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至4日,第九届世界和平论坛在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安全合作: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7月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守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主旨演讲。王毅表示,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庄严宣布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昂首迈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征程。王毅指出,纵观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冲突和治理困境,追根究底,还是在于多边主义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准则没有得到充分尊重。维护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是解决当今世界错综复杂问题,有效应对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的正确方向,是打破零和博弈,抵制单边霸凌,真正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安全的必由之路。
多国前政要、驻华使节、智库负责人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上针对疫情以及逆全球化等新形势下的危机进行讨论。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阿富汗前总统卡尔扎伊、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欧洲理事会前常任主席范龙佩、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泰国前副总理素拉杰等出席论坛。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王超,清华大学校长、世界和平论坛主席邱勇,校务委员会主任陈旭,外交学会副会长李惠来,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荣誉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世界和平论坛秘书长阎学通等出席论坛。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主持开幕式。
在主题为“国际秩序变化趋势”的大会上,福田康夫说:“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取得了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快速发展。今天我们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问题等人类共同的危机,为了渡过难关,中美日必须齐心合力拿出智慧,并建立国家首脑之间的信任关系。”潘基文表示,在今天的世界中,孤立主义是不可行的,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来解决国际挑战。陆克文在演讲中对国际秩序,特别是对中美关系,如何处理中美关系,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在主题为“重振多边主义”的大会上,范龙佩在讲话中回顾了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他表示,世界格局的新趋势需要深化全球治理,包括推进世贸组织改革、落实《巴黎协定》、合作应对网络攻击、维持全球金融稳定、团结抗疫及推进疫后复苏。傅莹指出,中国不希望多边主义成为任何国家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而应以利他和维护多方利益的态度,实现更宏大的利益需求,大国在推行多边主义理念时尤其要克制追求独家利益的冲动。多边主义反对排他性和歧视性,应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发挥全球和区域多边框架和机制的作用,以对话协商的方式照顾各方利益和关切。
在主题为“重塑大国关系”的大会上,于洪君表示,当今大国关系呈现出险象环生、日益紧张、前景不明的严峻态势。那种坚持冷战思维、强权政治和集团利益的帝国式的大国外交,无益于地区稳定和平,也不利于大国关系重塑和全球治理体系改善。因此,需要共同构建均衡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世界和平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的非官方年度国际安全论坛。本届论坛设置大会、小组讨论等。在会议中,嘉宾们就数字时代下的地缘政治、“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恢复、亚太安全合作与东盟的作用、金砖国家与全球治理、供应链重构与全球化走向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6月21日,古巴生物医药集团宣布其自行研发的新冠疫苗“阿夫达拉”有效率达92.28%,这使古巴成为首个自行研发、制造新冠疫苗的拉丁美洲国家。
古巴生物医药集团发表公告称,由古巴遗传和生物工程中心研制的新冠疫苗“阿夫达拉”在接种三剂次后的有效率高达92.28%,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的新冠疫苗之一。据悉,“阿夫达拉”已经进入临床试验的最后阶段,将于6月底或7月初得到古巴有关机构的正式授权。此外,古巴芬利疫苗研究所在此前的6月19日宣布,其研发的三针新冠疫苗“主权02”在接种两剂次后即可达到62%的有效率,这款疫苗也将于近期获得批准。
自2017年以来,美国政府实施了240余项措施加强对古巴的封锁,其中疫情期间的多项新增限制措施严重阻碍了古巴获取疫苗生产物资。今年5月,古巴在哈瓦那开始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旨在对抗首先在南非发现的“贝塔”变异病毒。据古巴官方统计,该国约1120万人口中已有近100万人完成了疫苗接种,预计未来几周还将有约170万人接种疫苗。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6月25日发布一份解密报告,内容是关于美国军方近年报告的“不明空中现象”(Unidentified Aerial Phenomena,下称UAP现象)的评估分析。这份报告是基于144起UAP现象完成的,发生时间介于2004年11月至2021年3月之间。不过,该报告并未就许多关键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美国海军和空军分别在2019年3月和2020年11月建立了UAP现象报告机制。报告说,在上述UAP现象中,有80起被多个传感器观测到。针对UAP现象的原因,报告给出五种可能性:机载杂波、大气现象、来自美國的机密项目、外国未知技术以及“其他”可能。报告说,大多数UAP现象“可能确实”意味着存在物理目标,因为这些现象是通过雷达、红外、光电、武器系统等多种传感器观测到的,同时也包括肉眼观察。报告还指出,在21份UAP现象报告描述的18起事件中,观察者报告了不寻常的移动模式或飞行特征。这些观测结果可能是传感器失灵、信号干扰或观察者的错觉所致,需要额外的严格分析。对于被归类为“其他”的UAP现象,报告称其背后的原因仍是未知。
美国军方2020年8月专门成立了“未知空中现象特别工作组”(UAPTF)。报告表示,该工作组计划重点对出现不寻常的飞行特征或信号控制的少数UAP现象进行额外分析。
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网络版上发表论文称,雷达数据显示,火星南极地表之下可能存在数十个湖泊,这表明火星南极下面的液态水可能比科学家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2018年,有研究团队在分析欧洲空间局“火星快车”探测器收集的数据后宣布,他们发现了火星南极地区存在一个巨大的地下湖泊的证据,这个湖看起来约19公里宽,位于干燥寒冷的表面之下1.6公里处。随后,该团队利用“火星快车”上搭载的“火星地下和电离层探测雷达”(MARSIS)对这一发现进行了追踪,又发现了另外三个地下湖的证据,每个地下湖宽约10公里。
在最新研究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生阿迪亚·库勒和MARSIS联合负责人之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杰弗里·普劳特分析了15年来MARSIS开展的44000次观测提供的数据,结果在南极地表下发现了几十个与此前四个“隐藏”湖泊相同的雷达反射信号。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雷达信号在名为“南极分层沉积物”的区域发现,那里有存在了数百万年的水冰、干冰和尘土。但奇怪的是,这里的温度约为-63℃,即使有被称为高氯酸盐的矿物存在,水也无法保持液态,这一现象困扰着研究人员。即便新发现的确是湖泊,但科学家们现在仍不清楚是什么让这么多相对较浅的湖泊得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