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2021-09-15 00:48范吴瑕
四川党的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人民公社向阳农家乐

范吴瑕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一曲 《在希望的田野上》,唱出了改革开放的朝气,也道出了亿万人民对生活的期许。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用改革开放的伟大宣示把国家带入一个崭新时代。

东风有信,春潮已至。四川唱着“春天的故事”,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改革、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率先推进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让巴蜀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从40多年前在全国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的牌子,到先人一步试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再到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四川探索改革的每一步脚印,都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途上。

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四川乡村百舸争流、奋楫争先,争当农村改革的“探路者”“先行者”。

6月,广汉市金鱼镇的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翠嫩的水稻秧苗在阵阵夏风中荡起层层绿浪,三三两两的白鹭竞相展翅掠过水田,蹦蹦跳跳的黄鹂一边嬉戏一边觅食……

40多年前,就是在这方热土,广汉掀起了一场“敢为天下先”的探索,金鱼公社率先“包产到组”,向阳公社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矗立在向阳镇的“中国第一乡”的牌坊,无声镌刻下一段惊心动魄的改革史。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根植于巴蜀儿女血脉里敢闯敢试、奋斗开拓的改革精神成为四川农村改革的力量之源,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建立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川人勇立潮头,在锐意进取中破浪前行、奋楫争先,闯出了农村改革的新局面。

从“田埂”上走出来的路

在金鱼镇凉水井社区居委会的小院里,一幅“农村改革”壁画将人们的思绪拉回40多年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响起,广汉县金鱼公社(今广汉市金鱼镇)成为“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改革实践地,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凉水井社区居民叶常理便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之一。

20世纪70年代,叶常理担任金鱼公社十一大队(今凉水井社区)六队会计,对他来说,那些年的记忆充满“饥饿”“贫穷”,住的是低矮草屋,吃的是瓜菜稀饭,庄稼长得稀稀拉拉。

“社员出工由队上的记分员‘划圈圈,出工一窝蜂,下田磨洋工,产量搞不起,百姓饿肚皮。”叶常理清晰记得当时的劳动场景。这种“干多干少没区别”带来的结果就是:社员看起来一年到头都在干活,工分也挣到了,但粮食产量却上不去,“甚至连口粮也换不回来”。

其实,金鱼镇地处川西平原,土壤肥沃,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现实情况却是“粮食不够吃”。叶常理回忆:“当时金鱼公社水稻亩产仅五六百斤,小麦四五百斤,油菜只有一百多斤。扣除上交国家的公粮等,社员每人每月只分得到二三十斤,根本不够吃,有些甚至还需要向国家借救济粮。”

穷则变、变则通,改革就这样被“逼”出来了。

那是1977年,忍饥挨饿的叶常理和家人终于吃到了一碗像样的豆腐。当时,金鱼公社十一大队九队悄悄把生产队所有的田埂“分”了,社员拥有田埂的经营权,且收成归己。而叶常理所在的六队也召集社员悄悄通过抓阄方式承包公社不管的田埂。一米多宽的田埂,种上黄豆、辣椒等作物,等黄豆丰收后,叶常理破天荒给儿子做了一顿豆腐。儿子叶万建笑嘻嘻地舔着碗说:“每天吃豆腐该多好!”

农民自己干,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金鱼镇从“田埂”中走出来的改革路也越来越清晰。

敢闯敢试翻开农业新篇

1978年初,“摸着石头过河”的金鱼公社在全省率先推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而这也是“包产到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的雏形。尝到甜头的社员们开始在“分田埂”的基础上“分土地”。这一试,农户的积极性上来了,田野里处处新气象。

“我们六队分成了两个组,各自抓生产、搞竞争,社员有了明确的分工,谁偷懒一目了然,如果粮食产量上不去,责任人还要受罚。”叶常理一边说一边翻出珍藏多年的账本资料,上面清晰地写着:1977年,237900斤;1978年,292323斤,增产54423斤。“我们每个社员当年就多分了两百多斤粮食”。

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大大解放了生产力,释放了土地活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巴蜀大地春潮涌动,万象更新。

金鱼镇这块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紧接着又实施“包产到户”,突破原有的农村土地产权和经营模式规则,走出了一条自下而上的改革之路。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就在农民的“闯一闯”和中央的“试一试”中喷涌而出。时至今日,这种“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依旧薪火相传,金鱼镇掀开了农旅融合的“新篇”,成为国家级现代粮食产业(广汉)示范基地的核心区域。

位于上岺村的“稻香公園”即将在今年7月开放,绿道两旁,轮种了小麦、水稻,穿插其中的稻草景观让田野趣味十足。不远处的土地改革陈列馆正在进行最后的装饰,那些上了年月的老物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土地改革成果都能在这里见到。与土地改革陈列馆相向而望的是“粮食产业链展示中心”,金鱼镇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负责人罗伟说:“这个展示中心将呈现粮食作物育种、育秧等各个生长阶段,游客还能现场体验产品加工、制作等。”

边闯边试,这个集成了土地改革陈列馆、稻香研学院、都江堰微景观等功能的“稻香公园”,是金鱼镇推动改革走向深入的有力印证,“观、学、耕、戏、养、憩”一体融合的农旅园区正从规划变成现实。

一摘一换 新体制迎来“欣欣向阳”

“包产到组”打破了人民公社统一经营、统一分配的体制,促使政治体制的改革,广汉向阳镇走出了第一步。“所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都要改革。”80岁高龄的原向阳公社党委书记叶文志说,“包产到户后,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还要思考‘有票子的问题。”

一场工业包产的改革在向阳公社悄然展开。1979年,向阳公社对社队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吃“大锅饭”的现状,将企业承包出去经营,逐步建起了炼铁厂、砖瓦厂、酒厂、农机厂等。

“为了激励企业发展,我们实行定人员、定产量、定质量、定消费、定利润,超奖短赔的‘五定一奖惩经济责任制,只要企业能实现超产、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就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反之则会受罚。”回忆起当年热火朝天的发展景象,叶文志感慨万千,“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从1976年到1979年,短短三年时间,向阳公社社员存款从4万元增加到21万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公社”的政治体制已很难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向阳公社农工商联合公司应运而生,担负起全社的经济工作。公社干部分为三个班子,分别负责行政、农副业、社队企业管理,大家各有分工,原来“政社合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被打破,人民公社管委会的经济职能被架空。

可是,失去经济管理职能的人民公社牌子依然挂在那里,对现实生产形成掣肘。“其实,向阳在实际生产经营和行政管理中,已经抛开了‘政社合一,所以摘牌子势在必行。”叶文志回忆。

不破不立。1980年,向阳悄然“换牌”,“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挂了起来,成为全国最早改变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的新体制乡。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出了“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府”等规定。

一时间,全国各地人民公社改为乡、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组。而此时,向阳已经获批撤乡建镇,新的管理体制解开了群众被束缚的手脚,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企业发展如火如荼。

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向阳“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步伐从未停歇。从全国百个“中国乡镇之星”到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首批工业性试点镇,越来越好的生活让曾在向阳公社负责治安工作的胡远齐老人十分感慨。

而胡远齐现在生活的荣升社区在2018年拿到了全省首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证书。接过这张意义重大的“登记证”,荣升社区原党支部书记李方贵说:“要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拿分红。”

如今,勇闯农村改革潮头的向阳镇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深深融进血液和基因中,抓住位于“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核心区域的优势,大力发展重点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全镇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我们正在同花村打造具有向阳特色的低密度、高品质、园林式‘火锅小镇,多点、立体布局产业形态,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向阳镇镇长蒋瑶谋划着。

农家院落“敲”开旅游门

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改革開放以来,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而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徐家大院的建立,创新了乡村旅游模式,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农村发展的一大亮点,让乡村不仅是解决人们温饱问题的田野,更成为城市人重拾“农耕记忆”的乐园。

“别人种粮我种花,率先致富乐农家。”1978年,在广汉金鱼公社开展“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试点的同时,成都市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的农民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搞起了农科站,积极发展花卉产业,成了远近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这为农家乐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科村村民徐纪元便是花卉种植户之一。“那些年,村上常常有很多外地游客来挑选苗木,不少成都市民也会来此游玩赏花。”在徐纪元的记忆里,为了解决客商和游客的就餐问题,村民们便开始提供用餐,而客商和游客也会主动支付餐费。

渐渐地,农户们这种“无心插柳”的非主动经营性行为就成了“农家乐”最初的模样。“既然有需求,那不如就打开大门为游客提供服务。”1986年,徐纪元索性将自家的农家院落打造成接待点,专门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享受最惬意的农家风情,中国第一家“农家乐”在农科村诞生。优美的农家环境同惬意的休闲旅游完美结合,引来全村的效仿,“一户一品”“一品一景”的农家乐在农科村遍地开花,成了十里八乡名副其实的度假村。

“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不仅能致富增收,也让乡村旅游得以兴起。”农科村党委书记张磊说,到20世纪90年代,“农家乐”模式以星火燎原之势传遍全国各地。从成都平原到塞北江南,从农家乐到渔家乐、林家乐,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诞生,一三产业互动、以旅促农的模式走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迈入新世纪,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让农家乐的竞争异常激烈,不断变化的市场让农家乐一直走在改革创新之路上。“为了擦亮‘中国农家乐发源地这块金字招牌,我们在2012年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还成立了农科村景区管理运营公司。”在张磊看来,景区化管理运营只是第一步,对农家乐提档升级才是关键。

以川西林盘为主题,通过整合闲置资源、打造景观路、引入新业主,农科村有了新活力,在川派盆景博览园一饱眼福,在子云书屋感受扬雄文化,再体验一把特色民宿,这座“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着实让人流连忘返。

现在,如农科村一样的美丽新农村的图景已经在四川广袤的土地上渐次铺开,改革开放结出的硕果随处可见,乡村正朝着新时代阔步前进。(责编/王兆伟)

【记者手记】

东方风来满眼春。改革开放的重大抉择,如同释放出活力之源,从农业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迸发出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要大踏步赶上新时代,要寻找到适合发展的道路”,改革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进行。这一干,就是40余年,川人以莫大的勇气、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摸着石头过河,将刻在骨子里“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也激励着川人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为动力,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将治蜀兴川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人民公社向阳农家乐
毛主席来过的小山村
——舒城舒茶人民公社
农家乐里去休闲
新年话“福”
杜鹃花红农家乐
字海拾“贝”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Sunny Side Up 向阳而生
红向阳
在高考试题中重新理解历史知识——以2015年山东高考文综卷第39题“人民公社体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