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21-09-15 20:16黄日涵
世界知识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博主新生代

黄日涵

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讲什么,怎么讲,通过何种平台讲”成为大家共同思考的话题。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东西方青年一代相互之间仍然存在巨大的信息鸿沟。要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一方面,需要对当今东西方文化有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需要对当今文化传播的载体有全面的研究,正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找寻到两者的交融点。

十年之前,人们可能无法想象,青年群体获取资讯的方式会从传统媒体逐渐转向新媒体,从新媒体的图文时代进入到短视频时代。未来,5G时代的短视频将成为新时代“人类文明之舟”,承载着中西方青年一代交流的重任。

短视频成为新生代的交汇地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的样法”,一些中国网络博主通过短视频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了全世界。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上已收获了超过1400万粉丝,单集视频浏览量也经常破千万次。她制作的视频有两个显著特点,即“造境”和“共情”。“造境”是指中国文化的许多特点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不仅有中华文化的田园诗意,更有蕴藏在山水之间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其视频情节取景自然,讲述的方式平易近人,也没有多余的修饰,不管你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总能在视频中找寻到自己的内心向往,繁忙工作之余,谁不期待有“诗和远方”。“共情”,也就是中西方文化中的共同情感,是我们在传播中华文化时最需要思考的話题,而美食美景是最容易找寻到的共同情感。除了李子柒,阿木爷爷、菜地高铁小哥等博主也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展现了不同视角的中国元素,这使得全球青年朋友在短视频中重新认识了中华文化,实现了跨文化交流。

这些短视频还收到了包括英语、法语、德语、乌尔都语、斯瓦西里语等在内的多语种的评论和留言。可以看到,短视频成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全球新生代在这里互相讨论,时而形成共识,时而产生争论,最终因交流而相互了解。

网络博主迪龙是位“90后”,经常通过短视频方式展现家乡西藏的风土人情。目前,他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200余万粉丝。

Z世代的社交媒体习惯

对于时代浪潮的把握将决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一方面,当今科技正处于快速变革时代,这需要我们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浪潮,并将相关新技术运用到新媒体传播中。另一方面,基于新生代媒介接触和使用特点,我们更应该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积极融入时代发展之中。做好国际传播,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选择何种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尤为重要。

“平台”。在大众媒体长期发展过程中,西方世界占据了主动权,而在网络空间,“西强我弱”的情况依然存在。包括Facebook、Twitter、Youtube在内,国际上主流社交媒体平台仍由美国互联网企业所掌控。讲好中国故事、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失去了平台的支撑,往往失去了主动权。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互联网企业也实现了国际化发展。例如,Tiktok的快速成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受到欧美青少年和年轻人的欢迎,这改变了西方青年一代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让中国青年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出圈”。如何突破已有的传播圈层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最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寻找到全球青年共同的文化认知,在中西方文明之间找寻到共同点,求同存异才是发展之道。各国新生代都存在对其他国家传统文化了解有限的问题,因此,各国年轻人在交流时往往容易产生隔阂甚至是误解,最终导致敌意。Z世代(一般指出生于1995年至2009年的人群)往往对于未知的事情充满好奇,因此跨文化的美食、美景、科技、人文容易在这一群体中产生共鸣。中国的新生代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实现“出圈”,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交流,从而相互之间看到更大的世界。

做好对新生代群体的传播工作

毋庸讳言,中华文化不仅有丰富的内容,更有充足的前进动力。笔者长期担任电视评论员,但家中的电视机已有数年没有被打开。在与Z世代中国学生以及留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更是发现新生代对传统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少。因此,转变工作思路以及变革传播渠道,迫在眉睫。

“改变”。短视频时代的国际传播要“接地气”。对新生代进行传播,要学会用他们熟悉的语气进行讲述,这是成功的关键要素。要做到四个字:“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传播有素材、有内容是第一位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可以挖掘的内容很多;“点”,要找到传播中华文化的“痛点”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难点”,各个突破;“情”,对新生代进行传播,要真情实感、以情动人,而不是矫揉造作;“趣”,要改变生硬僵化的思路,讲述要有趣味。只有传播者“走下神坛”,才能“走近人心”。

“互鉴”。南怀瑾先生曾提出,文明因交流而互融。人们在谈及海外传播时,往往喜欢列举李子柒的例子,却忽略了还有不少外国网络博主如“郭杰瑞”“别闹了外教的美越”“歪果仁研究会”存在于中国的社交媒体中。这些外国朋友,同样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介绍和传播中华文化。通过有影响力的人传播中华文化,更容易让海内外的青年朋友了解不一样的中国。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日趋激烈,西方大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于中国的打压依然严峻;中国人在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之外,我们这一代人要解决“挨骂”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现如今,做好国际传播工作,应该聚焦在“新生代、新媒体”,而做好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消除隔阂的有效手段。毋庸置疑,文明互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博主新生代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新生代”学数学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藜麦,护卫粮食安全新生代
新生代“双35”09式
创意新生代——2018伦敦New Designers展览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
创意折纸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