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晨 陈美仁 潘斌 肖海鹏 陈秘密
[摘 要] 中医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中医理论,且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在当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及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为高职中医药院校培养社会所需的中医药人才提供了新方向。以中医药文化育人为核心,以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进基层为抓手,以传承创新中医药事业为目标,将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进学校育人機制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清晰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定位,全面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关键词] 中医药;中医药文化;社区健康服务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精品项目“创新中医经典学习,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育人”(20JP076)
[作者简介] 郭 晨(1990—),女,湖南株洲人,硕士,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传统文化研究;陈美仁(1962—),女,湖南湘乡人,硕士,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二级教授(通信作者),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文化育人、针灸教育教学与针灸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机理研究;潘 斌(1965—),男,湖南宁乡人,学士,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课程思政育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81-04 [收稿日期] 2021-03-29
一、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历史渊源与当代价值蕴意
(一)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1]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沃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
《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记载了源于古代医者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和临床实践,并结合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奠定了传统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的认识基础,被称之为医学之祖。《神农本草经》为最早的中药学著作,成书于汉代,载药365味[2],对药物疗效的记载多数真实可靠。书中描述的因不同病种而施以不同药物的思想,体现了辩证施策的中医用药思想,对中药学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西晋皇甫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成书于公元282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灸学专著。书中将疾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及腧穴主治有机结合,为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除此之外,西晋王叔和编撰的《脉经》、南宋法医学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都是我国中医药资源在各个具体领域的大成之作。
(二)中医药文化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中指出,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及大医精诚等理念,概括起来即为“仁、和、精、诚”[3]。这不仅明确了中医药院校在文化建设中应遵循的具体方向和价值取向,也为中医药院校培养什么人、探索如何运用中医药文化来培育当代中医人才提供了思路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讲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时指出,要让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4]。其中,文化强国及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与我国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创新密不可分。
我国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中医药文化育人理念全面融入教育教学及人文建设中,要注重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中医、明中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对师者自身中医文化素养的培育,起到育人无痕、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融入中医药文化元素,让师生在校园环境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养成感中医、悟中医的思维习惯,发挥内涵和外延协同发展、协同育人的作用,让在校园中的中医新人夯实中医理论根基、丰富中医文化底蕴,在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中推动实现中医药发展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增强中医药文化自信,推动我国文化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
二、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进社区的重要意义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普及,要深入推进“中医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5]。在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指出,要以基层为重点,引导群众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从而整体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当前,在许多地区已经逐步开展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此项工作的进行不仅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而且对于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信任具有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立足群众,弘扬中医药文化精髓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历史遗产。随着中国发展融入世界发展浪潮之中,西医在进入中国医疗领域后,给传统中医药疗法带来了不小冲击。当中医药运用于抗击非典疫情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显著成效、屠呦呦研究发现了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并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等事件发生后,中医药文化的热潮在社会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医药工作者从经典医药古籍中汲取智慧,将老祖宗的经典方剂优化组合,通过辨证论法形成了治疗当代疾病的所用之药,为世人所惊叹,也让这一传统中华文明瑰宝焕发出新的光芒。
中医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人民。中医药文化的普及和宣传融入社区管理之中,是以人民群众能接受、易理解的方式,将深奥难懂的医古文翻译成现代通俗语言,让先祖们以实践为基础留下的医学宝典通过转化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起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与老百姓距离最近的基层卫生机构,要大力推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走进社区,提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6]。通过百姓的口口相传和交口称赞,推动中医药文化广泛、真实、有序传播,让百姓心中“知中医、用中医、信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