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娴
(广东省广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传统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
传统园林造景中强化整体布局中主景的要突出,同时具有多样性、统一性。为使园林空间的处理达到立体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为美化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目的而采取的一些法,称为造景手法[2]。传统园林中常用的造景自然空间处理方式:主景与衬景、隔景与障景、框景、借景;常用的造景手法:分宾主、布虚实、做呼应、排层次、求曲折。中国园林造景的指导思想,是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
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提高品质,为人们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生活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和谐关系,打造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为一体的生态景观,有目的地规划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是利用和改造自然或人工景观,结合建筑布局、植物种植,营造人们观赏、生活的环境。
中国传统园林造景艺术强调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而现代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合适的理想环境。两者的融合与创新,才能形成舒适宜人的理想居住环境。
2.1.1 区位解读
九龙公园位于广佛路与岭南路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它是佛山南海城市中轴“一脊两翼”战略中的“一脊”的标志性景观项目。与桂城的千灯湖与里水的展旗峰相呼应,共同构筑南海东部的生态轴线。换言之,九龙公园是大沥将拟与千灯湖对话的城市生态空间,十大主题公园则与之相互补充,全面改善大沥的城市生态环境。
2.1.2 基本状况
该公园占地面积为140 亩(约9hm2),其中人工湖占地13000多平方米,约是全园面积的14%。根据《公园设计规范》公园的游人容量公式[4]计算:C=A/Am;得九龙公园的游人容量为1500 人。
同时规范要求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因此根据九龙公园的面积以及区域的居民人数和游人量,可以知道,九龙公园的一般服务半径约为1.5km。
2.2.1 布局分区:一湖三区
该公园总体规划为三大区域,包含了举办大型活动(广场)、市民休闲健身(水上活动区、儿童娱乐)、展示地域文化等场所以及商业配套设施。每个区域划分不同的景点,用蜿蜒曲折的主次园路相连。每个景点名字赋予广东名曲的名字,如:彩云追月、步步高、雨打芭蕉等。
2.2.2 筑山造景:移步换景,开闭空间
该公园利用起伏的地形,假山和九龙壁遮蔽园内景观,起到障景的作用,同时营造园内内部景观的私密性。利用起伏地形划分空间,做到移步换景的作用。用凸起的山坡和水面的开阔,在视觉和感受上形成“开放”到“闭合”的景观空间序列变化。
2.2.3 理水: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
(1)化整为零,分散用水。
设计师把水面分割成互为连通的若干小块,这样就可因水的来去无源头而给人产生一种隐约迷离和无穷无尽的幻觉。分散用水还可以随水面相对狭窄的溪流,起到沟通连接的作用,各个空间环境既自成一体,隔而不断,虚实结合。
(2)以水见长,突出主题。
九龙公园的一切造景都是围绕水来进行规划布置的。①景点布置就像文学的散文一样,形散神不散;有一个中心水,各个景点之间用桥梁道路,通其脉络;②有曲廊直出水面,与出水相映衬。
2.2.4 植物造景
(1)植物类型。①坡地植物种植,种植样式见图1。前景:三色堇、矮牵牛等。主景:香樟、秋枫、小叶榄仁、变叶木、红花檵木、杜鹃、桃花、九里香、含笑、木芙蓉、鹅掌柴、肾蕨、龙船花、紫背竹芋、银纹沿阶草、花叶良姜、假连翘等。背景:印度橡胶榕、大叶榕、大肚木棉、灰莉等;②水岸植物种植。水生植物:睡莲;沼生植物:水松、花叶芦竹、纸莎草、菖蒲等。中生植物:除了以上提到的植物还有鸡蛋花、佛肚竹、苏铁、柳树、芭蕉、小叶榕等。
图1 坡地植物配置(来源:作者自绘)
(2)湖岸植物种植。九龙公园的湖岸线用植物种植形成敞、闭两种空间,且这两种空间会同时存在于湖的两侧,以增加游人游走的空间变化,增添趣味。见图2、图3,在水面开敞的一侧会设置像睡莲,类似花叶芦竹的花叶色相丰富,且又不影响人们视线的植物点缀,甚至会设置焦点物加以修饰,以营造灵动活泼的开敞空间。湖面“闭”空间则通过不同空间层次的植物配置,既分割了空间,又保证湖岸保持一定的私密性,又引起游人窥视湖岸的欲望。
图2 榕树湖边平面(来源:作者自绘)
图3 榕树湖边剖面(来源:作者自绘)
2.3.1 亲民广场
公园主入口景墙为巨大的九龙壁。壁上有9 个以书法形式展现“龙”形态造型的浮雕,采用9 种不同的金属材质,而九龙壁的背景墙更是苍劲有力地挥写着99 个不同书法字体的“龙”字,共108 个“龙”。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108 条“神龙”让九龙公园一跃成为大沥的新地标之一。而岭南水乡,自然少不了水元素,九龙壁上瀑布的水源自于公园内13000m2的人工湖,利用水泵将人工湖中的水送至九龙壁和假山上,顺流而下的水又流回湖中,从而形成一个水的生态循环。
2.3.2 龙舟竞渡
景区位于2 个小山丘之间,用山的形式强化水的表达,3 个逐级抬升的平台表现水的自上而下的流动,见图4。流线型连续的石椅强化表达驳岸边缘,横平竖直的直线条组成网格喻指平整的水面。树阵花台模仿龙舟,多个花台组成百舸争流的景象,花台基部增添一层石料,表现水的涟漪。此外,还有各种暗青色的铺装,船头摆向,都暗示了该空间龙舟竞渡的文化表达。
图4 龙舟竞渡平面(来源:作者自绘)
整个景区的焦点为最高点上的龙珠,它具有统领全区的作用,景区旁边区域的是大肚木棉,秋枫等树围合,把该空间从旁边区域中隔离出来,决定了其静区的特性。场地内及场地周边一圈栽种的是高大的小叶榄仁,该树种具有高干分枝,叶子稀疏的特点,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形成斑驳的树影。
中国的传统造景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统园林造景艺术具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的作用,有助于深化设计内涵,体现民族特色,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