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维考察小学生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对知识的分析和思考能力,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能够加快学生记忆语文知识的步伐,使学生学会站在语文的角度分析问题,养成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问题元素和实践元素,培养了学生理解潜力、分析潜力和概括潜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意识到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形成了主动动脑思考的意识,完成了对语文思维的构建和潜力挖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思维潜力;挖掘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是希望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语文,促使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扎实学生的基本功,强化学生的思维。
一、利用生活元素来挖掘学生的理解潜力
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结合生活来理解知识的能力,导致自身学习无法突破局限性,影响了自己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来帮助学生,让学生看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紧密性,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生活联想中来。教师可以将教学实物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借助更加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挖掘学生的理解潜力。学生在生活的驱动下会走进语文课堂,把握文章的语言和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在学习《落花生》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在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花生、苹果等生活实物,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观察和对比,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不同。学生认为花生和其他生活实物相比,没有华丽的外表,放在它们中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在此基础上,笔者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结合文中作者父亲的观点来为花生赋予美好的品质。学生阅读课文后知道了作者围绕自己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对花生进行讨论的生活经历,表达了对花生的喜爱,为花生赋予了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学生综合花生的外形,理解了做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意义,完善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利用问题元素来挖掘学生的分析潜力
部分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喜欢依赖教师,等待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思考的能力,无法独立地完成问题的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道怎样围绕问题来剖析文章,扎实学生的基本功。教师可以综合课文内容来对学生进行提问,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理解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涵。学生在问题分析中会进一步加强对课文的学习,知道怎样在课文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笔者在教学中先是为学生提供了作者萧红的资料,以此来加快学生理解的步伐,接着,笔者又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作者跟祖父学了些什么?你能标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吗?理由是什么?你认为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如何体现出来的?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走进了课文,对课文进行了分段总结,了解了祖父园子里蜻蜓、蝴蝶、樱桃树等,总结了作者与祖父互动的场景,分享了自己喜爱的句子,分析了喜爱的理由,理解了作者对祖父的怀念之情,给出了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实践元素来挖掘学生的概括潜力
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实践的意识,难以有效概括语文学习的内容,出现了学习上的短板。为了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语文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实践,利用实践元素来巩固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提炼主要信息,怎样构建自己的语言。在学生概括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技能挖掘,使学生拥有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对概括内容进行填充,让其具有创新的活力,突出学生的实践作用。学生經过实践,会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收获学习的成果。
在学习《清平乐·村居》时,笔者为了使学生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发挥学生的实践作用,让学生能够概括诗词并对诗词进行扩写,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实践作业,鼓励学生对诗词进行翻译,理解诗词中所描述的一家五口的劳作场景,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扩写。学生朗读诗词后,知道了农村一家五口的具体活动内容,结合自己对田园诗词的理解,扩写了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和翁媪的活动,添加了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动作等的描述,丰富了诗词内容。学生在创作中完成了对诗词的概括和创新,提高了自己的理解水平。
总之,本文通过利用生活元素来挖掘学生的理解潜力;利用问题元素来挖掘学生的分析潜力;利用实践元素来挖掘学生的概括潜力,发现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挖掘学生潜力的有效方法,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为学生打开了语文学习的大门,使学生走进了语文,了解了语文的特点,产生了进一步学习语文知识的动力,完善了学生的思维框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了主动思考分析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刘艳.追问:从无疑处生发主体思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语文天地,2020(36):55-56.
[2]卢碧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20(A3):39-4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 谈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