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宝
摘要:本文在基地選择及水稻生产全过程集成优质、绿色、节肥、节药、节水技术,以达到水稻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提质增效
吉林省位于北纬41°~46°,处于世界黄金水稻带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清洁,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米生产的产地条件。农艺措施对稻米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水稻提质增效生产技术近年来在省内大面积推广,为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 优质水稻生产地的选择
水稻提质增效生产技术要求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环境优良,而且尽量要距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的地方,并且要求无工业污染源的地块。
2 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推荐优先选择经吉林省优质食味水稻品种鉴评活动评选出的品种,或农业部颁2级m以上品种。
2.2 培育好的秧苗
俗话说秧好半年粮,要想产出高产的优质水稻,首先要育好秧苗,而要育壮苗,播种时间要选择适宜,水稻的播种期的确定要根据自家的移栽时间和移栽时叶龄来确定,一般水稻3.5~4叶期移栽最合适,而我区水稻的最佳插秧时间是5月15~20日左右,水稻长到3.5~4叶需要的时间是35d左右,所以我区水稻的最佳播种时间为4月10~15日,而且我区这个时间段的日平均气温都能稳定通过5℃,保证了水稻种子生长条件。
培育壮苗不仅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还选择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机插平盘育苗每盘需播芽种1.8~2.0俩左右,钵盘机插每盘需芽种1.2~1.6俩左右。
想要培育壮苗,还做好苗床管理工作,在苗床管理上首先就是要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水份管理。在温度管理上主要注意下面几个时期:首先在出苗前播种,棚内温度不能超过30℃,如果超过30℃就要及时进行通风,一定要先小通风,然后一点点加大通风力度,以免伤害苗;在出苗到3叶期之前,温度最好控制在25℃以内;3叶期以后,温度要控制在20℃左右。在水分管理上,播种前要浇足底水,出苗前最好不浇水。出苗后浇水遵循的原则是早上看苗上是否有露珠,如果有就不用浇,如果没有露珠,中午秧苗打蔫时再浇水,要尽量减少棚内的湿度,防止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其次,要做好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水稻苗期的病害主要就是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防治水稻恶苗病主要是通过水稻药剂浸种来完成的,用的药剂主要是咪鲜胺,在药剂浸种过程中,一定将药搅拌均匀,以免影响药效。水稻立枯病防治主要靠种子、床土消毒及水稻1叶1心期叶面喷施杀菌剂来完成的。第三,就是在插秧前做好苗期三带工作,即要保证秧苗带药、带肥、带菌下地,保证秧苗早缓苗、早防虫。
2.3 全耕层土壤培肥
通过稻草还田、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和耕作措施,培肥土壤,活化耕层,创造肥沃通气的土壤环境。秋收时,机收留茬30cm,结合深翻埋入耕层。春季旋耕前施用生物有机肥1~2t/hm2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5000~6000kg/hm2。
2.4 大田耕整栽插
建议秋翻,如果上年秋季雨水较多,也可在当年4月15日前春翻。泡田前旱旋整平,5月上中旬泡田,淹没垡块,一次泡透。耙地要达到上细下粗。宽行稀植,行距30cm、株距13~11.7cm,基本苗6万株/m2为宜。
2.5 肥料运筹
肥料对品质的影响分两个方面,一是肥料品种,二是施肥时间。采用全生育期平衡施肥技术,即纯氮100~
110kg/hm2。氮肥按底肥:蘖肥:补肥:穗肥:粒肥=3.5:1:2.5:2:1的比例施入;蘖肥以硫铵形式为主。纯磷50~70kg作底肥;氧化钾60~80kg分两次施用,即底肥60%,孕穗期结合穗肥施40%。在水稻破口期、抽穗期或齐穗后结合病虫防治增施1~3次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提质增收效果较好。
2.6 水份管理
移栽后3cm左右浅水,促进缓苗和低节位分蘖;分蘖后期分蘖过多,长势繁茂的地块适当晒田控制无效分蘖;稻草还田腐烂分解会释放出硫化氢、有机酸等物质,分蘖期至少露田3次以上,增氧透气,以防毒害根系。孕穗期间歇灌溉,即水干后,灌一次3cm水,干了再灌。出穗后15d左右保持3cm水层。撤水时间根据田块决定,撤水越晚越好,撤水时间最低应在齐穗期35d以后,进入成熟期应保持土壤水分为饱和状态,有利于优质稻米形成。
2.7 病虫害防治
水稻提质增效栽培在病虫害防治上要遵循节药减害的绿色防控原则,采用物理、生物、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配套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物理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利用赤田间投放赤眼蜂球方法生物防治水稻二螟技术,利用枯草芽孢秆菌生物防治稻瘟病技术、利用苏云金秆菌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技术,来完成水稻绿色防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鲁增发.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与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9):87.
[2] 吕雪松.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