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广播记者“借力”新媒体的工作创新之路

2021-09-16 00:18吕佳芮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借力真实性广播

吕佳芮

电视节目作为我国媒体产业中受众群体较广泛的优质产物,其具备一定的受众优势,并且大多电视媒体所制作的电视节目日趋成熟,而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各类媒体通过不断合作优化,让自身的宣传模式得到了有效的优化。面对当前形势,主流电视媒体应跟随时代潮流,探索融媒体工作模式。然而现阶段一些电视节目工作者仍旧对节目宣传方面的优化调整存在着一定的疑问,本文就这一问题列出几点具体观点。

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主阵地也逐渐由电视报刊等向新媒体方向延展,无论是在传播手段、传播途径方面,亦或是在传播效果等方面,新媒体的优势逐渐显现。新媒体为大众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与更为广阔的参与平台。

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互联网时代的悄然而至,致使传统媒体生存、发展环境发生着极为剧烈的变化,市县级广播电视台更是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生存考验与发展难题,传播力的弱化,影响力的下滑,营业收入的不断下降,专业人才的缺失、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等诸多问题都延缓了市级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浪潮中突出重围的步伐。如何抓好抓牢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使传统广播电视台重焕光彩,成为广大媒体人不断调研的问题。而广播记者作为广播电视台的“基石”与“支柱”,其工作的开展与角色转型更是直接影响到广播电视台的长远发展。这就意味着新时期的广播记者只有创新工作理念,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助力广播媒体的发展。

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

融媒体背景下广播记者应以更高层次的职业道德水准要求自己,基于良好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素养进行广播编辑工作。政治性作为新闻的专业属性,并不因媒介的转变而转变。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逐步呈现出“去中心化”与“多元化”的特点,这也要求广播记者工作者必须提升政治素养,恪守新聞的政治性,在生产新闻、进行文字加工编辑以及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做到“党性”与“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通过广播编辑工作为人民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从侧面对舆论导向的引导提供支持与帮助。文化素养也是广播记者的必备素养之一,文化素养来源于广播记者不断的学习与积累,只有具备了与时代相匹配的眼界,才能不断提升文化素养,才能以广博知识面与文学修养来进行相关广播信息的编写,才能使广播工作与新媒体时代步伐相吻合,才能透过相关新闻事件的表象发现其深层内涵,并引起受众的共鸣。

新媒体时代,大众逐渐成为了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与生产者,既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新闻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发布新闻信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媒体工作者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新闻报道与广播编写工作中表现得更为专业,才能使融媒中心的新闻报道呈现得更具专业性与权威性。广播记者应以正确新闻价值观为导向,认识到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宣传工作与广播文字编辑工作并不仅仅是“工作任务”,而应是社会责任。广播记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时,要以正确新闻价值观作为导向,将社会效益放在工作首位,使广播编辑工作成果为民众所喜闻乐见。广播记者要勇于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承担媒体人的工作职能与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话语权的同时,牢固捍卫公众的社会利益。

避免虚假新闻,增强新闻公信力

新媒体平台的涌现也造就了“全民记者”这一现象,再加上新媒体平台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海量信息呈现出鱼龙混杂的局面,为虚假新闻与低俗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作为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广播记者,有责任有义务积极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做好新闻报道与文字编辑工作的“把关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民众提供准确、真实的新闻信息。广播记者也应维护新闻真实性,帮助树立新闻公信力。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期刊、报纸以及广播电视等媒体形态,并以此来进行社会舆论走向的引导,而新媒体大环境下,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舆论引导的“助推器”,通过在多种新媒体平台中进行新闻信息的发布与传播。纵观当前新媒体浪潮与现实,不难发现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舆论影响巨大,这也需要新闻行业的从业者更加重视并及时引导,保证新闻真实性,树立新闻舆论公信力,避免舆论被不良人员利用。此外,也由于泛娱乐化时代的出现,普罗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日常工作中,受众所受到的信息干扰也逐渐增强,为了满足受众的这种快餐式阅读的需求,许多媒体增加了新闻信息撰写的趣味性与“快餐化”,这也导致新闻领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娱乐化倾向,而这种娱乐化倾向,其本身信息价值与社会价值相对较少,但不少民众更为关注其娱乐休闲效果,而并不在意其真实性与重要性,这也从侧面导致了新闻公信力的降低。因此广播记者应立足于“四力”新闻工作理念,尤其是加强对新闻舆论公信力的关注,使新闻公信力成为当前媒体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与动力。坚守新闻真实性,不断追问新闻事实,还原新闻真相,发挥主流媒体对于引领舆论的作用。真实性作为新闻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其本质特征,更是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其主要来源多是政府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而在新媒体大环境下,新闻信息的来源愈发广泛。对于新媒体而言,新闻信息源多是专业性极差的、以互联网为基础、具有开放性特点的网络平台,这也意味着其信息质量与真实性仍然有待加强。因此,广播记者应在编辑工作中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审核与研究,认真审核新闻内容,避免成为虚假新闻的“帮手”与“助推器”,从采编工作中就使新闻的真实性得到保障,坚决抵制负面新闻与不良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养成新闻行业的职业精神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守工作底线,而不是盲目追求新闻点击率与新闻效果,不顾当事人的感受,应在培养自己新闻职业精神的同时,也对公众报以更多的人文关怀,维护公众知情权,拒绝有偿新闻,树立新闻公信力并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公共信息,不谋求特殊的经济利益,而是更为注重新闻的社会效益。

加强采访的独特性

全媒体时代获取信息的路径不断增多,这也就导致广播电台所播放的广播信息与新闻信息,会与民众在其他媒体平台上所获取的信息重复,使民众在收听广播时丧失了解新闻的实时感与新鲜感,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倦怠心理,从而放弃对广播新闻的收听。因此,广播记者要及时抓住地方特点,加强新闻独特性,使民众可以在收听广播时及时获取新鲜新闻与实时事件,提高广播吸引力,提升民众接收广播的收听兴趣,重视对地方特色与本地事件的实时播报与采访,提升播报内容的地方性与独特性。避免广播工作与栏目的同质化,狠抓创新利益与地方特色,换位思考,站在听众的角度来确立相关栏目并开展采编调研活动。广播电视栏目的构建也要立足于本土文化与本土特色,广播记者也要进一步挖掘地方特色,将工作立足点根植于地方土壤之上,展现出乡土情怀与家国情怀,深入挖掘本地民风民俗,使其成为特色题材,也使其成为避免同质化的主要着力点。

此外,广播记者也应在深入了解市场需求以及新媒体特点的情况下进行新闻采访与文字编辑,将自身优点、新媒体优点与传统媒体工作优点相结合,以弥补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发布真实性、有效性的不足,做到严格编写,严格审稿,保证新闻真实性与所报道新闻的深度性,以优秀写作能力给读者带来感官上的阅读体验。加强自己文字整合能力与表达能力,提升自己新闻编写领域的纵向思维与侧向思维,在进行相关新闻编辑时对各种信息来源加以细致分析,并从多种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利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来进行新闻信息的编写及深度思考,给读者以新颖、独特的阅读感受。

新时代,广播记者应牢记“党性”,以优秀的文学素养进行文字编辑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四力”为宣传家乡风土人情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广元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借力真实性广播
竭力与借力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