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个小学生都是社会的一份子。虽然他们年龄还小,但在各种社会文化互动中,他们在不停地尝试融入社会,这是他们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包括学校、家庭和更加广阔的天地,到处都能看到他们成长的身影。而在如此高频率地参与社会生活中,小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有时还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感受到强烈的受挫感。如果不能有效抵抗这种负面感受,就会伤害到他们继续成长进步的信心,影响其身心健康。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生抗挫折;抵抗挫折
困难和挫折是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悲观、失望和沮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能够从这种负面状态中走出来。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无法理性客观看待困难和挫折更是常见的情况。而加强小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正是因为部分小学生不能较好地进行自主的心理调适,因为一些挫折而对某些事物产生畏难情绪,不再敢进行尝试,从而在能力素养上留下短板。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在对小学生开展抗挫折教育的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痛点,深挖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构建积极校园文化
小学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的学校生活来说,最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就是校园环境。除了各种硬件条件,比如学校里的花草树木等,还有软件环境也很重要,也就是校园文化。在以往的小学教育中,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些学校和教师并不重视营造校园文化,无论是黑板报还是手抄报,只是徒具形式,空谈道理,并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引起学生的共鸣,内容中那些积极向上的成分也就无法传达给学生。
为此,教师一方面应该将班级里的各种条件利用起来,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健康向上的风气,对学生产生持续性的渗透影响。而且,为了让这些措施能够起到作用,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明白学生在心理上的需求是什么,创造出的文化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喜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学生的组织引导,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倾诉自己的机会,都能在校园文化創设出展现出自己的风采,为其心理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树立榜样激励心灵
榜样可以很好地鼓励小学生,这也是过去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常用的手段。不过,抗挫折教育有一些特殊性,学生需要看到的是榜样遇到了重重困难之后,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行动和坚强意志克服了困难,实现了自我的成长,进入了新的天地。所以,有些榜样的事迹虽然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能够体现出人的精神,但如果没有后续一个大的转变和发展,那么可以在其他领域其作用,但不适合拿到抗挫折教育中来。
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经历为例,向学生进行渗透,告诉学生们老师在小的时候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比如在某个学科上总是不能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但是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学习方法上的调整,最终战胜了困难。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家长配合,请学生家长也从类似的角度,采用类似的思路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困难与挫折并不可怕,是很常见的事情,只要有决心,每个人都能克服。此时如果再辅以一些名人事迹,比如贝多芬在失聪之后创作《月光曲》,能够实现效果的升华。
三、组织实践切实锻炼
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实践,才能直面困难,应对挫折,获得抗挫折的经验,提高抗挫折能力,明白自己应该怎样进行心理调适,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自我成长以战胜困难。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要去刻意的“刁难”学生,为学生认为制造困难。但是,教师完全可以依托学校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另一方面也是给学生参与实践,切实锻炼自我创造足够的机会与空间。
例如,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了一次艺术展演活动,每个学生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特长,演唱、乐器、绘画、手工等都可以被包含进去。整个展演活动的组织应尽可能由学生完成,教师负责指导。在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活动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比如在完成某项准备工作的时候出现了问题,耽误了进度;自己想参展,但是画作总不能让自己满意;希望与其他同学合作表演,但是彼此之间的配合总是存在问题,等等。教师要借助这些难得的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挫折,做好自我激励,循序渐进达成目标,克服困难。
四、鼓励分享共同成长
小学生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一点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抗挫折能力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等因素,抗挫折能力较强,遇到困难虽然也会感到受挫,产生挫折感,但是自我调适的效率比较高,效果比较好,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很多时候,相对于教师来说,小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实现相互理解,甚至只是彼此的倾诉都能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压力,促进共同进步。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学生互动的优势,鼓励彼此分享。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有关困难与挫折的主题班会,将之变成一次“团队辅导课”。在班会开始前,教师首先要从学生中寻找榜样,搜集和整理大家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优秀案例,作为班会的导入内容,调动起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积极认识。随后,鼓励学生自由结组,畅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挫折故事,交流自己在该领域的经验,互相启发。有些学生可能现在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其他同学无法给出很好的建议,教师要允许他们主动向教师提问,随后教师参与进去,与学生平等互动,提出解决方案,加深他们对挫折和抗挫折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周为.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综述[J].高考,2018(19):89.
广西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 黄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