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堃
新闻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如何继续发扬传统的权威性,同时适应时代的变化,传递更多具有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创新性的新闻内容是一项重大挑战。
新闻的存在意义
“新”意为近期的,有时效性的;“闻”是听见的意思。新闻是指传播给大众的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新闻是人们接收信息的最直接途径。新闻的时效性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国家大事、社会动态、娱乐信息等。新闻的真实性让人们看到了事情发展的真实过程;新闻内容的存在,使人们的生活不再单一,使人类的社交不只局限于个人圈,而是进入到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和世界层面,让人类不再是单独的个体;人们在接受新闻的过程中,能使自身的知识量和社会价值得到提升。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
新闻生产信息的变化
铍铜单一型转向多元交融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内容的产生也随之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的内容体现着时代的变迁,在百年前,人们的信息传递基本靠口耳相传,新闻随着人员的流动而流动,具有滞后性和不准确性。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交通工具的生产与运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软件的开发都使得新闻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小的区域。在这一過程中,世界的、国家的、社会的各方面信息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在近几十年中,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占据着新闻界的重要地位。而在如今的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也逐渐从普遍单一性转向了多元信息的交融阶段。如今的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具有多元化特征,涉及到世界动态、国家大事、社情民情、娱乐报道、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和多个领域。
平台单一型转向多渠道发散型
广播电视新闻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下同样进行着渠道转型,以往的单一“供货”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在互联网时代中,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方法逐渐多样化,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产生需要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多渠道供应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在信息浪潮袭来时需要对多元方面进行准备,对各领域信息进行有效地接收,同时为更多的受众提供多元化信息。
信息传递型转向双向交流型
广播电视早期的运行方式属于接收和发放模式,方向较为单一,更注重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在全媒体时代,人类能够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会对这些信息进行主观性判断,开始展现出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观点看法,对新闻有了反馈性认知。这时候,广播电视的运行模式也会发生一系列转变,从最初较为单一的信息传递型转变为接收受众反馈,与受众进行双向交流,以满足大众需求。
政治权威型转向亲民权威型
广播电视的新闻主体日渐多元化,最初政治新闻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的新闻产出逐渐形成了多主体模式,新闻内容更加亲民化。民生动态、娱乐报道、道德伦理等多方面新闻内容进入到大众的视野。这一过程会逐渐提高人们对世界动态、国家大事的了解程度,也增加了受众对社会民生的参与度,在扩展视野的同时也增强了社会集中度。
如何使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
在全媒体时代应运而生
多元信息共享,多渠道应
广播电视的新闻内容在早期的产生过程中,是通过内部人员收集、编辑、广播等一系列操作产生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不管是从工作人员、财务支持还是传播途径都相对封闭,但是放眼如今的信息化社会,广播电视想要持续发展,满足受众需求,就需要做到跨界合作和信息共享。除了维持好最擅长的政治新闻广播,还要与更多多元化信息平台交流合作。对于国家大事,教育专题,社会民生,网络热点等等,都是多元信息集中的话题。例如,可以增加教育平台合作量与关注度,以此提高对国内外教育政策变化和现状的实时追踪。在新旧政策下,我国教育面临什么样的处境?有什么样的特殊案例?当然还可以增加与娱乐媒体的合作,在如今的中国人口比例中,青年人占有很大一部分,如何把握好青年手中的信息取向尤为重要。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工作应该更加关注受众的兴趣点,青年人思想开放,对于娱乐媒体或网络平台的使用率较高,因此,广播电视的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加强娱乐平台或网络通道来生产出更多的符合大众口味的新闻。
转换新闻产出模式,增强创新性
早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递的过程,一般是由广播电视台工作人员接收信息、编辑新闻,通过新闻广播的形式传递给受众。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在自给自足的模式下单向接收与传递信息。其次,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保守性,更加关注新闻传递的方式和途径,忽略了受众体验情况和接受时间。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广播电视新闻依旧保持着传统新闻广播的权威性,当然,广播电视新闻也需要在全媒体时代的浪潮下做出一定的创新性改变。
广播电视新闻可以通过与全媒体共享信息、合作交流来呈现出更具时效性的、更全面的也更吸引受众的新闻内容。首先,广播电视工作平台需要改变自己传统的观念,因为新闻广播的形式在新闻传递的过程中占据历史性优势,但是却并没有占据受众优势和时代优势。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平台更具便捷性,也更受新时代下受众的青睐。因此,广播电视要顺应时代潮流,开展网络平台线上窗口,既可以做到电视新闻广播维持基本受众需求,也可以在智能化时代,通过网络平台为更多的青年受众提供便捷窗口。例如微博、百度、抖音等一系列APP,这些都涵盖了更多、更全面的新闻信息,如何把控好线上线下信息交流使广播电视新闻的产出更具效率性,使受众在第一时间更陕捷、更方便地接收最新消息,这是目前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首要任务。
增加受众面,接受受众反馈
新闻的受众在新闻的产出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对新闻质量评判具有重要价值。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是信息的评判者,更是信息传递的参与者,新闻质量的好坏,是否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真实性,都要通过受众的反馈来反映。也正是因此,新闻媒体应该接受受众信息的反馈和监督,对新闻内容做出更正和创新。而新闻的信息量和信息面都很广,为了避免出现新闻信息偏僻的问题,新闻媒体应该增加受众面积,接收更多的受众反馈以提升新闻质量。
广播电视新闻的产出过程逐渐从单一性信息转向多元化信息,从最初的政治信息占据主导地位,到如今根据时代的变化增加了教育案例、娱乐报道、社会民情等各方面的新闻信息。针对不同的新闻会有不同的受众主体,例如,对于中年人来说,教育新闻和民生新闻占有重要地位,在这一年龄阶段,中年人一般扮演父母与工作者的角色,对于最新的教育信息和社会生活信息会格外关注。而对于青少年来说,青少年处于心理成长期,对外界的认识停留在网络平台展现上,对于娱乐新闻的重视度更高。因此,廣播电视新闻工作平台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控新闻走向,就应该增加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段的受众量,以此来接受不同方面的信息反馈,生产出更多高质量、全方面的多元化新闻信息,广播电视新闻应针对各个人群进行合理化、兴趣化的新闻发掘和创新,使新闻的产出具有双向性。
增加新闻内容的亲民性,进行合理化改革
新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事情的最新发展进程或对事物的最新发现进行消息传递,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具时效性、准确性和真实性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新闻也是人民大众接受外来信息的一大主要方式,因此,新闻媒体应该利用好信息便捷条件,生产出更符合大众取向的新闻信息。
广播电视新闻的输出内容在早期以政治性新闻为主,例如中央广播电视台的早、午、晚新闻播报,政治|生新闻具有权威性,是人民民生不可缺少的信息指向,但与此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平台不能只拘泥于单方面,应该扩展更多的亲民性新闻传递模式,在关注国家大事和政治形势的走向的同时,也要了解人民民生、娱乐传递、文化自然等新闻信息的走向。这就是新闻传递过程中展现出的亲民性,想要拥有更多的受众,首先需要从自身信息传播出发,提高新闻信息质量,关注受众兴趣点,了解全方面动态,做到亲民性转变。广播电视新闻应该从自给自足型转变为合作交流型的新闻产出平台,通过与受众的交流和与全媒体的合作来掌握受众兴趣点和认知走向,其次与网络电子平台进行合作,传递出更多具有权威性、亲民性的新闻。
新闻在人民大众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人群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如何生产出更符合受众接受能力和重视程度的新闻是媒体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媒体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的产出需要根据时代做出创新性改变。在继续保持权威型的主体地位下,可以采取多媒体合作、与受众双向交流、新闻生产方式创新等等多种方法生产更具时效性、准确性与真实性的多元化新闻。
(作者单位:楚雄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