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最佳证据总结

2021-09-16 08:17王婷婷章新琼王爱梅韩世钰张洪辉
中国全科医学 2021年29期
关键词:围术循证指南

王婷婷,章新琼,王爱梅,韩世钰,张洪辉

本文创新点:

大量研究表明,围术期运动有益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康复,但现有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时间、频率和强度各异,围术期运动的相关文献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亟需在众多的证据中对这一问题进行总结,从而指导临床决策。本研究共总结出运动的必要性、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7个方面的证据,为构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的运动干预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均居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1]。手术是早期NSCLC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手术在切除病灶的同时会造成患者胸壁肌肉损伤、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进而导致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近年来,运动作为非侵入性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时间[3]。但目前关于NSCLC患者围术期运动的研究多集中于对运动效果的探讨,缺乏对具体运动方案的研究,如运动的方式、时间、频率等。国外针对NSCLC患者围术期运动的最佳证据总结较少,国外指南和专家共识中涉及围术期运动的内容也很少,国内学者殷静静等[4]在2020年发表了一篇《肺癌患者术前呼吸训练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但并未形成系统的运动指导方案。因此,本研究基于循证方法对NSCLC患者围术期运动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运动方案提供循证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根据“6S”证据模型[5]从上往下依次进行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Up To Date、BMJ Best Practice、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中心(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CGC)、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NGC)、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RNAO)、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络(SIGN)、新西兰指南研究组(NZGG)、澳大利亚临床实践指 南(Australia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美国国家癌症协会(ACS)、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中 国 抗 癌 协 会、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BSCO、EMBase、 中 国 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肺癌/肺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运动/训练/锻炼/身体活动/肺康复/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术后/围术期/肺切除”为中文检索词,以“lung neoplasm*/lung carcinoma/lung tumor/lung cancer*/pulmonary carcinoma/pulmonary neoplasm*/pulmonary cancer*/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exercis*/aerobic*/resistance*/strength*/pulmonary rehabilit*/respiratory muscle*/physical activit*”“pulmonary surgical procedures/thoracic surgical procedures/pulmonary resection/lung resection/pneumonectomy/periop*/preop*/presurg*/postop*/postsurg*”为英文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并使用截词符和同义词扩展检索以提高查全率。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7月。

1.2 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文献类型为证据总结、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没有被上述循证资源纳入的最新随机对照试验(RCT)等,且系统评价和指南等循证资源为最新版本;(2)文献的内容包含NSCLC患者围术期运动训练情况;(3)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排除标准:(1)指南的翻译、解读;(2)系统评价计划书、传统综述、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摘要以及无法获取全文的文献;(3)质量评价未通过的文献。

1.3 一般特征 搜集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文献来源、文献性质、文献主题和发表时间。

1.4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指南采用2017年AGREE国际协作组织修订的《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价系统》(AGREEⅡ)进行质量评价[6],该工具由6个领域(23个条目)和2个总体评价条目组成,采用7级评分法,计分方式为6个领域单独评分,领域得分=(获得的分值-最小可能分值)/(最大可能分值-最小可能分值)。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独立采用OQAQ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系统评价质量越高[7]。RCT和专家共识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中心对应的评价标准(2016版)进行评价[8]。证据总结溯源至纳入的原始研究,按照文献类型进行相应评价。

1.5 文献质量评价过程 指南由4位接受过循证医学系统培训的研究者独立筛选、评价,其他循证资源由2名研究者根据评价标准独立筛选、评价并进行交叉核对,遇分歧由第3名研究者进行协商裁决。当引用证据结论有冲突时,优先选取循证证据,其次高质量证据,最后纳入最新发表的权威论文。

1.6 证据分级和推荐级别 采用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对证据进行分级,根据纳入证据的类别分为1~5五个等级,根据FAME结构确定证据的推荐强度[9]。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包括证据总结1篇[4]、指南3篇[10-12]、专家共识1篇[13]、系统评价14篇[14-27]、RCT 3篇[28-30]。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2.1 证据总结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1篇证据总结[4],该证据总结中纳入临床决策、指南和RCT各1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整体质量较高,总体评价准许纳入。

2.2.2 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3篇指南[10-12]总体质量较高,具体见表2。4位指南评价者对3篇指南评价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798、0.781,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

表2 纳入指南的质量评价结果Table 2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guidelines

2.2.3 专家共识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篇专家共识[13],除条目6“所提出的观点与以往文献是否有不一致的地方?”评价为“否”,其余5个条目均评价为“是”。

2.2.4 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4篇系统评价[14-27],总体评分均≥5分,见表3。其中 6 篇系统评价[16-17,20,22,24,27]针对术前患者运动,4 篇[18-19,21,26]针对术后运动,4 篇[14-15,23,25]针对围术期运动。

表3 纳入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结果Table 3 Quality evaluation of included systematic reviews

2.2.5 RCT的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篇RCT[28-30],质量评价结果具体见表4。

2.3 证据汇总结果 本研究从运动的必要性、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7个方面共提取出22条最佳证据,具体见表5。

表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术期运动最佳证据总结Table 5 Evidence summary for perioperative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3 讨论

3.1 运动的必要性 运动作为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策略是有效和可行的,相比于其他癌症患者,肺癌患者运动训练受益更多,大量的基础研究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发现,运动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结局。其机制可能是运动可以增强骨骼肌功能,降低最大运动强度下的通气需求,调节循环代谢和性类固醇激素浓度,从而减少全身炎症和氧化损伤[31]。医护人员应将运动作为围术期准备的一部分,重视运动对NSCLC患者的作用。

3.2 运动人群和运动前评估 明确NSCLC患者适宜运动的人群是先决条件。两篇指南[10-11]指出肺功能受损等待肺切除术的患者、肺功能受损肺癌术后患者、考虑手术并被认为是高风险的肺癌患者应当进行运动,其中高风险根据功能算法定义为术后第1秒用力呼吸末容积(FEV1)或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60%、最大摄氧量(VO2max)<10 ml·kg-1·min-1或35%。评估为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相关证据来源于专家共识[13]和系统评价[14,21]。CAMPBELL等[13]指出患者应在开始运动训练前由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估,值得注意是需要评估治疗(手术、放疗或化疗)给患者带来的影响,如接受具有神经毒性化疗的患者需评估其跌倒风险。LI等[21]和CODIMA等[14]强调评估患者的偏好,设计个体化运动方案。因此,医护人员在患者运动前需充分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3.3 术前、术后运动方案 术前和术后运动方案从运动的方式、时间、强度、频率等方面进行描述。目前关于肺癌患者围术期最佳运动时间尚不清楚,术前运动的持续时间通常相对较短,但至少持续1周[14,22,29],且术前运动频率更高,以实现最大效益[32],而术后运动时间 1~20 周不等[18-19,21,26],无法确定运动最佳效益的时间,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从运动强度来看,术前有氧运动和术后患者稳定后运动以中高强度为宜,纳入的证据并没有直接提供这一信息,但通过对所有证据运动强度的总结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根据运动强度客观衡量指标划分标准[33],中高强度为60%~90%的最大心率、50%~85%的VO2max、45%~85%的最大负荷重量、代谢当量>3。主观评价指标主要采用主观感觉运动负荷评分法(RPE)和Borg呼吸困难评分法,让参与者凭借运动时的自身感觉(心跳、呼吸、排汗、肌肉疲劳等)来估计运动时的强度,纳入证据中患者参加运动其强度范围 RPE 11~16[14,18-19,23,27,30]、Borg 3~6[14,18,27]。因此,NSCLC 患者运动干预强度以中高强度为宜,运动强度评估时可综合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

3.4 注意事项 围术期最佳运动方案应联合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呼吸运动3种运动方式,至少应包括有氧运动,证据来源于系统评价[16,23,27],其纳入的原始研究均包含了有氧运动。因此,在时间、经济和患者身体状况等不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进行有氧运动,但最佳方案仍是三者结合。借助仪器辅助患者运动会增加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围术期时间短,对患者来说需提前学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因此,这两条证据推荐强度被评为“B”。研究表明,在有监督的运动下患者恢复速度更快,依从性更高,可能是因为受到更多的关注,患者有意识地去改变运动方式[23]。

3.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的目的在于为运动的价值做出科学判断。6 min步行距离(6MWD)是研究中最常见的测量方法之一,实施简单方便。峰值摄氧量(VO2peak)是评价健康受试者心肺功能的“金标准”,是NSCLC术后死亡率和发生率、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的可靠预测指标[16]。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当重视运动的效果评价,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运动方案。

4 小结

本研究总结了NSCLC患者围术期运动的最佳证据,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运动管理,全面评估患者,结合患者的偏好,围绕运动人群、运动前评估、术前运动方案、术后运动方案、注意事项、效果评价等内容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由于语言的限制,本研究仅纳入中英文文献,且英文文献占主导地位,提示国内应加强研究,以提高证据普适性,同时这也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因此在我国运用时应充分考虑临床实际,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水平进行严格评估,合理选择最佳证据。

作者贡献:王婷婷、王爱梅、韩世钰、张洪辉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王婷婷、韩世钰进行资料提取;王婷婷进行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章新琼进行研究设计、论文修改、质量控制,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围术循证指南
《循证护理》稿约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