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政
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通讯员来稿,照片画面杂乱无章,主次不清,然后用一大段文字说明来告诉你他拍的是什么,典型的是画面不够,文字来凑。我们知道,摄影是运用点、线、面,光影、图像、色彩等画面语言来传播的工具和艺术,好的摄影作品能达到“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如果图片只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题不明,主次不清,主体不突,那还不如直接运用文字来描述,摄影就失去了作用和意义。
如何在一个场景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考验的是摄影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观察、思考的能力,抓拍、对焦、构图的能力,艺术审美的能力……
极简,是社会和生活内容的浓缩极简主义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画面非常简洁,但简洁并不代表简单。威尔斯1980年拍摄的乌干达饥饿中的孩子和传教士的手,新闻摄影工作者对这张照片应该都有深刻印象。黑与白、贫与富、干瘪与肥硕、饥荒与丰裕、灾难的非洲和乐土的西方……这幅构图简单的照片传达给我们的内容是那么丰富而深刻。当时非洲大陆的干旱和饥荒并不为外人所知晓,该照片在1981年被评为第24届荷赛最佳新闻照片,正是这张照片使人们开始注意非洲这个地方。最简洁的画面,最强烈的对比,达到最大的社会传播效果。
无论是自然人文摄影,还是摄影记者的新闻报道,要拍摄出画面简洁明了、又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一定是对作者对身边社会和生活有了深刻理解,丰富的阅历、体验,细致入微的观察,是社会和生活的浓缩。
我们说,艺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在新闻摄影中也同样适用,并有更直接的体现。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在纷繁的环境中寻找典型的人、物、景以及他们与背景的关联,而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就是摄影记者通过见微知著的画面选择和艺术表现来体现。
极简新闻摄影的表现形式
光影的魅力
摄影是一门关于光影的艺术,具有艺术的普遍规律和特色,极简就是其中之一。有时,好不在多,少即是多,简单即是大美,到底怎样去理解摄影中的“极简主义”,可以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一片黑暗中的光明”,是十分显眼、十分引人注目的一而且也没人会关注那些黑暗的部分,是否有鲜艳的色彩。在一些特殊光照条件下,画面中会有局部被照亮,而其他部分隐藏在阴影里,这也是创作极简主义作品的好时机。著名体育摄影记者魏征老师是用此方法的高手,他的很多现场体育摄影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明暗对比强烈,视觉效果震撼。他善于利用现场光线,勾勒运动员的动作、表情等决定性瞬间,巧妙地运用明暗对比,将运动员置身宏大的比赛场地中,虽然场地环境一片“黑暗”,但这更加衬托出比赛的紧张、激烈,于无声处渲染了比赛的气氛。
摄影是光线运用的艺术,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晴天还是多云,我们都要学会在多变的光影中寻找到我们需要的那束光。在多云天气或雨后,太阳从云层中 “探出头”时,不妨好好利用这一时机,拍摄阳光直接照亮的区域,并将周边没被照亮的区域作为负空间。
城市的高楼、高架桥、建筑的背立面,大街、小巷,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千变万化的光影效果,我们要学会观察,光与影、人与建筑之间合理而又巧合的关系。著名摄影家何藩在这方面做得很杰出,我们不妨从网上找到他的作品,学习和模仿。
构图的方法
当今社会有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追求独特的影像构图手法,相信很多影友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话:绘画是加法,摄影是减法。
极简风格作品的主体在画面中的占比都比较小,如果占比太大就没有了极简的效果;“占比小”也不是越小越好,这里要注意占比不合适或者布局不合适导致的主体不突出和主体感弱的情况。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被摄主体太小会让画面显得过于空洞,影响照片主题的表达,所有初学者在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把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比例调大,等熟练以后再慢慢调整主体大小。如果大面積的简单背景不好找到的话也可以试试缩小景别,找面纯色的墙面也是可取的。如果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很小色彩又不突出的话,可以尝试使用三分法构图,或者将主体摆在中心位置,强调其主体位置。
极简体现为构图要素简洁。进入镜头的人物景物,点、线、面都可能有,全部拍摄进去,画面就容易杂乱无章,不知道在拍摄什么。构图时能减则减,只保留拍摄主体和主要背景物,图片反而显得简洁明快,富有诗意。在极简摄影中,线条是最常用的元素,因为在相对统一的纯色背景中,任何线条都会清晰可见,表现力也会很强,简单的线条就可以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画面又很简洁。
如果主体较大可以把主体安排在边缘位置,保持画面的极简效果。线条绝对是摄影师构图时的一个利器,它既能充满画面,也能引导观众视线,合理安排更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空间感,摄影师在构图时应该优先考虑线条对画面的影响。
色彩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不管何种风格题材,光影的加入都会给画面增色不少,极简风格画面本身就元素少,主体的占比也比较小,所以有光影的参与画面会更有看点,但是又不会徒增无关元素。所以摄影师在拍摄时要调整较为干净的背景,色调也最好可以统一,例如少云的蓝天,宁静的湖面,或者大片绿色的草地。
《淮安日报》摄影记者曹政擅长拍摄体育新闻,他的作品主体突出,色调统一,赏心悦目。他的一组《带操之美》便是选择了一个俯拍的角度,避免了背景的杂乱无章,白色的地面将运动员灵动的身影表达得淋漓尽致。
极简:是形式,更是内涵
立意与主题
要拍出“好看”的极简摄影作品不难,但是要拍出“精彩”的极简作品却不容易,一张精彩的极简作品要求有故事性,耐人寻味,要加入作者的情感表达。
前面说过,极简是社会和生活的浓缩,要拍出画面简洁、内涵丰富的摄影作品,绝非一日之功。社会发展千变万化,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新闻摄影工作者有深厚的社会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要熟悉拍摄行业的最新动态、政策等,比方说“农业新闻”,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有哪些最新的政策,当地有哪些特色的做法,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便会在头脑里形成某种观点,也就是立意和主题,带着思考去采访拍摄,再运用极简等摄影方法,就不难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
对比与矛盾
戏剧讲究起承转合,相声要抖包袱,写文章也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同一个道理。新闻摄影作品也要追求对比、冲突、矛盾。由于艺术特点不同,这里分两个方面,一是画面元素和形式的对比,如:大小、黑白、冷暖、明暗等。另一种是画面内容的对比和矛盾,这属于内容范畴。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形式上,我们可以通过构图变化,拍摄角度的选择来实现,现在,很多摄影记者都用上了航拍,上帝视角为我们打开了创作的翅膀,不难发现,很多航拍作品都是极好的极简摄影作品。
艺术是相通的
绘画讲究留白,画家用笔用墨的同时,精心布局安排留下的空白,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上的审美观念产物。借物、边角、光影、笔墨等留白,从而形成气韵之美、虚实之妙。音乐讲究节奏,书法追求点划之间的互应....这与极简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是相通的,包括文学、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都有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新闻摄影除了社会性,还要追求艺术性,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广泛地从各类艺术门类中汲取营养,来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与品位,从而运用到实践工作中。
极简:新闻摄影的进阶之路
我们镜头下所传达的影像其实就是一种描绘与呈现故事的表现,让摄影者能够以构图去表述自己内心世界想要传达的意境,不管是波澜壮阔的风光,或是一草一木的小品,或是人间百态的缩影,都有其存在意念于作品之中,极简的摄影风格已经成为广大影友喜欢的创作方向。极简,是摄影极致的追求,也是新闻摄影的进阶之路。
(作者单位:淮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