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绩效考核方案研究

2021-09-16 06:27:28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甄晗妤张亮
电器工业 2021年9期

/机械工业北京电工技术经济研究所 甄晗妤 张亮/

一、背景

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8年,我国专家舒印彪(现任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功当选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新任主席。2019年,我国成功承办第83届IEC大会。除此之外,我国承担IEC/ TC(技术委员会)/ SC(分技术委员会)领导岗位、牵头制修订IEC国际标准数量以及参与IEC/TC/SC国际标准化活动专家人数均稳步增加。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承担IEC/TC/SC主席8个,承担IEC/TC/SC秘书处9个。2016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提出IEC国际标准提案数量连续四年排名第一。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国家产业技术不断进步;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国际标准化基础能力的不断提升。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一些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仍然存在投票不及时、组团参加国际会议代表性不充分、参与IEC/TC/SC技术工作不深入等问题,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仍然需要加强。因此,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需要建立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机制,以准确把握我国参与IEC/TC/SC国际标准化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改进提升空间。

电工装备制造业占IEC/TC/SC对口的33%(注:IEC现有109个TC、101个SC),是IEC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0年12月,电工装备制造业承担现任IEC/TC/SC主席3个(我国共计8个),此前3个;承担现任IEC/TC/SC副主席2个。承担现任IEC/TC/SC秘书处3个(我国共计9个)。承担IEC/ACOS(电气安全顾问委员会)、IEC/ACEE(电气能效顾问委员会)两个技术协调顾问机构的中高层专家3个。承担工作组召集人34人次,占我国召集人人次数量的35%。2016年至2020年期间,电工装备制造业共提交国际标准提案42项,占我国提案数量的27%。

鉴于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承担电工装备制造业70多个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的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受国家市场总局标准创新司IEC处委托,联合相关单位启动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方案研究工作,提出并多次修改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简称“考核指标体系”)。为评估考核指标体系的适用性,于2020年开展了试点考核。本文将通过解析考核指标体系,结合2020年试点考核情况,进一步提出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方案建议。

二、考核指标体系解析

(一)整体情况说明

为加强国际标准化管理,(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于2015年发布了《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简称“《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对ISO和IEC技术机构的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职责等内容。

在《国际标准化管理办法》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参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指标设置,经国家市场总局标准创新司IEC处组织研究,形成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如图所示)。

图 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参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考核评估办法,将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周期为三年一次,具体考核指标划分为三档。

2)参照ISO/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将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划分为约束性指标(即“一票否决”指标)和一般性指标(即分档指标,按优、良、合格分别对应I、II、III三档指标)。在5个一般性指标中,满足档位上4个指标,最终评估结果即视为达到该档位。

3)参照ISO/IEC导则第1部分中对P成员的要求、以及《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的要求,提出参加全会、工作文件投票、参加技术工作、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以及加分项的具体考核指标。

4)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参考IEC/TC/SC本身的活跃程度。

(二)约束性指标

在约束性指标中,根据ISO/IEC导则第1部分第1.7.4条关于保持P成员身份的规定,设置参加全会、工作文件投票、参加技术工作、以及(保持)P成员身份四项指标。

其中,关于工作文件投票指标,由于我国IEC国际标准工作文件均通过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投票系统从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接收投票建议,而后再对外投票。我国对IEC投票率常年保持在100%。为了使考核具有促进投票工作的作用,同时考虑我国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近年来在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的投票系统内的投票率基本达到80%的数据,现将该项考核指标的合格要求定为:“在标准创新司的国际标准文件投票系统中规定的投票截止日期以前完成投票率(三年平均值)大于等于80%”。具体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在此基础上,根据《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活动管理办法》中对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职责要求,设置年度报告、文件管理两项指标。其中,考虑到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文件管理现主要采取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内部文件存档,通过邮件等通讯手段发送征求意见的方式开展工作,未来需要结合IEC国内技术对口工作组建设以及IEC文件存档、发送平台建设,本次考核试点暂时不对该项指标进行考核。

(三)一般性指标

在一般性指标中,结合我国现有参与IEC整体数据,设置参加全会、工作文件投票、参加技术工作、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四项指标。

在参加全会指标方面,主要考虑鼓励在全会前召开中国代表团会议统一协调上会的原则性意见,鼓励在全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的参会质量,重点鼓励在全会期间做出中国代表专题发言或由中国专家承担专项任务(会议纪要体现)。

在工作文件投票方面,考虑到工作文件投票在约束性指标中达到80%的投票率,将II档、I档分别设置为投票率达到90%、100%。即,鼓励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标准创新司的国际标准文件投票系统中规定的投票截止日期以前完成投票率(三年平均值)达到100%。

在参加技术工作方面,考虑到我国参加IEC/TC/SC下设工作组(WG/PT/MT/ahG)的平均比例为75%,将参加技术工作的II档设置为:派专家参加TC/SC下设工作组的比例超过75%;将III档设置为“专家参加TC/SC下设工作组的比例超过50%”;考虑到IEC/TC/SC下设工作组中可能存在与我国国情不符、或与我国市场不相关的标准工作,将I档设置为“专家参加TC/SC下设工作组的比例超过90%”。

在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方面,参考我国此前三年周期在IEC中国际标准提案数量居各国首位,分别为32项(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27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56项(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将“在TC/SC中提出的新工作项目提案获得立项,或者承担工作组召集人或项目牵头人”作为I档指标;将“在TC/SC中提出新工作项目提案(发送NP文件)”作为II档指标,将“参与TC/SC下设工作组,提出标准制修订具体意见或建议”作为III档指标。

在此基础上,考虑到IE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三年中提出一项或一项以上国际标准提案,仍然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一般性指标中增加加分项。加分项不设III档;II档设置为“承担TC/SC全会,或者获得TC/SC主席、秘书或技术官员的书面表扬”, I档设置为满足“IEC国际标准获得标准创新奖”、“TC/SC专家获得IEC 1906奖”、“新承担TC/SC主席、副主席、秘书处或助理秘书”、“新承担召集人2个及以上”指标其中之一。

综上,一般性指标具体要求如表3所示。

表2

表3

三、试点考核结果

为评估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的适用性,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于2020年针对电工、电子、电力、仪表、家电等行业开展了79个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试点。

本次考核评估结果为:I档29个(占总数的36.7%);II档16个(占总数的20.2%);III档34个(占总数的43.1%)。

本次考核评估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统计:

(1)约束性指标

所有参加试点的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参加全体会议、工作文件投票、参加技术工作、提交年度报告、保持P成员身份方面均满足最低要求,即,合格要求。

(2)一般性指标

参加全会:47%达到I档、42%达到II档、11%达到III档。

工作文件投票:92%达到I档、8%达到II档。

参加技术工作:37%达到I档、16%达到II档、47%达到III档。

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44%达到I档、56%达到III档。

加分项:43%达到I档、16%达到II档、41%达到III档。

四、分析及建议

(一)考核数据基本反应现状

根据本次考核评估各项指标的合格率统计,参加全会该项指标有89%达到II档,工作文件投票该项指标100%达到II档,符合我国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基本上能达到积极参加全会、按时完成工作文件投票的情况。参加技术工作该项指标53%达到II档,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该项指标44%达到I档,反应出我国仍需加强参加IEC/TC/SC下设工作组活动和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的情况。

(二)考核指标导向性明显

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指标及档位的设置,考虑对实质性参与IEC国际标准化工作逐级提升的导向。将按时投票、保证参会、对IEC国际标准提出技术意见作为合格档位;将加大参与IEC国际标准化活动、在一段周期内提出IEC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作为良好档位;在良好档位的基础上,将提出IEC国际标准提出IEC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并承担IEC国际标准召集人,获得国际国内奖励作为优秀档位。

根据本次考核评估结果,56%可达到II档,即一半以上的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在本次考核中取得了了优秀、良好的成绩。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标准化工作能力,应着重促进我国专家参加IEC/TC/SC下设工作组具体技术工作,并鼓励我国专家积极主导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建议小幅调整考核指标。在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试点的基础上,IEC处组织相关行业对口单位和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召开会议研讨。会议建议IEC处根据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当前的平均数据做出统计、核实,以便更加合理地调整投票率、参加工作组比例等指标。同时,建议IEC处根据后续确定的指标对工作平台做出进一步优化,例如加入IEC工作文件投票提醒功能。

2)建议尽快研究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考核评估调整方案及配套工作方案。扩大考核评估试点范围,使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正确理解正式考核评估的各项要求。

3)建议配合考核评估方案,相应调整IEC/TC/SC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工作平台,补充完善平台的记录统计功能,保证考核评估数据的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