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轶
(西部机场集团置业(西安)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00)
楼板裂缝、屋面渗漏均属于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技术交底不清晰、模板未标记、模板使用不当、模板未清理干净等情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也较为常见,这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为更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各类质量管控措施的科学选用必须得到重视。
建筑工程中的楼板裂缝可细分为温度裂缝和结构裂缝,温度裂缝更常见,多在混凝土初凝和终凝环节出现,环境温度变化、应力集中、不均匀沉降、荷载作用、预埋管线问题均可能导致楼板裂缝。环境温度变化会导致楼板开裂或变形,由于建筑工程中的板比梁高,气温变化会导致板的全截面改变,且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板厚,因此其温差滞后于板的温差,这种现象在过大温度变幅下较为明显,不一致的热胀冷缩很容易引发裂缝问题;应力集中多出现于结构刚度突变、转角等处,裂缝会因应力释放过程产生;不均匀沉降多源于伸缩缝和沉降缝设置不当,这会威胁建筑正常使用,基础不均匀沉降很多时候会导致相邻墙体、柱产生裂缝;荷载作用源于建筑结构受到的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如材料承载力不起作用或不足,楼板会因受剪或受拉破坏出现裂缝;预埋管线问题主要源于管线交叉重叠时处理不当,如加固不合理、加固措施缺失等,混凝土与钢筋受此影响无法有效结合,楼板抗拉抗拔薄弱点会因此形成,开裂会在温度应力集中时产生[1]。
屋面渗漏同样属于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变化较大的气候温度、过大的屋面上集中荷载、不均匀地基沉降、外界影响、设计不当、施工不专业、防水材料选用不当、防水层破坏等原因均可能引发屋面渗漏。如设计人员经验不足或防水意识淡薄、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未能严格落实、未能及时修补腐烂和老化的防水层,这类原因必须得到高度重视[2]。
为实现对楼板裂缝质量问题的管理控制,可从六方面入手:①优化设计,可减少上下凹凸的平面布置,同时还应做好变形裂缝的科学设置;②适当控制变形情况,设计人员需做好对结构物承载力的验算,高度重视变形和沉降控制;③科学设计后浇带,施工过程中临时性温度变形缝的保留也需要得到重视,通过对这种特殊施工缝的预留,基础沉降及早期混凝土收缩引发的裂缝能够有效消除;④适当增设板厚和负筋,应对较大的刚体变化,如采用双层双向钢筋技术,刚度突变带来的剪拉应力可得到有效抵抗,楼板裂缝可得到有效预防;⑤做好构造钢筋的适当增设,科学合理设置配筋,针对性强化处理楼板较薄位置,必要性可适当增加混凝土强度,提升楼板抗裂能力;⑥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基于最高的水化热严格控制内外温差,减少塑性裂缝和干裂。
为实现对屋面渗漏质量问题的管理控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严格审查防水设施和施工图,结合使用功能、工程性质、耐用年限、重要程度等方面科学确定防水等级,施工详图需同时细化;②做好对防水材料的优选,严格控制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需排除在施工现场外;③保证屋面结构质量,适当增加该结构的强度、厚度,需细致开展施工过程中的振捣处理等工作,通过结构防水夯实屋面防水基础;④保证找平层质量,施工前做好基层清理,保证不存在积水问题,需保证找平层的挤压密实;⑤做好对防水施工细节的把握,如屋面转角、保护层、隔离层、泛水收头处;⑥对于屋面雨水冲刷严重、变形频繁、应力集中等容易出现局部破坏的薄弱部位,需针对性设置附加层;⑦做好屋面维护管理工作,及时处理腐烂、老化防水层,同时严禁在屋顶钻孔[3]。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以某住宅小区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由10 栋住宅楼、1 个地下车库、1 栋配套设施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76300m2。住宅楼、地下车库、配套设施楼分别采用剪力墙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类别、结构安全等级分别为八度、丙类、二级,住宅楼基础采用“防水板+承台梁+承台+钻孔灌注桩”设计,地下车库基础采用“筏板基础+钻孔灌注桩”设计,配套设施楼基础采用“拉梁+柱墩+独立基础”设计。
在施工过程中,案例工程暴露出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案例工程质量问题总结
以屋面工程为例,找坡有误属于常见质量问题,在完成找平层施工后,积水问题出现在屋面,水落口、天沟附近较为严重,屋面雨水排出受限;找平层起皮同样属于常见质量问题,完成施工后可以发现屋面残留有颜色不一且粒径不统一的大量砂粒,这些砂粒用手轻轻一搓会分层漂浮,水泥胶浆在用水重拍找平层时出现脱落、起鼓问题,木锤敲打存在空鼓哑声。找平层裂缝主要存在树枝状和断续状两种形状,过大裂缝会导致对应位置、尺寸的防水卷材开裂。采用鱼骨图分析法进行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图1 为屋面工程质量问题鱼骨图。结合图1 可以确定,找坡有误问题源于不合理排水坡度设计、屋面落叶和垃圾未清扫干净、施工细节问题,找平层起皮问题源于含沙量超标、保温层或结构层高度不同、施工前未清扫。
图1 鱼骨图分析
结合案例工程出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针对性选用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为预防找坡有误质量问题,结合不合理排水坡度设计原因,施工单位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环境、工程使用功能,以此优化排水坡度设计。为预防屋面落叶和垃圾未清扫干净问题,定期清理屋面落叶、垃圾。为解决施工细节问题,监理人员负责施工过程监督,监理人员需在施工前增强责任意识;为预防找平层起皮问题,结合含沙量超标原因,严格控制砂浆进场,砂浆如存在含沙量超标的需要返厂搅拌。为预防保温层或结构层高度不同问题,施工过程严格控制保温层和结构层标高,以此为找平层控制提供支持。为预防施工前未清扫问题,施工前需要严格开展清扫工作,保证水泥充分水化。
除针对性质量管控措施外,施工单位在人员、材料、工序等方面也采用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如健全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明确质量责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合格供方管理、材料进场控制、材料使用管理、施工条件控制、施工工序控制、样板引路制度应用、智能管理系统应用等。以落实质量管理制度为例,需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实测实量”“周看图日”“样板引路”等制度,设法增强全员质量意识,结合“抓质量”主题活动,真正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重点把控工程质量、结构质量,辅以实际的创优目标、明确的各级管理人员管理责任,以及严格实行的原材料复检制、技术交底制、首件样板制,使案例工程质量得到更好保证。在施工工序控制实践中,主要控制措施如下:①遵守工艺规程,全体施工人员需结合规程开展施工,技术人员在施工前严格审阅和研究施工图纸,统一汇总该过程发现的问题并向技术组报备,解决方案需要在交底会议上提出,辅以针对性业务培训,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落实;②工序活动条件控制,需关注材料、人员、环境等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保证这类因素的完全可控,应在每道分项工程施工选取难度适中的内容设立样板,严格开展施工,通过验收后将其作为质量标准,为施工质量控制提供依据;③严格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结合检验发现的质量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得到始终处于合格状态的工序活动效果,辅以试验管理体系严格开展新工艺、新材料试验,更好满足施工质量管控需要;④做好工序质量控制点设置,为避免不同工序出现质量问题,需明确相应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并开展管控工作,保证案例工程质量管控要求更好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较为常见。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质量问题总结、质量管控措施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建筑工程质量管控路径。为更好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必须重视RFID、BIM 等新型技术的积极应用,以此更好开展建筑工程质量信息化管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