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明显,城乡矛盾不断加剧,为缓解这种状况,中央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政策。本文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从城市农村综合发展的相关概念入手,首先定义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和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村经济;战略走向;实现策略
前言
尽管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承诺向之间的差距仍然使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社会主义包容性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城乡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一体化战略,并确定了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趋势。着重建立和完善城乡融合统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统筹发展已成为引领新时期城乡关系发展的重要政策。
1 城乡融合发展概念阐释
自中共十八大以来,农业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特殊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如何让占中国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人口能够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教育、医疗待遇,是我党下一步工作的重点。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农村农业问题,以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并弥补农村发展不足。党中央领导结合改革开放后解决城乡关系的经验,提出了激活农村的战略。强调要调整城乡关系,建立和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所谓城乡融合统筹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关系,使城乡之间的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两者都是共同发展的条件[1]。城市促进农村发展,而农村地区也可以是拥有独特资源条件的“城市”。
城乡融合发展主要包括区域一体化、要素一体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乡成为一个整体,城乡融合政策中明确指出,城乡一体化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城乡关系进一步缩小和城乡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 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制约因素
2.1 城乡发展差距长期存在
消费水平是经济指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价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经济交易的活跃性。城乡收入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双方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能力的巨大差距,農村区域的消费还主要停留在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上面,与城市消费差距较大。实际上,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还没有得到发展,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利用,将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帮助。从根本上说,有必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为农村市场的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人才匮乏以及农民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农村人才机制不健全,待遇水平不高,使农村留不住人才。再加上一些村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导致思想认识狭隘,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2]。
3 城乡融合视阈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策略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习总书记指出,将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作为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政策方向,发展特色农业,通过城市化促进农村发展的高质量。为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共同发展,首先,必须努力建立双重结构,以建立一个无缝的渠道,通过该渠道,城市设施和公共服务可以扩展到农村。其次,采用各种方法通过连接城市化来加速发展,城市资源和基础设施向乡村倾斜和扩展。最后,通过上级政府的资源和政策支持,着力于新农村建设,寻找时机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2 深化体制机制变革
任何政策的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尤其是城乡区域性融合的问题,同时,过去的城市化模型与以人为本的建筑标准相结合,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出越来越多的缺点。因此,如何进行改革与协调是问题的核心,分析问题的内在原因,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造城乡一体化的新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3]。
3.2.1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从国家的角度看,现行的户籍制度是城乡融合的主要障碍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改革户籍制度。党中央提出把人类需求放在城市化发展的最重要位置,继续提高人口的城镇化率。同时促进改革和调整户籍制度,降低小城市的定居标准,调整大城市的定居标准,促进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方面,正在持续取得进展。
3.2.2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重点放在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上,利用改革的力量来加速工业化的发展,土地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也是农业人口流动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本。因此,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土地产权改革工作上,以保护农民土地产权为核心内容,加快农村耕地改革进程,尽可能应对农民户籍状况的变化。
4 结语
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下的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目标。在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下,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走上了一条历史的飞速发展道路,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李碧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3):10-12.
[2] 刘以敏.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20,11(12):158-159.
[3] 李昊丽.探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征[J].湖北农机化,2020(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