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峰,周 焰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优良而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在“双减”背景下,结合研学旅游活动,把优良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产业资源、知识资源,更大限度地提升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科学教育价值,对于实现湘西乡村振兴、教育振兴具有现实意义.
研学旅游是指以旅行为形式,让参与者在休闲途中获取知识、获得自我提升的教育旅游活动,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目的是让参与者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接受精神文化熏陶.研学旅游是进行道德修养、国情社情、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教育的有效承载方式.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的武陵山脉腹地,2020年7月获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公园内地质记录了扬子地台的形成以及这一前陆盆地所经历的多期次的构造演化,有两个具有国际意义的“金钉子”,出露全球规模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广布蔚为壮观的切割高原型岩溶台地—峡谷景观.园内分布着100多处古人类活动的文化遗址,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造就了独特的民俗,如园内的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就是一个岩溶地质生态与少数民族文化融合的典范.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是自然给予人类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美学价值,是开展研学旅游的天然优良场所.
湘西州坚持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优势产业强州、创新开放活州的发展战略[1].湘西州“十四五”规划更是提出坚持不懈把州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康健、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来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2].利用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的丰富旅游资源深入开展研学旅游,既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内在要求.
3.2.1 政策支持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研学旅游的发展创造了大好良机.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3〕10号)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游”[3];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积极开展研学旅游”[4];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提出“支持研学旅游发展”[5];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游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明确将研学正式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6].研学旅游正在成为我国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2.2 市场潜力巨大
研学旅游自2013年提出,2014年开始实施,参与人数逐年增加,研学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如图1所示,根据中国旅行社协会研学旅游分会数据显示,我国研学旅游渗透率(渗透率=参加研学旅游人数/全国中小学生人数总和)正在提升中,2015~2018年我国研学旅游快速发展,参与人数逐年增加,2019年我国研学旅游参与人数达到了480万人,但渗透率仅为2.91%,仍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加之今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大批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学生将选择参加综合性更强的户外实践活动,研学旅游市场将释放更大的潜力.
研学旅游产品是一个集课程、基地、线路、导师以及配套服务要素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这些构成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保障研学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7].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是研学课程设计,而研学课程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包括研学点的建设、旅游线路的规划及研学基地的打造.
《研学旅游服务规范》中将研学旅游产品按照资源类型分为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体验考察型、励志拓展型、文化康乐型等五种类型[7].按照园区内资源类型特点,主要开发三大研学旅游产品:自然科普型研学旅游产品,文化体验型研学旅游产品,励志教育型研学旅游产品.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进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塑造出了多姿多彩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自然资源,这是开展自然观赏、实地考察的良好场所.此外,园内依托资源优势,就近建成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科普场所,非常适宜开展自然科普型研学旅游活动.
研学基地:芙蓉镇、矮寨—双龙镇.
主要研学线路:(1)古丈阶金钉子剖面→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坐龙峡→湖南红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保靖张花深大断裂→普戎镇志留纪三叶虫化石遗迹;(2)夜郎十八洞→梨子坪滑坡地质灾害点→高岩河峡谷→排碧阶金钉子剖面→德夯大峡谷→矮寨森林公园→大龙峒水利风景区→峒河国家湿地公园→大坡气象公园.
研学的主题:(1)地质科普.直观地考察认识金钉子地层剖面;观察认识常见的岩石和矿物,掌握岩石、矿物的理化特征;实地考察河谷、峡谷、岩溶地貌,观察瀑布、溪河等各种自然水体的补给和运动,了解河流对地形地貌形成的各种作用;实地观察地质构造,讨论分析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学会寻找和动手采集古生物化石;考察地质灾害点,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提出治理措施.(2)生物科普.识别本地常见的动植物,了解生物生存和环境的关系;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生态平衡现状,认识森林、植被在环境中的价值;考察区域内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表现;学会采集制作简单的植物标本.(3)天文科普.学会使用星空图观测星座;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量方法,认识并学会制作赤道式日晷,理解它的工作原理.(4)气象科普.实地考察气象站台,学会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测量和记录[8].
湘西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在很久之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活,拥有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武陵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州内人文景观、历史古迹众多,2001年凤凰县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5年老司城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湘西州于2015年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湘西世界地质公园内分布有多个文化名镇、名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古建筑、遗址等.还有以梯玛歌、古老话为代表的民家文学遗产;以茅古斯、摆手舞、苗族鼓舞等为代表的传统舞蹈遗产;以打溜子、苗族民歌为代表的传统音乐遗产;以土家织锦、苗家剌绣和苗家银饰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遗产;以社巴节、“三月三”、“四月八”、赶秋为代表的民俗遗产;以吊脚楼、转角楼、冲天楼为代表的建筑文化;以巫傩、八部大王为代表的祭祀文化;以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等[9].
研学基地:凤凰县、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苗儿滩镇、吕洞山镇.
主要研学线路:(1)凤凰古城→菖蒲塘村→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黄丝桥古城→勾良苗寨→山江苗寨、苗族博物馆;(2)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3)农车镇→捞车村→惹巴拉村→惹巴拉影视基地→靛房镇;(4)龙鼻嘴村→黄金村→吕洞村→夯沙村→中黄村→坪朗村→乾州古城.
研学的主题:(1)探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通过研学旅游活动了解边城文化、南方古长城的历史、苗族传统古建筑及古战场遗迹文物的价值,通过参观凤凰之窗文化旅游产业园体验湘西特产、传统美食、民间工艺.(2)参观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常年展陈的非遗项目总数为45项,其中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26项、省级非遗项目19项,还有不定期的专题展出.展陈共分序厅(大厅)、守护家园(综合厅)、土家古风(土家族厅)、苗乡原韵(苗族厅)、品味湘西(体验厅)五个部分.(3)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巫傩文化、苗族花鼓之乡、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农耕文化区、体验农庄、苗族传统村落、古建筑、吕洞山传说、苗族民歌、坪郎豆腐制作技艺、黄金古茶制作技艺、苗画.(4)非遗传承人展示.乾州古城是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的大舞台,城内开设有百工坊,坊内集聚了国家级土家摆手舞传承人张光明、中国湘西苗鼓王石顺民、土家织锦传承人叶水云等十余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通过在这里研学旅游可以近距离欣赏大师们的现场演绎,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研学基地:湘西州博物馆、吉首烈士公园、十八洞村、矮寨大桥.
主要研学线路:(1)湘西州博物馆→吉首烈士公园;(2)十八洞村→矮寨大桥.
研学的主题:(1)国防教育、红色革命文化教育.在州博物馆、吉首烈士公园展览馆阅读展板上的图文解说、历史文献资料,参观陈列遗物、文物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了解历史和众多革命烈士事迹,激发参与者爱国爱党之情.(2)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教育.通过参观精准扶贫首倡地、乡村振兴桥头堡、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十八洞村,感受近年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卓越成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进一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矮寨大桥连接两座高山,该地区地形险要、地质复杂、气象多变.桥梁修建难度极大,桥梁的规划、设计及建造方面创造了多项记录,展示了祖国强大的科技水平,体现了建造者们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矮寨大桥比邻十八洞村,每年为当地增加旅游收益5000余万元,是践行精准扶贫的典范工程,是连接湘渝两省市的交通要道,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研学旅游活动的发展前景良好,急需深入开展相关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工作.本文在调查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开发了自然科普型研学旅游产品、文化体验型研学旅游产品、励志教育型研学旅游产品,下一步将围绕课程资源开发,丰富完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研学旅行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