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21-09-19 17:49姜霄霄康立厚
学习与科普 2021年22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姜霄霄 康立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将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作为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新形势下,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振兴乡村的核心发展趋势,而有力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发展的则是核心的人才资源。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运而生。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将农民的被动身份转化为可以主动选择的职业,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更加趋于人性化,全面符合当前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创新协调的新发展理念。本文将对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全方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新型职业农民概述

在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时代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正式被提出,是指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并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农业生产经营收入来源的现代农业经济生产从业人员。在我国农业经济由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新型职业农民的提出全面符合着现代化社会经济创新协调的发展新理念,并且将农民的被动化身份转化为可以自由选择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实现了人的个性化选择。

此外,新型职业农民一般分为农业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以及生产经营型等三大类,充分培育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建设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种可以自主选择的职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主体,需要将农业生产发展工作作为固定的职业,并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及相应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新理念,从而能够全面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1]。

二、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是社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力量,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振兴建设发展,推动现代化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进一步成为农业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能够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经济第一产业发展存在着劳动力较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以及文化技术水平偏低等现象,而新兴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将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渡过转型,在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是农业经济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还是推动和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保障,对于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建设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现状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的明确提出,经历了从概念的提出到培训工作的开展,再到农民培育工作的有序展开的一系列过程,新型职业农民人才队伍的建设也经历从兼业化现象转变到固定的职业化转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合理完善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的各项工作也在不断地更新完善。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要全面遵循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以及生产经营型三大类型同步协调创新发展的原则,构建出全面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首先,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完善过程来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经历了由一开始的技能培训阶段到2016年以前的职业培育阶段,最后到当前的全面制度建设培育阶段,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制度体系;其次,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角度出发,我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建设数量在不断的持续增加,在此过程中相应的培育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调整,并且有着丰富的培育资源,农民的各方面身份不再受到一定的限制,包括学生、军人、农民工以及农业创业者等都纷纷成为新兴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建设的重要来源;最后,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整体角度出发,我国各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处于建立的初始阶段,而随着国家相关培育政策的发布,培育资金的引进以及相应培育工程的建設与覆盖,对于构建全面完善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

四、在乡村振兴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有效对策分析

当前,我国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及队伍建设对农村地区的部分农民缺乏一定的吸引力;其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数量仍然较为匮乏,农民培育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最后是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针对性、精准性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且对农民的认证标准缺乏统一。因此,针对于这些问题,本文将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有效对策:

(一)在全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过程中,始终坚持农村地区农业经济优先发展的原则,以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为重要发展内容,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据科学合理的乡村振兴总战略目标任务与战略规划,加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力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

(二)加强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扶持以及财政资金方面的重要保障。由于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且存在着新型职业农民认证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的问题,导致部分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法律政策缺乏一定的重要保障。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法律立法方面对其加以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并获得国家财政的有力支持和保障,从整体上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公平、公正、公开,使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3]。

(三)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充分依靠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力量,由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领导、组织和指导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建设工作的开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与模范作用,充分依据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不断鼓励传统农民奋斗创新,发展成新型职业农民,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以帮助我国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经济的转变。

(四)以农民为创新主体,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农民的决策能力,加强农民的积极参与,并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考核管理评估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标准的精准性,注重培育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并给予相应的工作激励,如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并赋予一定的决策能力,确保农民切实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去。

(五)建立完善合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制,使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充分贴合当前新形势下农业经济的发展需求,不断创新相应的培育模式,通过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优秀的培育资源和经验,注重对培育质量和进度的监管,例如充分结合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或设立一定的具备公益性质的培训班,通过设立各种专业合作社等,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多元化发展。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明确提出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增强农业经济建设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乡村振兴建设工作中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建设工作,能够优先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农业经济,有力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雅斌,张冉,王英蓉,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 乡村科技,2020(4):16-17.

[2]蒋学杰.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东省莒县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3):225-227.

[3]张静华.试论乡村振兴环境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J]. 时代农机,2020,47(4):146-147,149.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乡村振兴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