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高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与认识

2021-09-15 07:18冯良贵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33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摘 要] 通常,“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制作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的内涵则被赋予四种精神的统一体,即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及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新时代下加强对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对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学生工程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工匠精神”培育的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 工程素质;工匠精神;工程文化;现代工程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度福建省重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工程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运行”(FBJG20180208)

[作者简介] 冯良贵(1968—),男,江西兴国人,博士,湖南交通工程学院高研院教授,主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5.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33-0125-04    [收稿日期] 2021-03-09

一、“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在中西方文化视域下(或在不同国家中)的内涵上会有强调的不同面,但核心基本相同。德国的“工匠精神”被概括为“精致、专注、创新”三个特点[1];意大利“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则被概括为“耐心、专注、坚持”[2];在日本,“工匠精神”则被概括为“敬业、认真、负责、追求极致品质”[3]。究其原因,人们一般认为,德国“工匠精神”体现的内涵特质主要与德国严谨的民族性格、双元制的教育体系及严格的企业要求有密切联系[4];意大利“工匠精神”的内涵特质主要与其以手工品传世密切相关;日本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为日本的职人文化精神。

“工匠精神”具有时代特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工匠精神”的内涵也随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比如,和传统工匠不同,现代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其所承担的工作是众多工序的一部分。这时,“工匠精神”被赋予了协同合作的新时代含义。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其基本内涵已被丰富和发展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四个方面。其中,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5]。

二、新时代下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

走入新时代,迈向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會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6]“工匠精神”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道:“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7]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促进企业精益求精,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打造同行无法超越的卓越产品。高等学校,作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加强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企业输送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这既是新时代高等学校的应尽之责,也是国家的战略需要。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新工科”理念下工程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新工科”目前还没有准确定义,但大家对“新工科”的基本范畴已经达成了共识。“新工科”对应的是新兴产业,首先是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等;其次是指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使之构筑具有跨界整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实践能力等特征的中国本土化新型工科[8]。在“新工科”理念下,工程教育体系强调在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态度的培育,使之成为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显而易见,加强高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竞争力的提升,从国家层面来看,对加快推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的探索和实践

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民办本科高校,我们充分利用民办高校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优势,认真查找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革。近年来,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

1.“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培养方案,提高工程素养的认识。大力弘扬学生“专注一事、精益求精、追求创新”的精神,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机,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工匠精神”培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贯穿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优化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机融合。为了促进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根据各学院各专业的特点,设置符合社会和学生需要的具有时效性和操作性的实习课程。我校理工科专业均开设有金工实习课程。金工实习分为“非机类”金工实习和“机类”金工实习。“非机类”金工实习适用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机类”金工实习适用于机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学生。

3.建设工程文化馆,打造“工匠精神”教育现代基地。为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充分显像化,我校投资450万元建设了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工程文化馆。同时,我校还开设了“工程文化认知”短学时考查课程,学生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结束时必须通过该课程的考核。

工程文化馆展示的内容除了现代工程概念、工程伦理之外,还设置了机械(含机器人、汽车)工程、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含通信)工程、建筑(含土木)工程、计算机工程、管理工程与现代工程的专业展厅,综合运用空间艺术设计、实物模型和VR技术、AR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化集中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集成和软件应用开发等技术手段,对各个现代工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充分挖掘各个工程所蕴含的“工匠精神”内涵。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