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芝 黄华兴 王晓伟
[摘 要] 探讨了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7级“5+3”临床医学学生70名,按班级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采用翻转課堂联合案例教学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通过调查表和考核成绩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理论考核成绩(88.3±8.4)分,高于观察组的(83.3±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外科学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外科学;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传统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南京医科大学“十三五”第二批教育研究课题“基于‘翻转理念与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探索”(2019ZD008)
[作者简介] 李 芝(1979—),男,江苏镇江人,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教授,主要从事心胸外科临床研究;黄华兴(1978—),男,江苏镇江人,医学硕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外科学总论教研室正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外科学研究;王晓伟(1971—),男,江苏泗洪人,医学博士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心脏外科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49-04 [收稿日期] 2021-03-31
外科学是临床医学的核心课程,它结合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医学人才非常关键的环节[1]。传统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讲授法作为主导方法[2],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被忽视,且缺少讨论和探讨过程,不能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还缺乏反馈机制,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的思考,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反馈,而且在学习过程中所有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均相似,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育,这一方面导致教师的部分劳动得不到回报,从而在后继的教学中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积极性和创造性,易产生职业倦怠;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外科学感觉乏味,排斥课堂教学,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以学生课前自学和课堂讨论为主要教学方法,又被称之为“颠倒课堂”或“反向教学”。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的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通过模拟或者创设临床上的事件或场景,让学生亲临案例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或研讨进行学习。这两种教学模式均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着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非单向的进行知识传授,在教学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为了提高外科学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探讨了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其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2017级“5+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70名,按班级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研究组中,男15名,女20名,平均年龄(20.5±0.6)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22名,平均年龄(20.6±0.5)岁。两组的性别和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二)研究方法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及学时数均相同。研究组采用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包括:(1)课前教学团队集体备课,进行教学视频及教学案例的筛选。教师提前一周将学习要求、教学视频及案例提供给学生,以供其自行下载和学习。(2)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仅作为参与者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重视双向交流,随时把握讨论方向,引导学生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教师最后对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有针对性地讲解疑难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微信或QQ收集作业进行修改反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并发放调查表了解教学效果。
(三)观察指标
两组考试均采用相同的理论试卷,比较两组学生外科学理论的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调查表从是否满意教学模式、是否利于教学内容记忆理解、是否锻炼诊疗思维、是否有学习兴趣、是否自主学习及是否有文献检索和阅读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包含是、否两个选项。
(四)统计学方法
通过Shapiro-Wilk检验对连续变量资料进行正态分析,符合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 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M(P25,P75)]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n(%)]描述,采用chi-square 或 Fisher exact检验。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差异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对照组考试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采用两具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成绩(p<0.05),见表1。
(二)教学效果调查结果
一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70份,回收率为100%。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讨论
外科学知识技术更新快,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学科,大多数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懂、难记。受传统高等教育观的束缚和影响,外科学教学的典型特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欠佳。传统外科教学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资源有限。广大教师习惯于利于课本、教参及试卷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单调,这限制了学生诸多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诊疗思维和信息素养的培养。(2)教学理念教条。传统外科学教学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教师为“主”,学生为“客”,忽略了教与学过程中的主—客关系,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教师唯教材、教案和讲义至上,用教师的思想、观点、认知、语言和行为代替学生思考,而学生始终处于被迫接受的状态。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3)缺乏反思。外科学教学长期以来强调备课和课堂教学环节,但对课后的总结和反思缺乏要求,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反馈,反之亦然,无法持续改进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