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樟油生态产业链优化对策研究*

2021-09-18 08:23宜宾学院张玉麟谢琰黄飞潘树林胡婷婷
区域治理 2021年23期
关键词:宜宾优化发展

宜宾学院 张玉麟,谢琰,黄飞,潘树林,胡婷婷

一、宜宾市油樟产业链概况

油樟为中国特有香料物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宜宾市,在云南、贵州、台湾等地区亦有少量分布。油樟适生于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最适宜于海拔高度300~500米的丘陵地带生长。宜宾市叙州区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油樟的原生资源地,也是目前全国保存和发展最好的天然香料油源,油樟叶出油率为3%-5%、其中桉叶油素含量达55%以上,是提炼天然香料的优良树种[1-2],油樟天然香料油产量占全国的75%、全省的90%,特别是从樟油(以下简称“樟油”)中精馏出的桉叶油素,产量占世界1/3。由于宜宾油樟出油率高、油质好,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免检远销东南亚、欧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宜宾地区桉叶油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开拓了新的出口市场,成为宜宾外贸出口新的亮点,年出口量一直占全国前三位,市场竞争力强。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版)[3]产业类别划分,现阶段宜宾油樟产业链分为3类:第一产业为全市油樟现代林业产业;第二产业为油樟技术研发和产品加工;第三产业为生态旅游服务和森林康养产业。

目前,叙州区油樟产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带动,种植户在油樟产业上的九成收入主要是采摘樟叶蒸馏樟油销售,油樟产业链条太短,樟油经济附加值不高,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

二、宜宾市油樟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本次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现阶段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探究。

(一)政策性因素

1.规划未完全实施

2014年以来,在省林业厅和宜宾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行下,出台了有关油樟良种繁育、樟油提炼、生态康养旅游等的相应规划、实施方案等,因规划期限未满,部分规划内容仍未实施,所以现阶段生产、运输以及产品研发能力等均无法达到规划预期。

2.油樟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宜宾樟海镇现有油樟种植区基地20万亩,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基础设施薄弱、财政资金投入较少等原因,致使现阶段仍处于非集中式零散生产的水平,进而产生以下不良影响:①非规范化生产造成油樟资源的大幅浪费,且可能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与污染;②零散式生产导致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低下;③个体户对产品价格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易对当地居民经济水平产生严重不良影响;④区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不足以支撑项目多、投入广的产业建设,进而导致贴补政策对当地劳工的吸引力不足,无法有效调动当地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

(二)工艺先进性有待提高

1.自动化水平不足

根据现场调研结果,樟海镇现有樟油集中生产方式仍存在自动化、科学化水平不足的问题:樟油初提取生产工艺设计不完备,未投入相应的自动化生产设计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如表1所示。目前,“原料收集储运、产品外输、固废暂存与处理”等工艺环节自动化水平不足,不仅生产效率低,还造成人工劳力的大幅浪费。同时现阶段工艺过程中仍缺少“原材料筛分及破碎”“废渣暂存处理处置”“蒸馏废液再利用”等工艺环节,这可能造成原材料的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

表1 现有产业自动化水平分析

2.生产工艺较为粗放

目前,宜宾地区樟油粗提取生产工艺环保规范化建设、清洁生产水平较低,根据实际调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道路、设施设备、生产区域未规范化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及警示标识;②装车、设备开停机过程中产生的樟油气态逸散未回收利用。

3.精深加工产品匮乏

根据近年来研究[5-11],樟叶油主要含有1,8-桉叶油素、樟脑、黄樟油素、α-松油醇等多种功能性物质。宜宾油樟产品现阶段仍以油樟初油形式低价售卖的主要原因是樟油精深加工产业因用地问题、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等问题阻碍产业入驻工业园区,导致樟油精深加工企业不能投产建设,致使宜宾本地樟油就地消化能力短缺,精深加工类产品无法产出,进而降低油樟产品应有的价值。

(三)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1.品牌尚未孕育成熟

目前本地生产的樟油粗提取产品国内主要售往广东、江西等地,国外售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虽已与部分品牌、企业在植物精油、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开展合作和研究,但仍未形成较为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未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良好运营商机。

2.产品种类缺乏深度开发

目前对樟油的功效研究主要是在油樟芳香油的药理功效方面,主要体现在抗细菌真菌、抗氧化、镇痛抗炎、杀虫等方面,其中以抗细菌真菌活性研究较为集中[12-13]。由于缺乏系统性研究,在有关樟油抗癌等相关研究方向的重要突破仍显不足,仍未找准樟油产品由非必需品到必需品的转化途径。

三、油樟生态产业链发展对策措施

(一)政策层面优化

1.规划按期实施

按规划内容、时间要求如实履行规划,并结合周围经济、生态环境状况,适时调整规划,确保油樟产业发展的经济及物质基础有稳定牢固的支撑。

2.提高油樟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通过整合小作坊、减少个体户私人开发,应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善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破坏的现状,并使得政府、企业、农户良好和谐的发展,体现出“政府-企业-农户”多赢的良好形势,按不同发展阶段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各阶段关系详见图1):

图1 各阶段优化发展建议

①摸底阶段:细致排查种植区域内现存零散熬油个体户及有意向参与规模化生产的当地农户,通过政策补助、企业招纳等方式调动当地村民的积极性;

②整合阶段:根据排查结果工作量等额的原则,按片区编组并划分工作量,既保证参与生产的当地居民所获得利益的相对均等,又可使生产有序进行;

③统筹发展阶段:以“政府调控+龙头企业带动+小规模企业协力+居民积极参与”的方式统筹发展,政府以政策宏观调控形式调整发展方向及规模,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经营管理优势调培物资人力,本地小规模油樟企业借助本地化优势完善油樟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招工、原材料采购等方式调动属地居民参与油樟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统筹发展阶段分工情况详见图2);

图2 统筹发展阶段分工情况示意图

④政策调整阶段:适度调整补贴政策,提高种植区周围农户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政策优化主要针对三个方面:1)提升对地方政府的关注度,重视本地内涵经济产能,使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好发挥相应的管理职能;2)优化对本地企业、龙头企业、引进企业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优质的龙头企业注资开发,为本地企业发展育苗沃土;3)优化对当地樟农的补助政策,在扶持企业的同时,进一步为樟农营造就业机遇,进而提高当地农民参与企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3.加快精深加工工艺投产使用

从制约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出发,结合现阶段主要研究成果[14-18],针对加快宜宾油樟产业精深加工工艺提出以下建议:

(1)合理科学发展精深加工产业链,是在现有初油提炼产业的基础上进行质的提升。因此应着重考量精深加工企业工艺设计、产品销售以及远期规划发展,不能局限于现阶段生产初油出售的境地,应着眼于多类、高端的精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在提高产品的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才能有效提高并稳固樟油价格,进而增加区域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

(2)应结合完整工艺链规划交通、通信、水电、燃料等相应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实现“种植区→初油加工点→精深加工点→产品销售”完整工艺链。

若精深加工工艺投产使用,樟油主产区域范围内初油价格将趋于稳中有升,樟油终端产品将实现多元化,更能为地方经济及解决地方就业问题带来可观的益处。

(二)工艺优化

1.提高自动化水平

应充分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整合区域零散加工点的前提下,对于已建企业,应重点优化改进“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工艺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对于新建企业,应结合种植区的分布,逐步增多密度适宜的初油加工点,在设计阶段重点考虑节能环保、增产降污及自动化水平高的工艺设备。

(1)提高种植区樟叶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议通过建设自动化采摘生产线,提高原材料供给能力,提升效率。

(2)应合理建设运输设施。建议对于未通路的区域逐步通路,已通路的区域应进一步提升运输设备自动化水平,这样既减少了原材料的散落浪费,也降低了运输成本。

(3)优化投料环节自动化程度,现阶段投料环节仍处于半自动化状态,原材料运输栈桥运送至入料口附近人工卸货时,水平移动仍需人力推动。建议在优化运输原材料方式的同时改善原材料投料环节的自动化程度,必要时可增设破碎、筛分等工艺环节。

(4)优化初油外运方式,建议基于现阶段罐装拉运方式增设挥发性有机物回收装置,后期逐步完善提升为管道输送的运输方式,减少原料逸散挥发,降低环境空气污染。

2.提高初油提炼安全环保生产水平

基于现有初油加工点未按较安全环保高标准运行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议:

(1)高效利用无组织逸散气体,加强动静密封点的泄漏检测,对于不可控逸散点(如装卸点、污水池、循环水池等)应采用冷却塔回流、VOCs回收装置等方式尽可能回收无组织逸散的樟油气体,既减少产品损耗,也可降低对环境空气的不良影响;

(2)提高废渣利用率,建议针对大量废叶处理处置方案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探讨科学性、经济性俱佳的处置方案;

(3)提高蒸馏废液利用率,通过优化工艺流程遴选优质蒸馏废液,作为精加工(如化妆品加工)原材料;

(4)注重生产区域的生产安全,预防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企业工人、周围居民产生的安全隐患;

(5)规范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管理,在与地方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积极沟通交流的前提下,积极引入高水平安全、环保技术咨询单位,定期开展安全环保质量检查并开展相关培训。

(三)明确产业发展定位

1.培育地方品牌

探索高质量、有特色的油樟产业发展模式,应基于地方特色通过“功效研究→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宣传→产品销售”的基本路线,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完成原料出口到产品内销、非必需品到必需品的重大转变:(1)基于对樟油功效针对性、系统性的研究,促进消费者对樟油产品的了解和认可;(2)通过技术攻关,在日用品、医用药品等领域探索油樟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可行性;(3)稳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产品宣传和包装特色,以吸引消费者;(4)拓宽产品销售渠道,以油樟产业文化为契机,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好“互联网+”营销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高效、精准营销以及全民分销等优势,将产品迅速打入市场,促进产品销量。

2.开展深层次、多学科科研攻关

油樟产业发展既涉及地方经济发展、企业生产建设,又涉及环境保护和农林种植。现正值油樟产业发展的优势期,应融合化学化工、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经济学、环境保护等多专业领域的优势,加强政府、企业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的结合,鼓励科研团队开展科研项目研究,尽快促成政府支持、高校研究、企业应用、惠及社会的良好发展机制,逐步完成樟油产品由非必需品到必需品的转变。

3.创新油樟产业二、三产发展模式,扩大产业体量

油樟产业应不仅限于樟油生产,应更深层次探索种养结合、樟木制品、油樟文化、森林康养等多角度的发展趋势。现有油樟产业体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落后、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且主要产能为一产,缺乏二产、三产的资金、以及人力及政策的有效支持。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资源有效整合的前提下,优先使精加工产业落地,并使其成为宜宾油樟品牌的支柱产业,彻底改变以第一产业粗放式生产的现状。

(2)基于叙州区有着“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区”“科研促进森林康养发展试点县”的重要背景,应在开展生态康养、森林疗养等方向的科学研究的同时,适度开发林区旅游设施,在完善优化旅游观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

(3)良好运用樟木特有的木本香气,应积极发展樟木雕刻艺术产业,结合自然、人文特色将木雕产品赋予特有文化内涵,让技艺与文化得以传承。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本文基于宜宾油樟产业链的优化方案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政策制约、生产工艺落后以及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这三个主要制约因素成为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的瓶颈,缺乏工艺优化设计、精深加工企业投产使用问题成为制约宜宾油樟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2)针对油樟产业特征,分别从政策、工艺优化、产业定位三个主要方向提出相应优化建议,研究认为提高油樟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开展深层次多学科科研攻关、加快精深加工工艺投产使用成为根本解决现有发展制约难题的关键举措。

(二)展望

通过本次研究,厘清油樟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制约因素及主要解决途径,希望能借助本次研究过程开展有关工艺流程优化、产业环境保护设计、企业组织化发展等方面更深层次的科学探究,为油樟产业的经济发展、地方文化传承提出更加科学、可行的优化建议和对策措施。

猜你喜欢
宜宾优化发展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宜宾乌蒙山片区蚕桑产业扶贫的创新与实践
宜宾高州季秋印象二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宜宾(外四首)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