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价作用分析

2021-09-18 02:44何佳奇张权宇刘旭东李安娜王效增
临床军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源性骨骼肌存活率

何佳奇, 齐 斌, 张权宇, 刘旭东, 任 平, 刘 达, 李安娜, 王效增

北部战区总医院 心血管内科,辽宁 沈阳 110016

人体成分中的骨骼肌量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变化,由于运动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胰岛素抵抗等,约有5%~50%的老年人群患有骨骼肌量减少[1-2]。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不能满足机体正常需要,普遍存在运动量不足的情况,导致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量减少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出约20%[3-5]。与骨骼肌量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相比,伴随骨骼肌量减少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更多的不良事件[6-7]。本研究旨在分析骨骼肌量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3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8]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合并肢体活动障碍或活动受限的其他系统疾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未能完成随访调查者。根据实际骨骼肌量与理想骨骼肌量比值将其分为骨骼肌量正常组(n=196)与骨骼肌量减少组(n=242)。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采用72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韩国InBody公司),根据患者理想体质量生成理想骨骼肌量,由分析仪测量所得实际骨骼肌量低于理想骨骼肌量90%即判定为骨骼肌量减少。入院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记录实际骨骼肌量。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终点事件:随访期间患者因心力衰竭发作再次入院;随访期间发生因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等心源性因素出现的死亡事件。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与心源性死亡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男性比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的年龄、LVEDd、BNP均高于骨骼肌量正常组,体质量指数、LVEF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比较 12个月随访期间,失访19例,非心源性死亡2例。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54例(22.31%),心源性死亡8例(3.31%);骨骼肌量正常组患者心力衰竭再住院18例(9.20%),心源性死亡2例(1.02%)。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Kaplan-Meier曲线见图1。

图1 两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

2.3 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骨骼肌量减少、BNP、LVEF均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事件的Cox多因素回归分析

3 讨论

骨骼肌减少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骨骼肌量(数量与体积)减少,肌力减弱,肌耐力和代谢能力下降,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增多的变化过程,从而导致老年人群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下降,不良事件甚至死亡风险增加[9-10]。本研究共纳入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38例,其中,骨骼肌量减少患者242例,占比55.25%,与Tsuchida等[11]研究结果相似。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体内神经体液系统激活,该系统的激活不仅与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相关,同时影响机体骨骼肌、脂肪代谢,均与骨骼肌量减少在心力衰竭患者中高发有关。

有研究表明,骨骼肌量与年龄、体质量指数呈线性相关,年龄越大,体质量指数越低,骨骼肌量减少越显著[12]。本研究结果显示,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的年龄、LVEDd、BNP均高于骨骼肌量正常组,体质量指数、LVEF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骨骼肌量可以较好地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骨骼肌量减少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Niedziela等[13]研究发现,骨骼肌量减少可增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胡正光等[14]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得出,骨骼肌量减少可显著增加老年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且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骨骼肌量可以为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及评判预后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骨骼肌量减少组患者无终点事件存活率低于骨骼肌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骨骼肌量减少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这表明,骨骼肌量减少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不良事件具有特异性影响。心力衰竭患者发生骨骼肌量减少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适当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显著防止骨骼肌量减少,从而改善心力衰竭患者预后[15]。

综上所述,骨骼肌量可以作为评价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有效预测指标,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骨骼肌量测量方法及标准,有待后续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心源性骨骼肌存活率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勘 误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