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磊,崔小平*,王卫军,赵 壁,许 稳,刘晓飞,赖尚科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江苏宿迁223800;2.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战略储备粮[1-2]。安徽省是我国小麦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233.33万hm2以上,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8.2%,总产量超过1 440万t,占全省谷物总量的41.9%,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10%以上,在保障安徽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3-5]。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是世界广泛流行的小麦真菌性病害,重发流行时不仅造成产量严重损失,还将导致籽粒品质下降[6-8]。而且,随着籽粒灌浆成熟,赤霉病菌产生多种毒素,导致病粒带毒,严重危害人畜健康[9]。近年来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改变等影响,赤霉病多次在安徽省暴发流行[4]。此外,随着氮肥的大量施用以及淮北小麦主产区灌溉条件的显著改善,田间湿度增大,造成该区小麦白粉病呈现频发态势,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10]。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产优质综合抗性优良小麦品种的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和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优质抗病小麦中间材料(济麦22/泗麦1108)F4为母本、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选育的高产多穗型中熟小麦品种淮麦18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农艺性状选择及赤霉病、白粉病抗性的鉴定筛选,于2015年育成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产量潜力高、抗病性好的小麦新品种富麦668。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1009),适合在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推广种植。2020年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20201006554)。
为培育适合淮河以北及沿淮半冬性麦区种植的高产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2009年春季在泗阳以济麦22/泗麦1108中间材料F4为母本、多穗型中熟品种淮麦18为父本进行杂交配组并收获F1代种子;2009年秋季种植F1,混收;2010年秋季种植F2,并于2011年夏尽可能多地选取优异单株;2011年秋至2013年夏分单株种植小区,在优良小区中定向选择单株;2013—2014年度选综合抗性好、丰产性好、农艺性状突出、表现稳定一致的小区混收进行室内籽粒品质鉴定,选择籽粒品质优的小区;2014—2015年度进行小区鉴定,其中JD668表现丰产性好、籽粒品质优、综合抗性好;2015—2016年度和2016—2017年度连续2年在濉溪、宿州、蒙城、凤台、固镇等地进行多点品比鉴定,田间表现稳定一致,丰产性和适应性好,成熟落黄好,籽粒品质优,综合农艺性状突出,定名富麦668。2017—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徽创小麦联合体半冬性品种区域试验;2019—2020年度参加安徽省徽创小麦联合体半冬性品种生产试验。其选育经过见图1。
图1 富麦668的选育经过
富麦668属半冬性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色浅绿,株型半紧凑,旗叶上举,穗层整齐,成熟落黄较好。2017—2019年度参加安徽省徽创小麦联合体半冬性品种区域试验(表1),富麦668全生育期214.7 d,比对照济麦22早熟1.0 d左右。株高71.2 cm,穗型长方形,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半角质,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高,有效穗561.8万个/hm2,穗型较大,穗粒数34.6粒/穗,千粒质量46.5 g。对照品种济麦22全生育期215.5 d,有效穗599.3万个/hm2,穗粒数34.4粒/穗,千粒质量42.3 g。
表1 富麦668的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由表2可知,2017—2018年度参加安徽省徽创小麦联合体半冬性品种区域试验,富麦668平均产量6 541.7 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5.32%,9个试点8增1减,增产点次率88.9%;2018—2019年度参加续试,平均产量9 007.5 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4.33%,9个试点6增3减,增产点次率66.7%。2年区试平均产量7 774.6 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4.74%。2019—2020年度参加安徽省徽创小麦联合体半冬性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37.5 kg/hm2,比对照济麦22增产5.93%,7个试点全部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0.43%~8.90%。
表2 富麦668在中间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富麦668籽粒品质由安徽省创富种业有限公司统一抽样送检,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2年区试测定平均结果为容重793.5 g/L,粗蛋白含量(干基)14.21%,湿面筋含量33.3%,吸水量59.3 mL/100 g,稳定时间1.8 min,最大拉伸阻力Rm,135167 E.U.,拉伸面积40.0 cm2。2年检测结果主要指标均达中筋麦标准(表3)。
表3 富麦668的品质检测结果
据安徽省主要农作物品种抗病性研究与鉴定中心鉴定(表4),在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富麦668表现中感赤霉病(平均严重度为3.4),中抗白粉病(平均病级为3.0),中感纹枯病(平均病指为39.0);在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富麦668表现中感赤霉病(平均严重度为3.4),中抗白粉病(平均病级为3.0),感纹枯病(平均病指为42.0)。
表4 富麦668的抗性鉴定结果
根据富麦668的生育特性,该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种植。在栽培管理方面,重点注意以下4个方面。
富麦668的适宜播期为每年的10月15—25日。播前平整土地,机播下种要均匀,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为宜,深浅一致,防止出苗后出现苗弱、分蘖少、易遭受冻害侵袭等现象。播种量上,在肥力水平好的田块,适期播种基本苗应控制在240万~270万株/hm2,播种较迟或肥力水平偏低、出苗率差的田块应酌情增加播种量。
氮、磷、钾是作物产量和品质最为活跃的影响元素,且有机无机结合会取得较好的施肥效果[11-13],因此,科学合理地运筹肥料是小麦高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举措。富麦668较耐贫瘠,在农家肥的基础上,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一般施用纯氮210~240 kg/hm2,其中底肥占60%,追肥占40%;P2O590~120 kg/hm2;K2O 90~120 kg/hm2。氮肥运筹上,前期足肥促早发,中期严格控制氮肥用量,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入。抽穗扬花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叶面肥,以提高粒质量,增加籽粒产量。田间注意沟系配套,做好防涝防旱工作。
小麦病虫草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影响籽粒品质。麦种播前应进行种子药剂处理或种子包衣,尽量避免“白籽”播种。冬前和早春及时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生育期间根据当地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把握好施药时间,及时防病治虫,特别注意预防赤霉病和蚜虫危害。此外,在种植过程中也需要对白粉病、锈病、红蜘蛛等普发性病虫害进行药剂防治,保障小麦安全生产。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霉变或穗发芽,确保丰产丰收。
富麦668具有矮秆抗倒、抗寒性较好、综合抗性优良等突出优点,而且穗型较大、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2年区试中全生育期平均214.7 d,较对照济麦22短,利于稻麦上下季的茬口衔接。富麦668的成功选育丰富了安徽省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类型,尤其是为稻麦周年丰产增效提供了产量高、综合抗性好的小麦品种,对促进安徽省小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推广应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