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刊讯 8月1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召开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及“煤改电”工程推进会议。会议强调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及“煤改电”工程的重要意义,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会议指出,“十三五”以来公司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任务,完成村村通动力电、机井通电、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三大专项工程”和“三区三州”、抵边村寨“两大攻坚行动”,两批边防部队通大网电、“煤改电”、冬奥配套等重大政治工程按期投产,农村电网实现跨越发展,农村用电水平大幅提高,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服务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配网建设管理全面加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国家电网“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会议强调,“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及“煤改电”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服务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实践。
本刊讯由水电六局南方公司承建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引进“CCTV管道检测智能机器人”完成引水斜井流道检查,这在抽水蓄能电站领域属首次。
CCTV管道机器人由控制器、爬行器、高清摄像头、线车等配件组成,搭载毫米级补光成像系统和高防水等级检测设备,通过实时感知环境温度、湿度等,实现了在水雾环境下缺陷图像采集和远程检测协同工作。
荒沟电站本次检查完成了引水斜井段360°图像数据采集,完整地取得引水斜井流道内检查视频,快速精准反应流道缺陷情况,解决了抽水蓄能电站长期存在的高水头、长流道引水斜井充排水后检查安全风险高等管控瓶颈,是安全领域的探索性创新成果,为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本刊讯 8月21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批核燃料成功装入1号反应堆,标志着世界首台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正式进入“带核运行”状态,为今年并网发电奠定坚实基础。这是中国华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示范工程重要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技术领域保持全球领先优势、抢占世界核电产业发展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陶瓷型包覆颗粒球形燃料元件。下一步,中国华能将规范开展高温堆示范工程装料后的调试和试运行等工作,确保2021年内实现首堆并网发电,不断加快其商业化推广应用,努力实现全球第四代核电技术的“中国引领”。
本刊讯近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对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梯级水电竞价PRP自耦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研究成果进行了鉴定,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业内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成果提高了流域水电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了流域水能资源,为清洁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实质性贡献,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5年,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四川省是全国首批8个现货市场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四川电力市场具有水电装机占比高、调节性能差大、调度关系复杂、送电方式多样、成本差异大、市场竞争激励、电量种类繁多等特点,被业内公认为“最复杂的电力市场环境”。大渡河公司水电装机约占四川电网统调水电的27%,是四川电力市场最大的市场主体之一,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科学地参与市场竞争,不仅能提升公司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四川电力市场建设和水电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刊讯近日,南方电网公司装配式技术应用试点项目——中山110千伏同福输变电工程投运,是本批试点项目中首个投运的预制舱工程,从进场到投运仅历时5个多月,较传统变电站缩短近一半建设周期。预制舱变电站电气设备在工厂内生产、预装并完成调试后,被装入紧凑的箱型舱体,形成各类设备模块,采用舱柜一体化配送式运输至现场,施工人员只需现场拼接舱体即可投入使用。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减少了现场土建、安装工作量,有效降低基建施工作业风险,并大大缩短建设周期。
该工程本期投运主变2台,容量12.6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出线4回;工程将有效解决文安、阳晴站的重载问题,满足中山北部片区负荷增长需求,助力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刊讯8月27日,甘肃平凉供电公司联合国网思极飞天公司共同推动平凉市一家光伏电站上网电量形成“碳资产”,与新加坡BITGREEN公司签署协议,将62.3万千瓦时上网电量形成的碳资产出售对方,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约486吨。
此次交易是甘肃省首笔国际绿碳交易,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经营西北区域的首笔国际绿碳交易,成功打通了新能源碳交易项目开发、认证、撮合销售和碳中和抵消的全链条资产管理商业模式,成功跨出了甘肃省新能源碳交易领域的第一步。
此次交易使这些农光互补新能源企业在获得新能源发电收益的同时,将其减排的权益开发成碳资产,获得额外的经济收益。这种模式是新能源发展中商业模式的创新,也是绿碳交易和乡村振兴结合方式的创新,更是甘肃打造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路径的创新,为“十四五”该省新能源项目开发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