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 动态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1-09-18 18:32邱洪全
物流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摘  要: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重点,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文章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理论依据,构建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测度模型。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实证案例,对其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对其空间分异和时序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实际情况,提出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提升路径与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区域物流;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is the support and focus of promoting regional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and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constructs a measurement model for the high-qualit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gistics. Tak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a of Southwest Fujian as an empirical case, the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its regional logistics is measured, and its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time-series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its actual situation, a high-qualit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the Southwestern Fujian region is proposed.

Key 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regional logistics;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物流业是社会经济运转的大动脉,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2019年3月,2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通过区域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增强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如何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和测度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识别和分析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存在的弊端和短板,进而提出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提升路径和策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1  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

1.1  指标选取。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区域物流系统的评价应该在重视物流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同时,更加关注其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体现区域物流发展的结构优化、创新驱动、绿色赋能和效率提升[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指明了新思路、新方向和新动力[3]。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纲领和指南,也是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评价依据。为此,本文构建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包括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15个指标。具体指标阐释如表1所示。

1.2  权重确定。为客观和科学表征指标权重,本文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其运算步骤:(1)收集数据,收集各指标特定周期内的数据,如果有数据缺失,可采用插值法将数据补充完整;(2)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指标数据的正向与逆向特性,以及其数值的取值范围,将其统一转换为0,1之间的数;(3)计算熵值;(4)计算熵权。

1.3  协同测度模型构建。本文将系统评价的五个维度看作是五个子系统,先计算每个子系统的有序度,然后再测算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度。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子系统有序度,其公式为:

μS=wμS, w>0, w=1

其中:μS∈0,1,表示的是子系统S的有序程度,μS值越大表明子系统S有序程度越高,反之,表明子系统S有序程度越低。

复合系统协同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需要考虑其时序变化趋势。若在某个初始时刻t,区域物流创新发展子系统、协调发展子系统、绿色发展子系统、开放发展子系统和共享发展子系统的有序度分别为μSi=1,…,5;在另一时刻t,區域物流创新发展子系统、协调发展子系统、绿色发展子系统、开放发展子系统和共享发展子系统的有序度分别为μSi=1,…,5。那么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复合系统的协同度测度模型为:

D=θ,θ=

1.4  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测度及时空分异特征。运用如上建立的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测度模型,将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五市的相关数据代入,即可计算出2020年闽西南区域各城市各维度的有序度,如表2所示。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有序度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厦门在多个维度上处于领先地位,而漳州在绿色发展维度上稍领先于厦门;泉州除了绿色发展维度较为滞后外,其它维度都位于第二梯队;而龙岩和三明多个维度都处于滞后状态,位列第三梯队。

将闽西南区域各城市2011年至2020年的数据代入如上构建的模型,可得到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五市的有序度和协同度,如图1所示。可见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有序度可划分为三个梯度层级,厦门为第一梯度,从2017年开始就超过0.800,且呈现上升趋势;泉州为第二梯度,已接近0.600水平;漳州、龙岩和三明为第三梯度,有序度整体水平偏低。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2020年其协同度已达0.390,接近0.400水平。但是整体协同水平还偏低,尤其是与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省域成熟区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  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升路径

2.1  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国家物流枢纽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厦门不仅是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中心城市和核心城市,还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应该充分发挥其物流功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拉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其它城市的物流体系建设。一方面要整合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的港口资源,将厦门、泉州和漳州的港口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港口系统,促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交通网络建设,尤其是厦门——漳州——龙岩和厦门——泉州——三明轴线的立体交通网络构建,为产业链和供应链发展提供动力。

2.2  促进区域物流创新要素的聚集与流动,激发物流创新活力。物流创新是推动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引擎和动力,需要通过物流创新资源和要素的聚集,蓄积创新动能,需要通过引导物流创新要素的合理与有序流动,形成创新要素的交汇与聚集,提升物流创新活力,为区域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驱动力和源动力。一方面要搭建区域物流协同创新平台,成为创新、创业与创造相关资源、要素的交易场所和渠道,整合区域物流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减少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降低资源和要素交易和流动成本,激发物流市场活力和动力。另一方面是鼓励创新资本进入物流领域,通过税收优惠、利率减免等方式降低物流创新资本的交易与使用成本,也可放低创投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等的准入门槛,多渠道吸引创新资本进入物流领域[2]。

2.3  完善城乡配送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物流协调发展。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流通体系建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流通体系欠发达,“干支仓配”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产品上行和生活日用品下行的物资双向流通的顺畅进行。为此,需要下大力气发展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优化“干支仓配”的空间布局,鼓励共同配送和众包物流等先进物流模式在农村试行和推广;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村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融合发展,提升农村物资流通效率。

2.4  加快物流绿色化和数字化发展,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在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闽西南区域物流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尽管闽西南协同区在落实物流业绿色发展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一方面要加快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新能源运输车辆的替换与使用,要持续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鼓励使用清洁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物流运输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要推动物流设施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物流支撑体系,提高物流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2.5  大力发展物流共享模式,提升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在共享经济环境下,各物流参与主体的资源禀赋存在异质性,为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应大力发展物流共享模式,降低物流运作和交易成本,实现区域物流的高质量协同发展。为此,一方面要鼓励共享托盘、共享仓库、众包物流等共享物流模式和业态的创新发展,鼓励企业、资本进入物流共享行业和领域,推动物流共享模式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应该鼓励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在审批、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且要加强监管,避免出现恶性竞争、行业垄断等现象,促进物流共享模式和平台的健康与有序发展。

3  结  论

新常态和新形势下区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区域物流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本研究选取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进行动态评价,发现各城市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异质性,复合系统整体协同度偏低,增长较为缓慢。针对此情况,本研究提出相对应地提升路径和对策建议,对推动闽西南区域物流高质量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建辉. 物流高质量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 中国流通经济,2020,34(8):14-26.

[2] 邱洪全,罗键. 新发展理念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9,33(8):16-22.

[3] 邱洪全.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區域物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测度研究——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2020(18):26-35,45.

[4] 林双娇,王健. 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其收敛性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21(8):9-14.

[5] 董千里. 两业联动布局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流通经济,2021,35(4):3-12.

[6] 徐娟. 基于熵值法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物流科技,2021,44(3):6-10.

[7] 梁子婧. 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演变及空间相关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21(2):1-6,27,161.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