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德文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逐渐替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与慢性病相关的健康行为方式,以及如何培养和改善健康行为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与城市社区相比,农村医疗服务可及性、卫生保健水平,以及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较低,居民健康行为状况较差。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传统文化观念中对女性社会角色的制约,以及家庭内部社会经济地位和健康资源分配的不平等,导致女性不能平等地获取健康信息、资源和基本卫生措施,这将进一步增加妇女健康风险。
城镇化建设在推动农村社区转型,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医疗服务,缩小城乡医疗服务资源差距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城镇化对健康的正向影响体现在健康资源可及性的提高,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资源、安全健康的卫生设施、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用于增加健康投入等。其次,城镇化也会通过改变个人的行为方式影响到健康,但目前鲜有直接研究城镇化在推动农村社区转型过程中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类似的研究显示,与传统的农村社区相比,社区转型后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可及性均有较大改善,这将增加农村居民保持健康行为的机会。
回顾既有文献发现,直接从社区转型视角研究居民健康行为的文献比较缺乏,且农村社区转型对个体健康的研究,通常使用生理和心理自评健康作为研究目标,但是农村社区转型发生时间较短,健康收益具有延时性短期内难以观察,而健康行为嵌入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观察。此外,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全部居民或老年人群体,尚未考虑不同性别群体的健康行为差异,单独研究女性健康行为的研究更是匮乏。鉴于此,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于农村女性的健康行为,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实证分析农村社区转型是否有助于女性健康行为的改善?
本文以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调查问卷中的18岁~65岁的农村女性为基准,通过数据清洗处理、并剔除异常值、信息缺失和不适用等无效样本后,共计得到有效样本6517个。
被解释变量:妇女健康行为。本文选择女性的周锻炼时间作为被解释变量。周锻炼时间的计算使用平均每周锻炼次数乘以平均每次锻炼的时间(分钟)。
核心解释变量:农村社区转型。选择本村近5年经历过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农转非和集中居住过程的农村社区,视为发生过社区转型,赋值为1,否则视为未发生过社区转型的传统农村社区,赋值为0。
控制变量,包括女性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工作状况、收入状况、参加医疗保险、同住的家人数量,女性所在社区是否拥有活动室、健身设施和医务室,以及与本乡镇距离。
该部分将进一步通过实证模型检验农村社区转型对女性健康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Tobit回归模型考察农村社区转型对女性周锻炼时间的影响。为了研究随着不同层次影响因素的加入,自变量社区转型对女性锻炼时间的净效应是否依旧保持显著影响。模型一中只控制女性的个体特征变量,模型二中加入家庭总人口和是否有儿子代表家庭层次的影响因素,模型三中再次加入所在的社区是否有公园、是否有健身设施以及与本乡镇距离等社区特征变量。回归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农村社区转型与女性锻炼时间的影响
注:括号内数据为稳健标准误;***、**、*分别代表在1%、5%、10%水平上显著。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看出,模型一中社区转型的系数为1.30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社区转型显著增加了女性的锻炼时间。模型二加入女性的家庭特征变量后,社区转型对女性锻炼时间依旧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模型三中进一步加入所在社区的特征后,社区转型的显著性水平降低为5%,其影响系数也降低至0.994,但是对锻炼时间的影响依旧为正,说明即使控制了影响女性体育锻炼的多层因素后,农村社区转型对女性锻炼时间的净效应依旧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假说一得到验证。
从个体特征变量来看,受教育程度与女性体育锻炼显著正相关,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更倾向于体育锻炼,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一致。相比于未婚的女性,已婚对体育锻炼的影响显著为负,这是由于已婚的女性面临着照顾家人和更多的家务活,分配到自我锻炼的时间上随之减少。是否有工作对锻炼时间影响为负,即依旧有工作的女性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但是在控制了社区特征后,是否有工作对锻炼时间则不存在显著影响。参加医疗保险的女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概率和强度也越大,可能原因是参加医疗保险的女性,增加了她们就医的可能性,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服务人员的交流中会得到更多的健康知识,进而改善她们的行为。女性的自评健康状况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在只控制个体和家庭特征时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列中控制社区特征后,自评健康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当社区环境的改善将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未患有慢性病的女性相比,患有慢性病的女性显著增加了体育锻炼的可能性和强度。
从家庭层面来看,同住家人数量对女性进行体育锻炼没有显著的影响。模型二和三中,相比没有儿子的女性,有儿子对女性参加体育锻炼影响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可能的原因是,对于儿子已经结婚的农村45岁以上女性,不仅需要照顾配偶和老人,还要照顾自己的孙子女,而儿子尚未结婚的女性则面临更大家庭经济压力,从而减少自己的闲暇时间。从社区层面来看,健身设施对女性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健身器材的建设直接增加了女性获取维持健康行为的机会和资源可及性,从而从客观条件上促进女性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本乡镇距离”对女性体育锻炼的时间显著为负,原因可能是距离本乡镇越远的社区,现代化运动器材和休闲场所的可及性较低,获取健康信息渠道较少,难以形成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行为。“是否有村民活动室”“医务室”则不具有显著的影响,这与基层社区中活动室长期闲置利用率不高、医疗资源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回归发现,农村社区转型显著增加了女性的健康行为。农村社区转型意味着居住环境的改善,基础公共服务和商业配套设施的健全,增加了女性利用保健设施和休闲场所的可获得性,这都将促进女性健康行为的产生和维持。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进一步推进中国城镇化建设,加速传统农村社区的转型发展,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保健设施的可及性,为女性健康行为的产生和维持提供硬件支持。社区可以利用弱关系在促进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通过宣传健康知识等方式改善女性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