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阳
摘要:小麦是太和县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0多万hm2。在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类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本文对2020年小麦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及防治技术进行研究分析。供今后防治工作参考。
关键词:太和县;小麦;病虫防治技术
太和县2020年小麦种植面积为10.13万hm2左右。今年受暖冬及春季持续干旱等因素影响,我县小麦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虫害重于病害,其中小麦蚜虫大发生,麦蜘蛛中等发生,小麦条锈病偏轻发生,小麦赤霉病轻发生。小麦病虫发生面积38.33万hm2次,其中虫害发生面积24.2万hm2次,病害发生面积14.13万hm2次,防治面积29.47万hm2次,挽回损失58707.10t。
1 太和县小麦主要病虫发生情况
1.1 小麦红蜘蛛
今年麦蜘蛛虽然越冬基数低,但春季虫量上升快,发生盛期短,高峰期虫量大,部分田块为害重。3月1日进入发生始盛期,3月16日为发生高峰期,3月21日为盛末期,发生盛期20d。
1.2 小麦蚜虫
今年小麦蚜虫发生特点是越冬基数低、春季虫量上升快、盛期持续时间较长。3月20日进入发生始盛期百株蚜量211.73,3月28日为发生高峰期百株蚜量1211,4月24日为盛末期,发生盛期36d。
1.3 小麦赤霉病
我县小麦今年4月13日后进入齐穗期,开花盛期主要集中在4月18~22日,4月23日进入灌浆期。小麦扬花期间4月18~19日有降水量11.6mm降水量,但日平均气温均为13.6℃低温;小麦整个灌浆期仅5月5日和5月8日分别降水16.3和23.52mm外,其余均为晴好天气,气温较高,无降水,部分乡镇旱情严重。5月11日至17日,在全县共调查256块麦田,小麦赤霉病平均病穗率0.0%,是我县历年小麦赤霉病危害最轻的一年。
1.4 小麦条锈病
今年受气候因素影响,今年我县小麦条锈病发病早,蔓延慢,危害轻。我站3月29日~4月8日在旧县、清浅、关集等乡镇调查发现小麦田调查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病中心和多个发病点,发病面积约6.67hm2,比偏重发生的2017年早18d。进入5月份,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小麦条锈病菌发生发展受到抑制,最终病情轻。
2 发生原因与防治
2.1 气候因素
由上表所述2019年冬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田间湿度适宜,有利于小麦蚜虫、麦蜘蛛、等病虫越冬;早春气温回升快、温度高,小麦多种病虫害开始零星发生且数量上升较快,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入发生盛期;进入5月份后持续高温干旱,不利小麦多种病虫发生,小麦蚜虫、赤霉病、条锈病等发生发展受到抑制而危害较轻。
2.2 防治方法
2.2.1 农业防治
为有效防控小麦病虫发生危害,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全县普遍开展了以秋播期、返青拔节期、抽穗扬花期为重点的小麦病蟲害总体防控。秋播期推广应用选种抗性品种、灭茬翻耕、旋耕镇压、配方施肥、合理密植、药剂拌种、适墒播种、返青拔节期以追施拔节肥等综合防控技术。
2.2.2 化学防治
(1)麦蜘蛛:我县麦蜘蛛今年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30万亩,防治面积90万亩。当麦田红蜘蛛发生量达到单行虫量达200头以上,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农药于下午4点后进行施药防治
(2)小麦蚜虫:我县小麦蚜虫今年大发生,发生面积9.87万hm2,防治面积9万hm2,当田间麦蚜发生量超过防治指标(百株蚜量500头)选用吡蚜酮、联苯·噻虫胺、联苯·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等药剂采取“二次稀释”方法进行防治。
(3)小麦条锈病:我县小麦偏轻发生,发生面积0.8万hm2,防治面积0.8万hm2大田,用有效成分烯唑醇8g/667m2、丙环唑10g/667m2,醚菌酯9g/667m2,二次稀释,机动喷雾器对水15L,电动喷雾器对水30L均匀喷雾。
(4)小麦赤霉病:我县采取“预防为主、见花打药”的防控措施,用氰烯·戊唑醇、戊唑·咪鲜胺等药剂,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对足水量,以穗部为喷药重点均匀喷雾。
参考文献
[1] 邰艳利,胡旭莹,杨娜.关中春季小麦主要病虫发生特点及防治策略[J].新农村(黑龙江),20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