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平,顾 琦,徐秀群,朱 琴,陈情忠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1麻醉手术科;2康复医学科;3护理部;4手外科,江苏 226001)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危险因素[1],70%~80%存活者遗留肢体偏瘫、失语及认知等功能障碍,肢体偏瘫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脑卒中患者大多在社区康复治疗或在家自行康复训练[2-3],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普遍存在康复专业人员匮乏和康复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4],多数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认知不足,依从性不高,以致疗效不满意。如何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康复能力,使其能获得延续性、规范化、多学科的综合性康复干预,减少残疾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亟需关注的重点[5]。本研究选择2020年6月—10月我院60例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观察多元化家庭康复方案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60例,采用密封信封编码的方法随机分为多元化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30例。多元化康复组中男性22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9.40±14.27岁,平均病程65.60±33.53 d;脑出血14例,脑梗死16例。常规康复组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9.30±13.05岁,平均病程59.43±39.89 d;脑出血15例,脑梗死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经急性期抢救后生命体征平稳,一侧肢体偏瘫,处于恢复中、后期即将出院的患者;(2)年龄18~80岁;(3)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15分,无言语障碍,能配合完成康复训练和功能评价。排除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签署自愿参加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干预方法 多元化康复组:采用多元化康复治疗方案。(1)制作脑卒中后偏瘫康复训练视频和指导手册,手册内含具体的训练图片、视频和文字解释,患者根据出院医嘱和康复训练指导手册进行家庭康复。(2)制作针对脑卒中后偏瘫康复应用程序,将有关视频、图片和文字录入我院自主研发的随访应用软件知识库。(3)患者打开随访应用软件延续护理信息平台客户端,由课题组成员审核后加入,根据康复团队点对点推送的视频、图片与文字解释进行康复训练。(4)要求患者或家属定时上传康复训练视频或图片,康复医师每周与患者线上交流,评价康复训练实施情况,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精神状态、四肢活动能力、偏瘫肢体肌力及肌张力、异常运动模式、步行步态、日常活动能力等),及时进行综合评定。(5)康复医师根据病情调整康复方案,进行康复指导,护士重点进行康复项目的推送、督促。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根据出院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医务人员通过电话随访指导,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1.3 观察指标(1)患肢运动功能及痉挛:在患者出院干预前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估患肢运动功能,该量表包括上肢33项,下肢17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功能越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肢各关节的痉挛程度,该量表包括0、1、1+、2、3、4级,分别对应1~6分,分数越低,痉挛程度越轻[6]。(2)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在纸上画10 cm长的直线,按1 cm间隙分格,从左至右依次标注数字0~10,0表示无痛,10表示无法忍受的极度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的感受,手指直线上相应的刻度进行计分。(3)生活独立能力:采用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价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该量表包含13个运动功能项目和5个认知功能项目,运动项目包括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转移和行走,认知项目与交流和社会认知分量表有关,每个项目的评分从完全独立(7分)到完全依赖(1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肢运动功能及痉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简化Fugl-Meyer评分及M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及6个月,多元化康复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MA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患肢运动功能肌力及痉挛程度比较分
2.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前多元化康复组疼痛VAS评分为2.07±0.91分,常规康复组为2.13±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多元化康复组VAS评分分别为1.20±0.85分和0.13±0.35分,低于常规康复组的1.67±0.76分和0.53±0.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生活独立能力比较 干预前多元化康复组FIM评分为32.80±10.89分,常规康复组为30.67±1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多元化康复组FIM评分分别为56.60±13.75分和84.20±12.71分,高于常规康复组的49.60±11.42分和74.27±8.4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状态严重影响其生活独立能力及生活质量,指导出院患者进行持续优质的康复训练具有重要意义,定时参与运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复发,提高肢体灵活度、行走功能、肌肉力量、骨密度以及生活质量[7]。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代偿和重建能力,恢复已丧失的功能,但这取决于患者自身对运动和训练模式的反复体验[8]。社区康复的关键问题是患者出院后缺乏后续的跟踪、指导和延续康复治疗[9]。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经医院急性期治疗后,居家康复治疗得不到专业的康复指导[10]。此外,由于脑卒中病程长以及受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不高[11]。如果患者肢体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很容易导致废用、误用性肌肉萎缩而发生多种并发症[12]。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及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借助手机应用程序对出院后脑卒中患者可以实现病情追踪、医患交流以及家庭康复指导和监督,以期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效果。
本研究多元化康复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医、护、患合作的多途径家庭康复管理,要求患者按康复训练指导手册进行康复训练,同时利用偏瘫康复应用程序,所有康复项目配有视频、图片和文字解释。医护人员通过软件平台能更好地观察患者病情及家庭康复的效果,有利于及时调整方案。结果显示,多元化康复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简化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比于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干预,多元化家庭康复干预可以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尤其以6个月后更显著。刘婵[12]报道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链式亲情护理模式配合家庭访视干预,显示干预后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一致。本研究显示,多元化康复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FI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元化家庭康复干预可以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独立能力,并随时间的推移效果更显著。高彩云等[13]报道对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偏瘫患者实施综合康复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FIM评分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与之基本一致。另外,本研究多元化康复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M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多元化家庭康复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遗症,减轻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