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应用融合的实践探索

2021-09-15 18:22:50陈玮
大学·社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法治融合

陈玮

摘  要:法治是当今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是调和医患关系、实现医患双赢的重要参考。红色文化是我国建设过程形成的独有文化,蕴含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救死扶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对红色卫生文化最好的诠释。因此,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当中,将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的应用相融合,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医学育人全方位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的育人功能出发,简要分析其在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提出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融合的实践探索途径,以促进医德教育水平的提高,实现医疗卫生培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法治;红色卫生文化;医学培育;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77-03

在整个医学教育及学生培养的过程当中,知识体系是根本,但德育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利用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的融合进行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不但能够帮助医学生建立整体法治意识框架、提升自身法治专业素质、完备人格培育、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建设崇高的道德品质,更能促进医学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当代社会对医学人才建设的根本需求,也是当代医学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法治教育育人功能

1. 构建整体法治意识框架

大学阶段是学生由校园迈向社会的储备阶段,但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储备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与意识。这一阶段,对于医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以及方法论的形成是极为关键的。当代大学生的法制意识大多比较薄弱,这对学生医学意识的形成以及日后医患关系的处理极为不利。在医学生迈向社会的过程当中,只有通过系统的法制教育,才能够促使学生规范自身法制意识,形成稳定的法制框架,为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不过在当前医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很多院校忽略了法治知识的传授,许多医学生的法治知识都是通过课外知识获取的,并未形成整体的教学观念,导致很多医学生法制意识比较模糊。因此,学院应当立足基础课程,在课堂中融入法治教育,以此促进医学院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帮助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运用法律的知识和手段进行医患关系的调整和维护。

2. 提升自身专业法治素质

医学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体以及协调医患关系的主体[1],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法治建设与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样重要。因为在工作过程当中,只有具备一定的法律素养,才能在行医过程当中,依法执业、规范行医,避免医患矛盾,维护医患权益。这就要求大学在课程建设过程当中,有效融入相关法律知识的培养和建设,将基本的法治知识与卫生教育相融合,深度挖掘其中的共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精准把握法律的概念和精神,从而实现专业素养的提升。当然在此过程中,临床经验的结合以及医疗案例的分析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才能够促成理论价值的巩固和发挥。

(二)红色衛生文化育人功能

1. 提升医学文化的软实力

红色卫生文化精神是红色精神的分支,形成于伟大革命实践和人民卫生事业创建的融合中,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探索、对价值取向的确定以及对工作作风和专业技术的深度发挥。整个红色卫生文化精神是一种多维度思维的体系,也是时代精神的光辉写照。红色卫生文化是我国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医学教育当中,不仅能够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更能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完备的品格,激发民族情感以及民族气节,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以及崇高的职业精神,并在日后从业的过程当中,用红色文化精神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规范自己,对于提升医学文化的软实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也有着积极的意义[2]。

2. 树立正确价值观

当今社会中不乏一些消极现象,会对很多医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整个红色卫生文化形成的过程当中,蕴含着丰富前赴后继的奋斗与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其中的思想境界和革命道德情操都是非常崇高的。红色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但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还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以赣州为例,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亦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目的地,经历了众多艰苦卓绝的岁月,那些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红色卫生文化精神也在此诞生。所以将其融入医学教育当中,能够对学生价值观念的确立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能够规范学生的品格和行为,还能够形成正确的指导方向,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医疗事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因此,当代医学生不仅要具备基本的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知识,更应该在思想品德建设上实现良好提升。医学这门学科本身比较严谨,因此在医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仅要拥有敬业精神以及相应的思维技巧,更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建设基础。因此,将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进行融合,能够加强学生道德法治意识,使其在从医就业过程当中,遵守相关规章制度,以红色卫生精神中的奉献和无私精神要求自己,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这也是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3]。

(二)实现医患权利平等的需要

医患双方是医学当中重要的两个对立面,所以二者之间关系的处理既需要有法治的约束,也需要道德水平上的制约。患者需要有平等的医疗权、认知权、隐私权,所以医生在整个医疗过程当中,应该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意识,将相关权利的建设和维护理念根植于心,并在临床工作当中有效发挥,从而形成稳定的医患双方关系,实现共赢。因此,将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进行融合,在高校医学的教育过程当中,能够实现对学生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的深度培养,帮助学生在从业过程当中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以及义务,实现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生命和健康。

(三)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要

传统的医疗服务遵循的是救死扶伤原则,以疾病的诊治有效性和及时性来进行考量。但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应的医学模式和服务宗旨也在发生改变。医生在诊疗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体现救死扶伤的主旨,还要体现医者仁心的本质。现代医疗当中更加注重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4],在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当中除了注重诊疗水平的提升,还要加强心理建设。因此,将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进行融合,能够宣传培育平等自主的诊疗风气,对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医德医风的建设皆能够形成良好的推动作用。

(四)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在当前的医疗建设过程当中,医患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但法律建设、法制建设与道德临界存在也颇有争议。实际上,医学是以人为对象的,整个医疗是社会主体当中的民生大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社会和谐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双方关系的实践不仅需要道德约束,更需要法律规范调整,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从医学生入手,实现思想根源的建设,从而使学生养成依法行医的观念。因此,将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进行融合,是医学生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医学院改革的必然,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医疗环境,推进行医建设。

三、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培育融合的实践探索途径

(一)树立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融合观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充分开发法制教育以及红色卫生文化资源,对加强医学院德育工作以及构建法治、红色医德教育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德育的应用融合过程当中,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实现融合,更应让其在众多基础课程中加以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难以替代,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接受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的熏陶,以自身为媒介,实现人格力量的提升,以情感道德激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利用榜样的作用唤醒医学生的法治与道德情感,并进行思维的深化。

例如,白求恩精神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的体现,代表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也是红色卫生文化教育的代表[5]。所以,这样的精神品质在当代医疗建设的教育过程当中依旧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对白求恩精神的挖掘和建设有助于帮助当代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实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培育。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使学生在课上深刻感受这种精神的传递,在课下积极發扬此种精神,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建设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融合网络平台,完善评价制度

传统的医学教育评价制度比较单一,有悖于整个社会快速前进的发展态势。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猛,相关信息的融合以及拓展在教育过程当中也应该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利用网络平台提升教育层次、构建教育理论体系以及确立完善的评价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深度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传播法制信息以及红色卫生文化内容,唱响网络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并对相关不良信息实现过滤,以加强学生精神内涵与思想的建设,帮助学生树立从医目标。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红色卫生文化资源的导向作用,并将其转化为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分析总结相关法治案例,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的搜集,形成自己的法治框架。在整个评价制度当中,教师应结合调查及实践跟踪等多种方式,根据相关的信息反馈调整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法制与红色卫生文化的教育层面迅速成长。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医学院的教育当中,不仅要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法制观念,还要引导学生学习红色卫生文化中先辈们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法治与红色卫生文化的培育对当代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及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亦是未来医疗建设领域中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 袁秋实. 医学生生命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D].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2] 张间花. 论广州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02):160-161.

[3] 孙红柳,王垣芳,王巧云,等. 药理学考试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探索[J]. 时代教育,2015(07):184.

[4] 苏芳芳. 医学类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J]. 湘潮(下半月),2014(10):78+81.

[5] 王君. 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05):16-17.

(荐稿人:彭丁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法治融合
在法治护航下实现新飞跃
广东教育(2022年6期)2022-06-28 06:14:24
一次函数“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8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