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实事求是 方略 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D61/F3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1.13.013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而至,其关键在于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为此赞赏道:“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最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已实现数亿人脱贫,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1]精准方略从扶贫脱贫中来,到扶贫脱贫中去,凸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中的精准理念与作风。
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初步形成了精准务实高效的扶贫脱贫理念,并且形成了“深、实、细、准、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98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反映福建省宁德地区福鼎县磻溪镇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贫困状况的来信,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还配发了《关怀贫困地区》的评论员文章。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同年9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全国性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启动。
习近平同志从在陕北梁家河当插队知青开始,就始终将摆脱贫困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任正定县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调查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极富针对性、很有实效的扶贫举措,并根据正定毗邻省城的特点,大力发展“半城郊型”经济。据当时共事者回忆,习近平同志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深入浅出,实事求是,平平实实。他的思想和做法既符合中央精神,具体地也都是从实际出发,有自己的创造。[2]
1985年6月,习近平同志赴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分管农业等工作。他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把了解到的勤劳致富相关问题一一列出,提出解决办法、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每次都给予具体指导,之后还过问办理情况。[3]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同志到“老少边岛穷”的闽东任宁德地委书记。“习书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宁德人民早日摆脱贫困”。[4]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在亲自调查研究的基礎上,对扶贫开发提出了许多立足实际的新观点新理念新办法。他用“弱鸟”形容贫困的闽东,明确了工作思路:“要使弱鸟先飞,飞得快,飞得高,必须探讨一条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路子。”[5]“要有比较明确的脱贫手段,无论是种植、养殖还是加工业,都要推广‘一村一品(即每个村都要抓一种有特色的产品)。”[6]在实践中,以“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效益”为指导思想,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念“山海经”,提倡“经济大合唱”。[7]习近平同志这些源自实际、针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扶贫脱贫理念和做法收效显著。199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报道《宁德越过温饱线》,讲述了他在任两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宁德地区这些脱贫“真经”,既独具特色又具有普遍借鉴意义,被汇编成《摆脱贫困》一书,体现了当时习近平同志对扶贫脱贫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这些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8]“弱鸟先飞”理念,“滴水穿石”精神,“四下基层”做法,“桥与路”辩证思维,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特别是领导全国性的脱贫攻坚,在思想和工作方法、方略上,具有直接的启发和导引意义。实践证明,持有在梁家河因刻骨铭心的贫困记忆所种下的“始终牵挂着贫困群众,关心和思考着扶贫工作”的扶贫情结[9],经过20年的实践历练和经验积淀,在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扶贫脱贫的思想和工作方法论——从实际出发、具体地解决具体问题、有的放矢、务求实效,已经初步显现;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思路和办法已经比较系统;聚焦精准的思想与实践特色已经比较明显。
1990年,习近平同志履新福州市委书记后,扶贫仍在其工作议程上处于重要位置,他进一步积累升华经验,思考系统有效办法。1996年4月开始,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委工作,先后任省委副书记、省长,其间曾经直接分管农业工作,对扶贫始终毫不放松。在最初半年内,他用50多天时间到9个地(市)42个不同类型的县(市、区)60多个乡镇调研,随后形成专题报告和工作方案。当时他就指出,“要从制度上研究一套办法”,“要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措施,支持贫困县、贫困乡(包括已摘帽)的经济开发,以增强贫困县乡的自我发展能力”,并强调“贫困县、贫困乡要把扶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一个村一个村、一个户一个户地落实下去,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用到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上,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1996年11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扶贫开发暨小康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0]他大胆探索实践,解决“茅草房”“连家船”等长期贫困问题,组织实施“山海协作”“造福工程”,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扶贫开发办法。福建成为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思想的发源地。[11]
习近平同志后来回忆道,我在福建当副书记、省长时,提出了“真扶贫、扶真贫”的问题。[12]1999年春天,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三明市调研,两次提出“真扶贫、扶真贫”:“要啃骨头,打歼灭战,真扶贫、扶真贫,要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要解决好因灾返贫的问题,受灾户不等于全部是返贫户,要弄清概念、明确返贫对象,把真正的返贫户列入扶贫对象。”[13]“要继续重视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继续从信贷、财政、税收等方面扶持贫困地区,帮助贫困户、特困户,做到真扶贫、扶真贫。”[14]追根溯源,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基本要义已经形成,其精准务实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在其中得到充分体现。
2002年10月,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初到浙江,习近平同志就明确提出:“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们应该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帮扶城乡困难群众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15]鉴于贫困地区也有富裕户,他指出“现在的贫困问题不是块状贫困,而是星星点点的点状贫困,这要求我们扶贫工作观念要明晰,定位要準确,要做到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2003年1月20日,习近平同志在浙江“两会”期间参加省人大温州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由此,全省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和大量贫困人口问题的工作理念得以明确。[16]2003年2月25日,《浙江日报》刊登了习近平同志的文章——《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17]这篇文章后来作为首篇收入习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语》一书,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生动写照,虽是对调研工作的重要指示,但调研正是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因而通篇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扶贫脱贫方略的“精准”要义。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贯穿精准理念和精准方法的扶贫脱贫方略化为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中取得卓越成效、赢得全面胜利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同年12月,他专程赴河北省阜平县调研指导扶贫开发工作。究竟靠怎样的扶贫模式解决区域贫困问题,为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阜平明确提出,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要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18]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考察,与干部和村民商讨扶贫脱贫之策。他提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在这里,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初步形成。他表示,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对贫困地区要做实三件事,一是发展生产,实事求是讲能抓什么,实实在在地抓起来;二是对其要有公共服务的保障;三是要为了下一代。为此,他特别叮嘱身旁的干部,不能搞“栽盆景”,不能因为他来过了就搞特殊化;也不能“搭风景”,让别人学不了;要“解剖麻雀”,要想方设法,根据群众愿望和当地实际,一条一条地研究解决,探索可复制的经验。[19]
此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断丰富、完善,在贯彻落实中逐步机制化,并通过党和国家的超强社会动员部署和监督检查,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稳步前行。2013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扎扎实实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扶贫工作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同时,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从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神出发,提出了相关机制的构建及其要点。2014年4月、6月,国务院扶贫办又先后印发《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指标体系》,其间,国务院扶贫办等7部门于5月份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要求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同年1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引导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促进贫困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减贫脱贫步伐,提高科学发展水平。
此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将精准扶贫工作更加全面引向深入。2014年3月,他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现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20]在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21]要因乡因族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瞄准度,不要大而化之、“撒胡椒面”,更不能搞不符合当地实际的面子工程。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强调贯彻精准扶贫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举措明确,把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贵阳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主题座谈会,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要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2]他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通过“四个一批”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23]同年10月,习近平出席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向全世界阐释了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即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24]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举措,提出“十三五”时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25]同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实施脱贫攻坚工程进行动员部署,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同时他还强调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26]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走向健全完善。
运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推动、拓展和深化,最终夺取了脱贫攻坚全面胜利。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扶贫工作,其间看到当年他亲自组织的“闽宁协作”25年来的成就,“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表示“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27]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記在宁夏银川主持扶贫协作座谈会,要求进一步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动县与县精准对接,并探索乡镇、行政村之间结对帮扶,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28]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机制上得以贯穿、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会上还强调,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29]可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关键在准、实两个字。
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打赢脱贫攻坚战,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30]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太原市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时强调,要做到三个“实”: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同时强调,脱贫计划不能脱离实际随意提前,扶贫标准不能随意降低,决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31]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部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主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贯彻精准方略所形成的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进行归纳强调:我们加强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该制度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这个制度体系中,根本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目标,增强责任,强化落实。这些制度成果,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2]此后,经过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只要我们坚持精准的科学方法、落实精准的工作要求,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科学路径和持久动力!”[3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实、细、准、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及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具有深厚的哲学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贯彻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要求”[34]。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和作风都要“实事求是”,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进而,他把实事求是与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提出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5]
实事求是要求理论与实践、实际相结合、相统一,做到理论与政策结合的具体化、实操化、实效化。毛泽东同志对此曾阐释说,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具体问题,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为此,“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而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密切联系,则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36]“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37]他进一步强调,“实事求是”就是科学的态度,“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则决不能解决问题。[38]
实事求是要求把调查研究作为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一切大的政治错误没有不是离开辩证唯物论的。”[39]“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40]针对中国革命曾经发生重大挫折的沉痛教训,毛泽东同志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同视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41]。这意味着在现实层面,实事求是指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解决,在工作层面指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于具体问题要靶向施治。
习近平总书记最讲求实事求是,最注重调查研究、科学精准施策。他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42]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的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43]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践行“实事求是”,形成了一系列相关的新认识新论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44]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45]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46]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47]从而,在工作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具体实际出发,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他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48]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科学结论,必然得到解决一个问题的具体的、有针对的精准思路和精准方案。
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需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并特别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结合上级部署要狠抓落实,他提出,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49]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实事求是,在50余年的具体工作实践之中,切实践行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养成了科学精准的思维方式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近18年间,带领干部群众埋头苦干,形成了“四下基层”“经济大合唱”“滴水石穿”等工作方法和精神风范。在宁德任职时,他就提出:“我们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我们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50]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他倡导“马上就办”,狠抓落实。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他倡导和推动效能建设,率先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紧紧抓住治理现代化要求,守正创新、砥砺前行。[51]在浙江担任省长和省委书记期间,习近平同志以上率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要求党员干部深化理论武装求真谛、深入调查研究重实际,倡导“不兴伪事兴务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认识上讲求“深”,要求上讲求“新”,步骤上讲求“韧”,举措上讲求“实”,真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防止抓不具体、抓不到位、抓不出实效。[52]2011年3月,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专题讲解“关键在于落实”的深刻內涵。[53]次年5月,他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求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从党性的高度推动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强调“深、实、细、准、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扎实推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并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狠抓作风建设。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专门提出“增强狠抓落实本领,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55]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党员干部坚持“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56],从实际出发,提高标准、从严要求,看到问题,不“走神”、不“散光”,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找准靶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57]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讲话中概括了24个字脱贫攻坚精神,“精准务实”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领导中国摆脱贫困,为我们学思践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战略定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干好每一项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陈锋,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文化哲学和社会思潮。主要著作有《文化资本研究——文化政治经济学构建》等。
注释
[1]黄承伟:《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意义》,《党建》,2020年第6期,第27~29页。
[2][3][13][14][15][19]人民日报海外版:《习近平扶贫故事》,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年,第114、119~120、199、199、480~481、304~311页。
[4]《“习书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宁德人民早日摆脱贫困”——习近平在宁德(四)》,https://www.12371.cn/2020/05/25/ARTI1590341355716743.shtml?from=groupmessage&ivk_sa=1024320u,2020年5月25日更新。
[5][6][50]习近平:《摆脱贫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6、8、58~59页。
[7]习近平:《摆脱贫困》,第207、6、10页。
[8]《〈摆脱贫困〉的重版意义》,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016/c40531-25848751.html,2014年10月16日更新。
[9][12]《习近平总书记的扶贫情结》,《人民日报》,2017年2月24日,第24版。
[10][11]《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福建的探索与实践》,《人民日报》,2018年1月19日,第1版。
[16]《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在浙江的形成与实践》,《人民日报》,2018年1月22日,第1版。
[17][52]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2、240~242页。
[18]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第19页。
[20]杨英杰:《脱贫攻坚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学习时报》,2017年10月11日,第2版。
[21]《在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成功实践综述之十》,《新疆日报》,2020年9月24日,第8版。
[22][31]《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8、121~122页。
[23]《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區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www.china.com.cn/lianghui/fangtan/2016-03/01/content_37908434.htm。
[24]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 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7日,第1版。
[2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3/c_1117029621.htm,2015年11月3日更新。
[26]《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2015.11.27-11.28)》,http://snsm.mnr.gov.cn/Information/news/22056,2016年8月11日更新。
[27]《总书记始终关心“闽宁协作”》,《人民日报》,2018年10月6日,第1版。
[28]《习近平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pic.people.com.cn/n1/2016/0722/c1016-28577328.html,2016年7月22日更新。
[29]习近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光明日报》,2016年7月22日,第1版。
[30]《习近平在四川代表团强调的这些事关全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03/10/c_1120603010.htm,2017年3月10日更新。
[32]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9期,第4~16页。
[33]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第2版。
[34]《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35~45页。
[35][37][38]《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99、801、663页。
[36]《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1页。
[39]《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311~312页。
[40][41]《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页。
[42]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第2版。
[4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http://www.81.cn/jwgd/2012-05/17/content_5498722.htm,2012年5月17日更新。
[4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第2版。
[4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5页。
[46]《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947144,2018年4月24日更新。
[47][5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9613458,2017年10月27日更新。
[48][49][54]《习近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https://www.ccps.gov.cn/xxsxk/xldxgz/201812/t20181223_126889.shtml,2021年5月16日更新。
[51]《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习近平同志在福建践行群众路线纪事》,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30/c1001-25938644.html,2014年10月30日更新。
[53]《习近平:关键在于落实——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https://www.ccps.gov.cn/xxsxk/zyls/201812/t20181216_125679.shtml,2011年3月14日更新。
[56]《列宁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0页。
[5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74~375页。
责 编/桂 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