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丙 刘璐 张红梅
摘要:目的:分析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共计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参照组(n=45),参照组患者行常规PICC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穿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给予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应用效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临床中多应用于需行长期静脉穿刺患者中,具留置时间长、操作方便、使用简单的显著优势,但若未行有效护理干预,导管堵塞、感染、脱落均是引发并发症的关键性因素[1],对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均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为此,本文针对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0年4月至9月期间收治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共计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5)和参照组(n=45),纳入标准:①需行长时间静脉输液治疗;②无合并器官衰竭或重要脏器疾病;③无合并精神障碍;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会批准认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8岁,年龄中位数(36.85±7.41)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7岁,年龄中位数(36.77±7.65)岁,不同组别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行下文比对分析。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常规PICC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首先,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护理人员需针对PICC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培训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PICC流程、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经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其次,护理人员通过组织会议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现阶段PICC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查阅资料、结合临床经验等方式提出解决方案并予以落实和执行。再次,护理人员依据规范后的PICC护理流程严格操作,包含穿刺方法、换药方式、拔管操作等内容,并按期由护士长进行考核监督。最后,护理人员需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日常做好导管通畅性检查,按时更换敷料并保证穿刺部位的卫生,亦可通过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播放健康教育视频等方式提高患者的正确认知和自我保护,同时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待穿刺导管拔除后,护理人员需告知患者48小时内不可接触水、不可暴露穿刺伤口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穿刺成功例数并计算成功率;使用《SF-36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2],共计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向相关性;记录患者发生感染、出血、导管堵塞、血肿、渗液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患者所产生的所有指标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算,其中,计数资料均用%表示、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均用(x±s)表示、用t检验,如P<0.05则表明具实验研究意义。
2结果
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穿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下多见感染、出血、导管堵塞、血肿、渗液等并发症,如未进行有效护理和预防,则对患者健康、生活质量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实施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通过对组内护理人員进行详细培训和考核、组织会议、规范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方式,切实有效的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穿刺成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可见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下导管留置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及穿刺成功率大幅提高,与林俊平《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3],具有研究价值。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下可显著改善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刘亚.静脉治疗护理小组运用于PICC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91-92.
[2]刘君君.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3):137.
[3]林俊平.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0):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