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翘 尹政平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贸易、金融、产业、营商环境等领域上进行制度创新与突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未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肩负国家赋予的制度集成创新使命,大胆试、大胆闯,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海南实际,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将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目前,中央有关部委和海南已发布政策文件130多份,海南自由贸易港初步形成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是联通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交汇点,是进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和腹地经济的通道。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标世界高水平的开放形态,以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重点,将通过引入全球优质商品、服务、技术等生产要素,更好满足国内企业生产进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畅通国内大循环。通过更高标准、更大范围内的扩大开放,加速改革创新,进一步打通影响国内循环的堵点和难点。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内贸外贸以及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重要接口,实行“非禁即入”,对于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自贸港专用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自贸区基础上进一步减少限制和禁止的条款。这将提升海南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使我国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制度集成创新是海南自由贸易港践行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贸易投资便利化、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贸易公平等领域纳入高标准国际规则,有利于我国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截至2021年7月5日,海南自由贸易港累计发布13批123项创新案例,制度创新成果涉及现代产业体系、社会治理、风险防控体系、要素流动自由便利等各个方面,其中4项向全国推广,设立海南版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人才服务“单一窗口”,极简审批大幅压缩审批时限,“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洋浦保税港区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进出口管理制度,贸易和投资更加自由便利,全球资源要素加速集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有利于落实RCEP、对接CPTPP。在全球经贸格局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加剧的形势下,新一轮经贸规则的调整正进一步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我国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的重要布局,承担着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2020年底,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成员国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各国加快推进RCEP落实生效,在RCEP框架下,中日、日韩之间首次建立自由贸易联系,不仅为推动更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助于我国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协定。海南自由贸易港将紧抓RCEP的“窗口机遇期”,成为推进区域高水平开放的先行区,积极对标RCEP要求,主动梳理目前存在的不符措施,研究提出提高行政透明度、服务中小企业、严格知识产权执法、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在线消费者权益等具体改革方案。确保履行RCEP强制性义务,并将170项“软性义务”作为未来改革方向。
有利于海南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海南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政策措施密集落地,推动海南全省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多项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均值:一是新设企业数量翻番,增长113.7%,增速全国第一,新增市场主体19萬多户、增长30.9%;二是人才引进规模翻番,一年引进国内外人才12.2万人、增长177%;三是实际利用外资翻番,全年达30.3亿美元、增长100%,连续3年翻番,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05家,同比增长197.3%,创建省以来最高;四是离岛免税购物金额翻番,2020年7月1日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后,日均销售额超1.2亿元,全年总销售额超320亿元。2021年一季度,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9.8%,增速全国排名第二;新增市场主体超7万户,增长84.3%,其中新增企业3.3万户,同比翻番。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创新突破
零关税“一负三正”清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海南自由贸易港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领域实施一系列措施,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在货物贸易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一负三正”清单实施零关税的覆盖范围广,涵盖生产设备、交通工具、原辅料、居民消费品四类商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特别是原辅料清单包含169项8位税目商品,对企业生产自用或“两头在外”模式生产加工所消耗原辅料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原辅料清单实施效果明显。据海口海关数据,政策实施首日,海口海关受理2家企业4票“零关税”货物进口申报手续,货值4084万元,免征税款达550万元。“一负三正”清单对海南吸引相关受惠产业集聚、促进经贸增长将发挥重要作用。在服务贸易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在研究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这将是我国首张服务贸易领域的负面清单,将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有利于我国兑现在RCEP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即6年内从现行的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将海南经验向全国复制推广,推动我国对标高标准贸易协定,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在投资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大幅放宽市场准入,2020年版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仅有27条,与2020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33条、30条相比进一步缩减,自由贸易港负面清单放宽了采矿、汽车整车制造等领域的准入,并在增值电信、教育和商务服务等市场主体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也做出了更开放的安排。
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海南自由贸易港积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通过行政审批改革、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通关便利化等措施,大力吸引市场主体,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截至2021年5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30.7万户,据海南自由贸易港预测,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三年内,海南新增的市场主体将超过贸易港建设前30年的总和。在行政审批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整合了12个厅局、68套空间数据,梳理解决了各类规划中矛盾、重叠图斑72.1万块,图斑矛盾面积1587平方公里,实现了全省建设规划“一张蓝图”管到底,为企业缩短审批时间提供极大便利。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立法推行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改革,重点园区行政审批效率提升86%以上,审批事项减少60%以上。在“单一窗口”建设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了全国首家投资全流程“套餐式”服务平台——海南国际投资“单一窗口”,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通过整合企业业务办理事项和流程优化再造,实现企业开办最多跑一次,全流程缩减企业提交表单材料55%,缩减审批时限和环节近70%,企业办理全流程业务提速至最快2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海南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实现企业设立、公积金和社保登记、刻章和税务发票申领、银行预开户等事项“一站式”办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申请材料和时间压减75%,自动审核通过率超85%。
打造服务业开放新高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在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大主导产业基础上,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制造业纳入鼓励发展的范畴,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海南自由贸易港支持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增强,创新政策涵盖旅游、医疗、文化等方面,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向产业链中高端跃升提供制度保障,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在旅游方面,海南自由贸易港实施琼港澳游艇自由行,对港澳游艇在自贸试验区进出、航行、停泊、旅游等方面推行便利化监管措施;创建涉海旅游“一船一码”互动式、参与式、体验式治理模式,提升了监管效率和服务品质;在全国率先构建湿地保护管理三级网络体系,成功打造湿地保护与产业经济协同共生模式。在医疗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国家对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支持海南国产化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加大对药品市场准入支持、全面放宽合同研究组织(CRO)准入限制、支持海南高端医美产业发展等7个方面进行支持。在文化领域,国家支持建设海南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鼓励文化演艺产业发展、鼓励网络游戏产业发展、放宽文物行业领域准入。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与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创新探索,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三产业增加值3341.15亿元,同比增长5.7%,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46家,同比增长48.1%,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38家。
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大金融改革力度,与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正积极构建,推动我国对标国际金融规则,提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话语权。海南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功能不断完善,2020年基于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的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成功设立。截至2020年末,海南省10家金融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主账户19375个、子账户59798个,账户余额同比增长82.9倍。2020年,通过自由贸易账户共发生资金流动313.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倍。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顺利开展,2020年,海南落地两只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累计汇入资金9995万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自贸港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50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度。允许非投资性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项目收入用于境内股权投资,2020年共办理业务8笔,合计4.4亿元人民币。此外,海南自由贸易港搭建了全国首个资金流信息监测系统,2020年日均监测进出岛资金笔数约500万笔,金额约300亿元人民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前景展望
推动先行先试,顺应国际经贸规则变化趋势。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正处于缓慢而艰难的复苏过程,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族主义不断上升,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缓慢。以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成为多边体制的有益补充。截至2020年末,中国已完成谈判签署的自贸区有19个,涉及2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自贸区发展迅速,在开放程度上向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规则接轨,在开放领域上也更加注重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竞争政策、环境、劳工、知识产权等新议题,自贸区发展呈具体化、向边境后转移、向虚拟经济领域延伸等特点。虽然我国已签署RCEP协定,涉及服务贸易、投资准入、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等我国以往自由贸易协定很少涉及的领域,但与开放标准更高的CPTPP相比,在环境、国有企业、劳工等规则上仍有一定差距。海南自由贸易港要积极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实现更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放宽产业市场准入限制,对国际谈判中涉及的部分新议题进行先行先试,对产业开放进行局部压力测试和效果评估,从而解决好“开什么”和“如何开”的问题,为我国产业进一步开放积累防控和化解风险的经验,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和政策框架,为提出中国优势议题、创造中国FTA(自由贸易协定)模式打下基础。
制度集成创新,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海南自由贸易港作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将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中国也正因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开放高地的深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化成效显著。根据世界银行《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已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经济体排名前十。在190名经济体中,中国大陆2019年度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第31位,较之2018年度(排名第46位)、2017年度(排名第78位),有了大幅跃升。尽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在纳税(排名第105)、获得信贷(排名第80)和跨境贸易(排名第56)等领域仍显滞后。中国的出口边境合规耗时为21小时,成本为256美元,相比经合组织高收入经济体耗时较长,成本较高。中国企业财税合规年平均耗时138小时,而新加坡仅为64小时。可见,我国经济发展仍须进一步扫除制度性障碍,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要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制度集成创新,一是健全协同创新联动机制,根据制度创新的试验任务内容和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制度创新的全链条管理体系,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监督机制;二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重视市场主体需求,加大各领域开放力度,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市场主体在政策改革创新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三是建立风险防控预警机制。引导与督促外商投資、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探索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标准,设定风险预警平台,建构危机风险处理框架。
扩大内需市场,推动形成双循环发展格局。新冠疫情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在“外部循环”运行不畅的新情况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进一步刺激和扩大内需市场,保持经济发展活力。海南自由贸易港致力于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将对推动双循环发展格局起到示范效应,一是,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优化离岛免税政策,积极引入国际优质资源、服务和技术,吸引国内国际循环当中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海南汇聚,满足国内消费市场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二是,以新业态引领新消费模式,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数字艺术、电竞游戏等新型消费业态,创新无接触式消费模式,探索文化、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等领域的体验式消费,推动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加快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加大新型消费业态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方式,鼓励新型消费业态发展。三是,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用足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提升海南旅游产品和服务国际化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和完善新型消费监管制度,把握新型消费创新发展的市场规律,为新型消费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朱思翘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所助理研究员,尹政平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编辑/王晔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