均年龄为(56.2±12.3)岁;其中包括3例无腹部手术史患者,27例有腹腔手术史患者。完全性肠梗阻患者20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10例。研究组患者中包括17例男患者和13例女患者,患者最大年龄为79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6.3±12.4)岁;其中包括5例无腹部手术史患者,25例有腹腔手术史患者。完全性肠梗阻患者18例,不完全肠梗阻患者1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资料对比无较大差异,P>0.05。
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治疗,即对患者行胃肠减压术治疗,治疗期间置入胃管,嘱患者禁食,予以补液、抗感染和中医治疗方法。
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予以置入经鼻肠梗阻导管,其他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具体治疗方式如下:丙泊酚麻醉下,将肠梗阻导管患者一侧鼻腔,胃镜引导下降肠梗阻导管送至十二指肠降部远端,将15ml无菌蒸馏水注入肠梗阻导管前水囊中,连接负压吸引,腹部立位片明确肠梗阻导管位置。两种患者均禁食禁饮,予以抗感染、补液等对症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若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未发生变化则为无效;若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存在轻微并发症则为有效;若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痊愈。
本次研究借助于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临床疗效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处理,采用t对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进行检验,组间数据采用()描述,采用χ2对手术效果和治疗效果进行检验,组间数据采用[n(%)]描述,若P<0.05则代表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不同手术治疗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s)]
表1 对比不同手术治疗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n(%),(±s)]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n(%)]
急性肠梗阻属于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包括大肠梗阻和小肠梗阻,对于小肠梗阻患者临床主要采用胃管置入、近段小肠减压、手术及保守治疗。部分小肠梗阻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便可得到缓解,传统治疗中大部分保守治疗不能好转的患者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肠梗阻导管被临床广泛应用,改变了肠梗阻手术率高的现状,使患者能够在非手术治疗情况下病症得到缓解[2,3]。经鼻肠梗阻导管有诸多优势,能够通过对患者已经粘连的小肠进行重新排列,使原本折在一起的小肠呈钝角或者弧形,以维持肠道的通畅性,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病症复发率。此外该方法在对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无需开腹,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安全性,且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不仅能够实现肠道减压,还能减少肠道内有毒物质吸收,改善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壁穿孔、坏死,若结合肠内营养可改善肠壁组织灌注促进肠道生理功能的恢复。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事项:(1)导管堵塞:需定期注入适量蒸馏水检查导管畅通性。(2)中转手术。治疗后腹部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肠管梗阻扩张无明显改善,肠梗阻导管停止不前,则需进行紧急手术治疗,以免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3)拔管。首先给患者口服石蜡油,然后将导管缓慢、匀速向外牵拉,不得强行牵拉,以免因导管吸附肠黏膜引起肠套叠[4-8]。
本次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对急性小肠梗阻患者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部分急性肠梗阻患者免于手术,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实施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可有效改善小肠梗阻临床症状,防止肠管弯曲、成角,延缓病情的进展,取得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