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2021-09-15 02:49赵婧秋
时代金融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资产银行

赵婧秋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为了改善区域内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对区域内金融产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的安排和实践,推进银行业的深化改革,构建起长效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推动中小银行更稳健的长足发展。

一、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重要性

近些年我国的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国家通过推行和实施政策性剥离措施,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实现了集中处置的目标,未来的银行改革和发展面向的主要问题是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化解问题。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建设,对中小银行的发展以及区域内的经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构建非应急性、长效性、系统性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机制,建立完善的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制度并落实到实践,对区域内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银行来说,面对金融风险的传递和释放链条,中小银行处于这一形式的前沿位置,面临着经济衰退的风险,尤其是一些中小银行抗风险能力差,呆坏账比例偏高,融资能力弱,面临着流动性不足等经营风险,因此,中小银行很难走出困境。从救助成本的角度看,一些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在分散风险方面能力差,有着风险特征差异大和银行数量多的显著特点,通常针对此类中小银行的救助难度更高,付出的成本更多,若是缺少制度性的事先安排应对危机,将会导致中小银行由于缺少有效的救济措施,出现风险蔓延或风险处置过于被动的情况。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环境下,金融行业迎来了更加广阔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事实上,在面临着风险处置的压力时,地方性中小银行能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中小银行不良非信贷资产规模大,研究发现预计损失率不仅处于较高状态,而且表现出了增长态势;另外,中小银行存量风险大,在城商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中,如果没有国家专项政策的扶持,仅仅依靠银行自身的盈利来化解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就会很缓慢。此外,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在处置不良风险时,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在清收不良资产、盘活不良资产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减弱资产的质量好转潜力。不良资产的处置拖延时间越长,回收价值越小,这就是冰棍效应,在时间的推移中提高了不良资产的损失率,更进一步加大了处置难度。

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在2003年以来逐渐针对不良贷款加大了处置力度,并且在各地政府多种多样形式的集中处置下取得了连续升降的好成绩和显著成果,但由于政府集中处置时形式不同,时效性也各有差别,目前在中小银行发展中不良资产的处置已经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小银行受到不良资产的制约,难以做大做强,形成了重重阻碍,中小银行必须要对自身的不良资产加大处置力度,建立起完善的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并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够将体制启动,推动其深层次变革和创新发展。

二、不良资产处置的通用制度安排分析

不良资产处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主体处置、组织形式、成本分担和处置措施等,各个国家针对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加大了投入力度,积累了丰富的制度经验、策略经验。根据处置主体的不同,不良资产处置措施可细化为以下三种,分别是托管集中治理、银行自主处置以及坏账直接剥离等。

(一)托管集中治理

托管集中治理指的是存量式解决办法,在这一过程中将政府作为主导者,通过托管集中治理,将银行积累的不良资产剥离给专门的机构,集中处置不良资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中,托管集中治理模式常见的是以好坏银行模式、资产清理托管公司模式、共同收购机构模式这几大模式为主。存量法在大规模的银行业损失中适用。当银行难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来解除危机、化解危机时,可通过存量法的方式来集中处置不良资产。

(二)银行自主处置

银行自主处置制度可理解为分散式解决办法或流量解决办法,指的是由银行作为主导者,主动的借助银行自身的资源对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置,这样的模式在非系统性银行危机中适用,采取银行自主处置模式的方式,要为银行的盈利创造政策条件,采取利率管制手段处置银行不良资产。

(三)坏账直接剥离

坏账直接剥离指的是银行将坏账进行整体打包,在政府协助下交由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使坏账从银行直接剥离。根据各个国家在不良资产处置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组建資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不良资产实施管理和处置,通过这样的通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绩。根据“好银行、坏银行”模式,向专门成立的机构中转移银行的不良资产,原问题银行成为好银行,能够正常经营,有充足的资本和优良的资产。专门接受不良资产的机构则变成坏银行,坏银行在处理不良资产时,会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包括出售,资产重组等。处理不良资产在长期的实践中,很多国家会将政府作为负责坏银行的主体,由政府担负起一定的责任,落实到实际的处置中,由政府下属部门或成立一个专门的新机构进行相关操作。

三、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制度安排

一个国家在对银行不良资产进行处置时采取何种模式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银行业制度模式、银行的不良贷款成因、银行文化背景、银行风险的严重程度和银行的风险特征等。针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问题,将多种解决方式综合在一起,要采取系统性的解决策略。

(一)政府未来现金流置换制度

国家针对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尚未出台和实施统一政策,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对当地的中小银行不良资产集中处置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处置方式:一是采取政府以未来现金流置换的方式,由政府设立操作平台,利用贷款或其他方式对银行不良贷款整体剥离,然后约定在逐年置换中,以未来可以预期的现金流进行资产置换,在实际意义上形成银行不良贷款被剥离的形式。这样的处置方式在责任主体上是以地方政府承担职责,地方政府用未来现金流置换银行不良贷款的模式和其他的置换方式相比,时效性更强,但该方式对地方政府的综合财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并且过度依赖地方政府的综合财力,仅仅适用于政府具有丰富可支配资源、经济条件良好的地区。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资产银行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银行激进求变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