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伟祥,黄毅平,唐润东,塔长峰,陈世云
(深圳市宝安区医院(集团),广东 深圳 518133)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进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颅脑损伤患者日益增多,虽然现代神经外科救治水平日新月异,但颅脑损伤后出现长期昏迷患者也日渐增长,现代医学认为,颅脑损伤导至患者脑干网状结构及其投射纤维损害,使患者出现认知、觉醒及知觉缺失而出现昏迷,昏迷时间持续超过1个月,即为长期昏迷[1],对于长期昏迷患者的促醒治疗,现代有多种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针法”[2]、“正中神经刺激法”[3]、手术治疗如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植入术[4]及各种药物治疗,笔者在长期临床工作当中,发现电针针刺内关穴、曲池穴配合辩证口服中药汤剂,对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有很好的促醒作用,对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所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9 年 10月至 2020年0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患者共60 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平均(42.5±4.2)岁,GCS评分5分8人,GCS评分6分17人,GCS评分7分27人,GCS评分8分8人,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性(P>0.05)。
1.2 入组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及《颅脑创伤性昏迷诊断与治疗》为诊断标准。①颅脑损伤是唯一致昏迷因素,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②生命体征平稳;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5-8分;④昏迷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识,不能与他人交流;缺乏对视、听、触或有害刺激持续的、可重复的、有目的或随意的行为反应,但反射动作或自发睁眼可以存在;缺乏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能力;有睡眠觉醒周期;通过治疗及护理可以维持生命;大小便失禁;颅神经反射有不同程度地存在,脊髓反射正常;⑤昏迷时间大于1月。
1.3 排除标准
①有癫痫发作的患者;②合并有其它脏器损害的患者;③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或精神疾病的患者;④合并任何严重疾病,经评估可能干扰试验结果的: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血液系统等疾病;⑤任何疾病晚期阶段致预期寿命<12个月;⑥患者法定监护人不愿意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GOS、CVSS、FOUR、CRS-R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GOS、CVSS、FOUR、CRS-R评分比较(±s)
组别 GCS评分 GOS评分 CVSS评分 FOUR评分 CRS-R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 组 6.53±0.86 8.47±2.99 2.40±0.50 2.70±0.70 1.77±0.63 7.58±6.26 7.83±1.29 10.05±2.54 6.57±1.48 8.83±3.79 B 组 6.63±0.93 11.17±3.75 2.47±0.51 3.50±1.22 1.83±0.59 13.33±6.82 7.93±1.34 13.60±3.09 6.53±1.53 12.90±5.03 P值 0.667 0.003 0.610 0.003 0.673 0.001 0.769 0.000 0.932 0,001
1.4 分组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标有数字1至60的小球放入不透明的纸箱中,每入组一个患者,由患者家属抽取一个小球,奇数号为临床组,偶数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人。
1.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临床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针刺内关穴及曲池穴,方法:受试者取平卧位,穴位部位以75%的酒精消毒,取一次性使用规格为0.3×40mm针炙针,内关穴:直刺10-25mm,曲池穴:直刺25-35mm,重手法运针,施以提插、捻转手法,有酸麻胀痛感,令患者前臂肌肉收缩,并给予电流刺激,连接BT701-1B型电针仪(上海华谊公司),使用频率1Hz/3Hz连续波刺激,刺激量由弱逐渐增强,刺激强度以患者能承受为主,以前臂肌肉收缩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30 min。并随证加减以鼻饲中药汤剂,肝阳上亢甚者加入羚羊角粉0.3g,石决明15g,天麻15g;阴虚甚者加入熟地黄15g,山萸肉15g,生地黄15g;瘀血甚者加入僵蚕10g,川牛膝15g,三棱15g,莪术10g;上方1剂加入红枣6个、老葱3根、生姜4片水煎去渣取汁300mL分两次口服,日1 剂。
1.6 效果评估
基本痊愈:意识清楚,言语流畅,症状基本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意识清楚、症状缓解,但尚存某些神经、精神障碍症状,生活基本自理,有效:意识有所恢复,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但存在一定神经损害或精神障碍症状,生活不能自理;无效:意识、症状、体征无缓解,甚至病情恶化、死亡等。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显示临床组总有效数(为基本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90.00%,对照组为56.67%,临床组临床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
表2 现组患者临床疗效比效(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GOS评分、CVSS评分、FOUR评分及CRS-R评分量表,选评判时的最好反应计分,若运动评分左右侧不一致时,用较高的分数进行评价,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组患者使用电针针刺内关穴、曲池穴,同时辩证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在临床有效率及上述各评分量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据差异(P<0.05)。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现代理论多是因为损伤后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活系统,导致患者昏迷。而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海,元神之府,五脏六腑之精气皆注于脑。颅脑外伤后,髓海血脉受损,血溢脉外,阻滞气机,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昏迷不醒[5],中医针刺能改善大脑皮质的血液循环和脑组织的摄氧能力,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促进新的功能联系的形成,防治脑损伤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继发性脑损害。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曲池穴一方面兴奋脑神经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复杂的整合作用;另一方面可明显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量,为脑细胞的功能恢复提供能量。实验研究证实,内关穴、曲池穴经电刺激后颅内病灶局部脑血流量增高对颅脑外伤后昏迷患者有促苏醒作用。发现现代先进的科研设备结合传统的针刺配合中药口服不仅促醒疗效更显著,而且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也较明显。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出自于《灵枢·经脉》,是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有疏导水湿,宁心安神,理气和胃,和胃和逆,理气镇痛作用,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出自《灵枢·本输》,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具有清热化痰、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电针针刺内关穴、曲池穴,并配合中药汤剂口服,其一能改善心脏泵血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其二也可引起大脑中特定区域的激活,能够有效兴奋呼吸中枢,从而改善大脑供氧,促进脑细胞修复,达到“醒脑开窍”的目的,并且能升高脑内多巴胺水平,促进昏迷患者苏醒。
通窍活血汤出自《医林改错》卷上,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通窍活络,现代多用于治疗中风病[6-7],方中方中桃仁、红花有活血祛瘀之效,而麝香芳香走上,能开窍醒神,三药共为君药;赤芍、川芎有行气活血之功,共为辅药;生姜、老葱行气通阳利窍,大枣缓和芳香辛散药物之性,为臣药;再根据病情,随证加减,每日一剂。重型颅脑损伤长期昏迷患者,在祖国医学中尚无明确的命名,多属于“头部内伤”范筹[8],多因头部外伤后血溢于脉外而致於血阻络,从而昏迷不醒,故治疗以“活血化於,通窍活络”为基础。
现代理论研究发现,曲池穴深部有桡神经通过,而内关穴深面有正中神经通过,早在70年代,我国就有学者研究发现,针刺内关穴,可引发正中神经电位改变[9],而桡神经与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及手的绝大部分肌肉,在脑表面的投射面积大,电针刺内关穴,可以过桡神经、正中神经激发与兴奋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达到促醒目的。
总之:颅脑损伤后长期昏迷患者,在给予电针针刺内关穴、曲池穴的基础上,辩证口服中药汤剂,可以缩短患者昏迷时间,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